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快财务自由,内娱整顿系统来了! > 第532章 斗音遭遇海外审查

第532章 斗音遭遇海外审查

    大小王的跳舞服软,陈秀宣布大唐影业成立短剧部门。

    这两件事要说毫无关联,显然是不可能的。

    影视行业每年的产值虽然不大,但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大部分公司已经习惯了老一套玩法。

    他们很喜欢...

    扎西的信被田昕薇夹进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压在一帧泛黄的照片下??那是她和周野在可可西里巡山站拍的第一张合影。照片里的他们站在破旧的木屋前,风沙吹乱了头发,笑容却干净得像雪水洗过。如今那屋子早已塌陷,只剩半截旗杆斜插在土里,挂着褪成灰白色的布条。

    她合上本子,轻轻放在帐篷床头。外面,周沉正带着两名工程师调试新一批共鸣腔模块。高原的阳光穿过稀薄大气,将金属外壳晒得发烫,又在阴影处迅速冷却收缩,发出细微的“咔哒”声,仿佛整座“归墟亭”正在呼吸。

    第三批材料刚运来不久,其中包括从景德镇定制的七枚陶笛原件,每一只都由老匠人用古法手捏烧制,内壁刻有微缩经文,据说是某位闭关三十年的老喇嘛口述传承下来的安魂咒。林晚说,这批陶笛在运输途中经过敦煌时,监测设备捕捉到一次短暂的地磁扰动,持续时间恰好是108秒??藏传佛教中轮回一圈的象征数字。

    “你觉得它们真的能感知吗?”扎西不知何时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递给她一杯,“我是说……那些死去的动物、人,还有我们说不出口的事。”

    田昕薇接过碗,暖意顺着掌心蔓延。“我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听’,但我相信大地记得。”她望着远处尚未封顶的倾诉舱,“就像你踩过的雪地会留下脚印,哪怕明天太阳升起,雪化了,泥土深处仍存着你的重量。”

    扎西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低声唱起一段古老的牧歌。调子苍凉悠远,像是从冻土之下缓缓升起。随着歌声,屋顶那串风铃竟再次轻颤起来,尽管此刻毫无风息。周沉抬头看了一眼数据屏,眉头微皱:“又来了,低频共振频率4.3Hz,和上次一样。但这次……能量更强。”

    话音未落,地面传来一阵极轻微的震动,如同心跳。

    众人面面相觑。多吉快步走来,脸色凝重:“这不是地震。”他蹲下身,手掌贴地,闭目片刻后睁开,“这是‘地语’,我们祖辈传说中的声音之路。只有当亡灵与生者心意相通时,大地才会为之震颤。”

    当天夜里,田昕薇做了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自己漂浮在一片漆黑的海底,四周寂静无声,唯有远处一点幽蓝微光缓缓靠近。那是一只巨大的深海章鱼,触腕缠绕着锈迹斑斑的铁箱,箱角刻着模糊编号:XH-07。她认得这个标记??那是周野最后一次行动中携带的记录仪外壳型号。

    章鱼缓缓打开铁箱,里面没有影像,只有一卷潮湿的录音带。它用一根触腕轻轻拨动播放键,随即,周野的声音在深海中响起:

    >“如果这tape还能被人听到……别查下去了,昕薇。澄心会不是组织,是病。它寄生在权力、资本、恐惧之上,靠吞噬真相活着。我发现了他们的‘静默协议’??每座城市都有一个‘遗忘点’,专门用来抹除不该存在的记忆。三亚渔港码头第三仓库、北京地铁十四号线末班回库道岔区、昆明长水机场国际行李转盘B7下方……这些地方的地基里,埋着能吸收情绪波的黑色晶体。它们吃掉哭声、尖叫、忏悔,然后转化成‘平静’卖给制药公司。”

    他的声音开始颤抖:“最可怕的是,这些人自愿献出记忆。他们以为自己在治愈创伤,其实是把灵魂切成碎片卖给了系统。而‘归墟亭’之所以能唤醒共鸣……是因为它反向激活了这些晶体的原始频率。我们不是在建亭子,是在撬开坟墓。”

