翻小说 >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217章 挑战皇权?

第217章 挑战皇权?

    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比试探皇权更加刺激呢?

    一旦这次李世民退让了,那就意味着皇权不是不能违抗!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总有一天,李唐皇室会逐渐变成摆设,到时候众世家一拥而上

    谁不想做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曹孟德呢?

    而今天,就是这一切的开端。

    夜色已深,烛光摇曳中,众人脸上的兴奋与决绝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他们仿佛已看见,那高高在上的皇权在他们的联合之下摇摇欲坠。

    室外,月光如水,冷风拂过,带着几分肃杀之气。

    室内,一位世家子弟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此次,我们占据大义,陛下便是想保太子,也难了!

    众士子之心,便是天下之心,陛下若不退让,便是与天下为敌!”

    他的话语如同惊雷,在室内炸响,激荡起每一个人心中的热血与豪情。

    李纲听了这话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君父的观念早已随着儒学刻入了他的骨髓!

    在他看来,针对李承乾可以,但挑战皇权不行!

    一念至此,他忍不住起身劝告:“诸君,尔等当知君臣父子之道。

    太子有错,自当受罚,然吾等岂能以此为借口,妄议君上?

    皇权乃天数所归,非吾等所能撼动。今日之言,切莫传扬出去,以免招来祸端。”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决绝!

    室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众人面面相觑,似乎都被李纲的一番话震住了。

    烛光摇曳,映照出他那张布满皱纹却仍旧坚毅的脸庞,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这时孔颖达皱着眉头起身:“文纪兄言重了,在座各位那个不希望大唐强盛?

    或许他只是太过激动,以至于一时失言罢了,不必如此纠结!”

    这话一出,室内气氛稍缓,众人纷纷应和,都说李纲多想了。

    崔敛更是开口道:“先生未免太过谨慎,我等皆是大唐忠臣,一心为公,何惧之有?

    再者说,太子无德,人神共愤,我等之举,乃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

    说着,他目光扫过众人,见众人皆点头赞同,脸上得意之色更甚。

    李纲闻言轻叹一声,默默坐下不在多言,只是自顾自的喝起了闷酒

    孔颖达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

    在他看来,李纲好似已经不再跟他站在同一条线上了

    其实李纲所坚持的理念也是他曾经坚持的东西!

    可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他也就不再看重了!

    更何况当日李承乾那一句世修降表孔衍世家深深刺痛了他!

    当年孔家一分为二,成了南北两派,南宗跟随晋室南迁经,因参与义嘉之乱受挫后,逐渐由尚武世家转向文化世族

    也就是丢了骨气

    至于北宗虽然保留了武备,但却也因为投靠北魏留下了骂名!

    无论怎么说,这种事已经成了孔家的耻辱,这个污点,孔颖达不想听到任何人提起!

    可偏偏李承乾用这个来攻击他最薄弱的地方!

    从那以后,孔颖达就恨透了李承乾!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他怎么能不报复呢?

    至于皇权?

    不好意思,自从孔家分宗的那一刻起,孔家就和寻常世家无异了!

    家族利益高于一切!自然也就高于皇权!

    此时此刻,李纲的沉默,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室内的喧嚣之上,但并未能阻挡那汹涌的浪潮。

    孔颖达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随即被坚定的光芒取代。

    他环视着被崔敛话语重新点燃激情的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煽动力:

    “文纪兄忧国之心,我等自然理解。然则,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太子失德,动摇国本,陛下爱子心切,或有犹疑。

    我辈士林,承天景命,代圣人立言,岂能坐视社稷蒙尘?

    明日宫门静坐,非为犯上,实乃尽忠!以天下士子之心为镜,照见陛下明断之路,此乃大忠大义!”

    “孔祭酒所言极是!”崔敛第一个高声附和,脸上因激动而泛红,“我等非为私利,乃为大唐千秋万代!陛下圣明,必能体察吾等赤诚!”

    其他世家子弟与依附他们的官员、名士纷纷响应,方才因李纲话语带来的片刻沉寂被更炽热的决心所取代。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们眼中燃烧的野心和对即将到来的壮举的憧憬。

    他们仿佛已看到自己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以士林清议之名,撬动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孔颖达满意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冷笑。

    李承乾的羞辱,他马上就能报复回来!

    至于李纲的担忧?

    在他看来,不过是腐儒的迂阔之见。

    大势已成,皇权并非不可触碰,今日便是开端!

    此时此刻,李纲枯坐案前,那杯闷酒却似有千斤重,再也无法入口。

    孔颖达那番冠冕堂皇的大忠大义,崔敛等人眼中毫不掩饰的野心之火,如同滚油般浇在他心头那根名为君臣纲常的弦上。

    “顺应天命?替天行道?”李纲喉头滚动,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声音却像砂纸磨过枯木,带着压抑不住的悲愤。

    他猛地抬眼,目光如两道冷电,扫过孔颖达那张此刻显得格外陌生的脸,扫过崔敛那志得意满的嘴脸,最后掠过一张张被狂热扭曲的面孔。

    “够了!”一声低吼,如同困兽的咆哮,瞬间撕裂了室内的喧嚣。

    李纲霍然起身,动作之大带翻了面前的酒杯,浑浊的酒液泼洒在案几上,浸染了竹简,也像他此刻被玷污的心境。

    他身躯微微颤抖,并非畏惧,而是极致的愤怒与失望。

    “尔等口口声声为大唐,为社稷,心中所思所想,当真以为老夫看不透么?”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挑战皇权,动摇国本,视君臣大义如无物!此等行径,与乱臣贼子何异?!”

    “文纪兄,慎言!”孔颖达脸色一变,急忙出声阻止。

    “慎言?”

    李纲猛地看向他,眼中再无半分旧日情谊,只剩下冰冷的鄙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