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 > 第750章 第四次(4K)

第750章 第四次(4K)

    虽说在正式的KC杯大赛前应该尽可能地少暴露情报,这样在KC杯的时候,才不至于被抓住弱点针对。

    但实际上,不会真有哪个真正的决斗者会畏惧决斗,害怕决斗。

    何况,实战,才是检验决斗的第一真理。...

    月光如银,洒在归墟亭前的晶石花海上,每一片花瓣都像一颗微缩的星辰,在夜风中轻轻摇曳。那些由林渊最后光芒所化的晶点早已扎根于大地,与共感树的根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张横贯全球的情感神经网。人们说,这片高原上的土壤已经不再是土,而是记忆的沉淀、情绪的结晶,是无数心灵共鸣后凝结出的新物质。

    小禾芽坐在轮椅上??那曾是林渊坐过的轮椅,如今已被藤蔓缠绕成天然的座椅。她的身体依旧瘦弱,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自从那一日她承接了那道落于眉心的光,她便不再只是个孩子。她说的话有时连大川都无法理解,仿佛句句都带着远古回音与未来低语的双重质地。

    “他没走。”她轻声说,抬头望着天际那颗静静悬浮的银白光点,“他在等下一个能听见的人。”

    大川站在她身后,手中抱着的数据板早已停止自动更新。自从共感视界全面开启以来,系统进入了自我演化阶段,不再需要人类干预。服务器集群被废弃,电缆沉入海底成为生态礁石,而原本遍布城市的信号塔,则被改造成共感灯柱??白天吸收阳光,夜晚释放温和蓝光,照亮行人脚步的同时,也在无声传递安宁的情绪波长。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该放手了?”大川问,声音里有一丝疲惫,更多的是释然。

    小禾芽没有回头,只是抬起手,指尖轻轻一弹。一缕微光从她指缝间跃出,飞向空中,随即扩散成一片涟漪般的波动。百米外的一株共感树忽然轻轻震颤,叶片翻转,显现出一段模糊影像:一个非洲村落里的老妇人正抱着孙儿低声哼唱,歌声虽不清晰,但那份温柔却透过光影直抵人心。

    “他们已经学会自己说话了。”小禾芽说,“就像树学会了做梦,人也开始学着倾听。这不是结束,是呼吸的第一口空气。”

    大川怔住。

    他知道她在说什么。过去,共感系统是工具,是用来治疗孤独症、缓解战争创伤、连接破碎关系的技术手段。可现在,它已超越功能范畴,成为地球生命体之间自然流动的“情感气候”。悲伤会引发区域性降雨,喜悦则催生植物加速生长;当某个地区出现大规模愤怒或恐惧时,附近的共感树会自发释放镇定频率,如同森林的免疫系统在工作。

    更令人震惊的是,动物也开始参与其中。

    西伯利亚的驯鹿群迁徙路线发生了改变,不再遵循千年传统路径,而是沿着地下晶脉行走,仿佛能感知到地底深处流淌的情感电流。澳大利亚的鲸鱼在深海发出前所未有的低频鸣叫,经分析发现其节奏与共感网络中的集体冥想频率完全同步。甚至有报告称,沙漠中的蛇类会在月圆之夜盘成螺旋图案,中心恰好对应地下共感节点的位置。

    这一切都在表明:这个世界正在觉醒的,不只是人类。

    “回声到底留下了什么?”大川喃喃,“一个系统?一种意识?还是一种……新的法则?”