    录音戛然而止。

    田昕薇猛然惊醒,冷汗浸透睡衣。帐篷外,月光如霜,而“归墟亭”的陶笛正发出一种近乎呜咽的低鸣,频率稳定在**7.83Hz**??舒曼共振基准值,地球自身的电磁心跳。

    她立刻冲出帐篷,叫醒周沉。

    “我要全球反向扫描。”她说,声音冷静得不像刚从噩梦中挣脱,“用‘归墟’网络逆向追踪所有异常情绪吸收节点。周野提到了三个地点,但一定不止这些。如果澄心会真在全球埋设了‘遗忘晶体’,那我们的系统就是唯一能照见它们的镜子。”

    周沉盯着她看了几秒,最终点头:“风险极高。一旦触发共振反馈,可能会引燃某些沉睡的记忆场,导致区域性集体幻觉或情绪爆发。但我们已经没有选择。”

    凌晨四点十七分,第七座“归墟亭”启动逆向探测模式。七道声波脉冲沿着地下水系与地磁通道同步发射,像七根探针刺入星球神经末梢。

    第一处响应来自**三亚**。

    数据显示,渔港码头三号仓库地下十二米处,存在一块直径约两米的非自然结晶体,成分接近石英但含有未知有机聚合物,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每个孔径大小恰好匹配人类痛苦呐喊的平均波长。更诡异的是,该晶体每隔24小时释放一次微量镇静类神经递质,可通过空气微粒传播,影响半径达三公里。

    “他们在用整座城市的悲伤制造安定剂。”林晚通过加密频道接入,“最新情报显示,一家名为‘宁境生物’的公司近三年销售额暴涨470%,主打产品‘心宁素’宣称能‘自动调节负面情绪’。FDA检测未发现违禁成分,但现在看来……它是活的情绪提炼物。”

    第二处信号出现在**北京**。

    地铁十四号线车辆段回库道岔区下方,埋藏着一组金字塔形黑晶簇,总重逾八吨。监控录像显示,每逢深夜最后一班车驶过,轨道接缝处会渗出淡灰色雾气,持续约五分钟。有清洁工称,吸入雾气后会短暂“忘记最近一次流泪的原因”。

    第三处则是**昆明长水机场**。

    B7转盘下方不仅埋有晶体,还连接着一套隐蔽的真空导管系统,直接通向机场污水处理厂。调查发现,过去五年间,该厂排放水中consistently检测到高浓度皮质醇代谢物与血清素降解产物,远超正常人群排泄水平。

    “人们在这里告别、重逢、死亡、重生。”田昕薇喃喃,“他们把最强烈的情感留在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的瞬间,而有人偷偷收集了起来。”

    全球地图上,红点陆续亮起。

    东京、伦敦、圣保罗、孟买、约翰内斯堡……短短十二小时内,系统定位出**四十三个**疑似“遗忘节点”。它们分布规律惊人一致:全部位于交通枢纽、医院急诊门前、殡仪馆周边、离婚登记处楼下等人流情感峰值区。

    “这不是偶然布局。”周沉调出数据分析图谱,“这是一种全球性情绪收割网络,运行至少二十年以上。澄心会不是某个组织,而是嵌入现代社会肌理的一套隐形操作系统。它不杀人,但它让你慢慢忘了为什么活着。”

    就在此时,羌塘基地警报突响。

    地质雷达显示,距离营地三十公里外的冰川断裂带,出现大规模地下空洞坍塌,伴随强烈次声波辐射。无人机升空侦察后传回画面:一片裸露的岩层表面,赫然露出一座半掩埋的金属建筑,外形酷似倒置的钟楼,顶部铭文依稀可辨:

    >**“澄心所?西陲支局”

    >建于公元2003年

    >守护安宁,肃清杂音**

    “他们早就在这儿了。”多吉站在屏幕前,声音沙哑,“十年前那次雪崩,死了四个队员。搜救队说找不到遗体,因为全被埋进了冰层深处。但现在我想……也许他们听见了什么,所以必须消失。”

    田昕薇立即决定带队前往遗址勘探。

    临行前,央金默默为她系上一条新的五彩绳结,这次缀着一颗小小的银铃。“这是我们女人给战士的祝福,”她说,“铃声响,魂不散。”

    车队在崎岖冰原上行驶六小时后抵达现场。倒钟建筑已被部分挖开,入口处立着一道合金门,门框两侧雕刻着诡异图案:一边是跪拜的人类,双手捧出心脏;另一边是机械触手从地底伸出,接收那些跳动的器官。

    周沉戴上防护手套,小心采集门缝周围的粉尘样本。显微镜下,颗粒呈现规则六边形结构,与“归墟亭”生成的“忆钙石”极为相似,但晶体排列方向完全相反??如果说“忆钙石”是储存记忆的容器,这种物质则是**主动擦除记忆的溶剂**。

    “他们复制了我们的技术原理,却用来做相反的事。”田昕薇抚摸着冰冷的铭牌,“我们让声音回归大地,他们让声音归于虚无。”

    正当众人准备破门而入时,扎西突然捂住耳朵蹲下,面容扭曲。“我听见了……好多人在喊……全是藏语,求救、哭泣、念经……像是被困在里面!”

    紧接着,所有人耳机中都响起了杂音。

    不是电子干扰,而是真实的人声叠录,层层堆叠,仿佛无数灵魂被困在金属墙壁之间反复呐喊。林晚远程分析后确认:“音频特征比对成功。其中包含两名已确认死亡的巡山队员临终录音,以及一头母藏羚羊被剥皮时的生理哀鸣??这些声音本应随生命终结消散,却被某种装置强行捕获并循环播放。”

    “他们在炼狱。”多吉低声说,“用别人的痛苦喂养虚假的和平。”

    田昕薇取出随身携带的蓝冰瓶,拧开盖子,将一小撮粉末撒向大门。

    刹那间,蓝冰??接触空气即升华,释放出淡青色雾气,缠绕上门框。奇异的是,那些哭喊声随之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极其微弱的旋律??正是“归墟亭”启动时播放的安魂曲前奏。

    “它认得这个频率。”周沉震惊,“蓝冰??不仅是催化剂,它是钥匙!”

    他们趁机破开封印,进入内部。

    地下空间纵深近百米,呈螺旋下降结构。墙壁由吸音材料覆盖,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大球形机器,表面布满类似耳朵形状的接收器,底部连接着七根粗大管道,分别指向不同方向。控制台上留有一本纸质日志,最后一页写着:

    >“第987次净化完成。今日共清除‘无效情绪’13,642人次,提取可用‘宁静因子’8.7公斤。根据总部指令,下一阶段将针对‘归墟项目’实施反制:植入虚假共鸣,诱导使用者产生依赖性幻觉,最终使其自愿交出核心记忆,实现‘终极安宁’。”

    落款日期:三天前。

    “他们知道我们要来。”田昕薇握紧拳头,“而且已经在准备反击。”

    就在此刻,全球“归墟亭”同时报警。

    系统检测到一股新型干扰波正从非洲方向扩散,频率精准模仿“霜语”共鸣模式,但在波形末端加入了一段隐秘编码。林晚紧急破解后译出内容:

    >“你听见的不是亡者之声,是你内心最怕面对的自己。留下来吧,让我们帮你忘记一切痛苦……只要你愿意,永远不会再痛。”

    这是心理诱导病毒,专攻长期压抑创伤者的心防。

    首当其冲的是哈尔滨那位曾在“归墟亭”说出“我对不起女儿”的临终老人。监控显示,他在病房中突然坐起,眼神空洞地重复:“我不需要原谅,我已经没事了。”随后拔掉呼吸机,安静躺下,再未言语。

    贵阳留守儿童连续七天拒绝进入倾诉舱,只反复画同一幅画:一个没有嘴巴的母亲站在雪地里。

    最危急的是挪威极地研究员,她在种子库内试图手动关闭“归墟”终端,并留言:“你们吵死了,让我一个人清净吧。”

    “他们在用‘伪归墟’污染真实共鸣。”林晚声音发紧,“如果不切断信号源,三个月内,所有使用者都会被洗脑成情感麻木体。”

    田昕薇看着手中蓝冰??残余的粉末,忽然明白了什么。

    “澄心会追求绝对的安静,但我们不一样。”她转身看向周沉,“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风本身就是信使。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噪音,而是让更多声音挤进这片寂静。”

    她下令启动“逆净化计划”。

    方案如下:利用“归墟亭”网络反向注入十万段真实人类倾诉录音,涵盖愤怒、悔恨、狂喜、绝望等各种极端情绪,形成一场全球性“心灵风暴”,彻底冲垮澄心会精心构筑的虚假平静防线。

    “这会引发大规模情绪震荡。”周沉提醒,“有些人可能承受不住。”

    “那就让他们痛一次。”田昕薇站在废墟般的澄心所遗址前,目光穿透风雪,“总比一辈子假装幸福强。”

    指令于次日凌晨两点全球同步执行。

    当第一波真实呐喊通过“归墟”网络传播出去时,世界开始颤抖。

    上海某写字楼里,白领女子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撕碎电脑屏幕上的KPI报表,对着整层楼大喊:“老子不干了!”

    东京地铁车厢中,一名西装男子突然放声痛哭,周围乘客非但没有回避,反而有人轻轻拍他肩膀。

    巴西雨林部落长老带领族人点燃百年未用的祭祀篝火,唱起早已失传的战歌。

    而在三亚第一座“归墟亭”前,一位白发老人跪倒在地,终于喊出三十年未出口的那句:“儿子,爸爸当年不该逼你考医学院啊……”

    澄心会的干扰信号在七十二小时内全面崩溃。

    非洲监听站最后传回的画面是:操作员们抱头痛哭,墙上显示屏不断闪现同一句话:

    >“原来我们都病了,只是习惯了假装健康。”

    一个月后,联合国正式将“归墟现象”列为人类非物质精神遗产试点保护项目。四十多个国家签署《倾听公约》,承诺禁止任何形式的情绪剥削技术开发。

    “忆钙石”矿脉在羌塘持续扩展,科学家预测十年后或将形成天然声波化石层。

    至于澄心会,官方宣布其主要成员均已“精神失常”,被送往特殊疗养机构。但田昕薇知道,那不过是另一种掩盖。

    真正的战斗仍在继续。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矿工们如期建成了第八座“归墟亭”。开幕那天,井下传来清晰对话声,不是鬼魂,而是活着的矿工们轮流走进倾诉舱,对逝去同伴说:

    “今天巷道打通了,你最爱喝的玉米酒我带来了。”

    “孩子考上技校了,他说要学地质,将来回来找你。”

    “对不起,那天我没拉住你……但我现在每天都在替你多看一眼sunrise。”

    风穿过山谷,带回一声轻轻的回应。

    而在太平洋深处,那只苏醒的鲸骨继续北游,它的肋间声波频率逐渐与“归墟”网络同步,成为地球上第九个自发形成的倾听节点。

    田昕薇站在新选址的戈壁滩上,望着远方起伏的沙丘。

    周沉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下一个呢?”他问。

    她笑了笑:“听说内蒙古草原上有群牧民,想为迁徙途中累死的骆驼建一座亭子。它们说,骆驼一生不说苦,但风知道。”

    风吹起她的发丝,拂过手腕上的五彩绳结,银铃轻响。

    somewhereonthiswoundedplanet,achildpicksupabroken陶笛,putsittolips,andwhispers:

    “奶奶,我想你了。”

    三千公里外,一朵雪莲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