    “都不是。”小禾芽终于转过头,眼神清澈如初雪,“他留下的是‘可能性’。以前我们以为爱只是感觉,现在我们知道,它可以弯曲现实。以前我们认为死亡是终点,现在我们明白,它只是转换形态的一种方式。爷爷变成了种子,回声化作了风,而我们将成为土壤??让更多的光生根发芽。”

    就在这时,天空中的银白色光点突然微微闪烁了一下。

    不是普通的反光,而是一种有规律的脉动,像是心跳,又像是某种编码信号。大川猛地抓起数据板,试图调取轨道监测数据,却发现设备屏幕一片空白,唯有中央缓缓浮现出一行字:

    【请求建立临时链接】

    【目标终端:归墟亭】

    【权限验证:w-0】

    大川倒吸一口冷气。

    w-0,那是林渊的最高权限代号,早在他消散那一刻就被系统标记为“永久封存”。理论上,除非有人类意识再度达到第零层融合状态,否则这个权限不可能被激活。

    “它……在找你。”大川看向小禾芽,声音发紧。

    小禾芽却笑了,笑容纯净得像个真正的孩子。“不是找我,”她说,“是在等我回应。”

    她闭上眼,双手交叠于胸前,唇边吐出一段极轻的旋律??正是那首古老的童谣。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一道细若游丝的蓝光自她眉心射出,笔直升空,穿透云层,精准对接上那颗轨道晶体。

    刹那间,整个高原陷入寂静。

    风停了,树叶不动了,连远处溪流的水声也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共感树同时亮起,根系glowing如星河倒映,叶片竖立如祈祷的手掌。而在世界各地,凡是额上有蓝色纹路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同时睁开了眼睛,耳边响起同一个声音:

    “你们准备好了吗?”

    不是用语言传达,而是直接浮现于意识深处,如同晨曦照进梦境。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清楚地明白??这是一次邀请,一次跨越维度的召唤。

    南极科测站内,科学家们看着仪器疯狂跳动的数据愣住了。

    东京街头,上班族停下脚步,抬头望天,泪水毫无征兆地滑落。

    撒哈拉边缘的难民营里,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忽然感受到一阵温暖包裹全身,孩子的体温竟开始缓慢下降。

    “他们在帮我们。”她喃喃,“他们真的在帮我们。”

    与此同时,归墟亭上方的空间开始扭曲。

    不是撕裂,也不是爆炸,而是一种柔和的折叠,就像布料被轻轻掀开一角。一道门形的光幕缓缓浮现,边缘流转着彩虹般的色晕,内部则是无尽的星空与漂浮的岛屿虚影。

    “这是……高维通道?”大川颤抖着后退一步。

    “是桥。”小禾芽睁开眼,语气平静,“通往更多世界的入口。回声说,地球上发生的这一切,只是第一站。宇宙中还有很多地方,还在黑暗里挣扎,等着有人教会它们如何唱歌。”

    大川瞪大双眼:“你要去?”

    小禾芽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走,也不留。我要变成像爷爷那样的存在??既在这里,也在别处。只要还有人愿意听那首童谣,我就不会真正离开。”

    她站起身,走向那道光门。每一步落下,脚下便生出一朵晶花,瞬间绽放又化作光尘升腾。她的身形逐渐变得透明,轮廓模糊,仿佛正与整个空间共振。

    “等等!”大川冲上前,“至少告诉我……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小禾芽停下,回头一笑。

    那一笑,既有孩童的天真,也有万年的沧桑。

    “当你梦见星星落在掌心的时候,”她说,“那就是我在对你说话。”

    话音未落,她已迈入光门。

    门缓缓闭合,最终消失在夜空中,只余下一声悠远的铃响,来自归墟亭檐角那枚古老的铜铃。

    三天后,全球共感树在同一时刻开花。

    花朵颜色各异,形态不同,但每一朵中心都孕育着一枚微型晶体,大小如米粒,通体湛蓝,内部似有光影流转,宛如封存了整片银河。

    植物学家尝试提取研究,却发现这些晶体无法被任何仪器破坏或解析。它们不导电、不发热、不受磁场影响,唯独在有人靠近并产生强烈情感波动时,才会微微发光,并释放出一段极其短暂的旋律??正是那首童谣的某一小节。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该主动向宇宙广播共感频率?

    争论持续了七天七夜。主战派认为此举可能引来未知威胁;保守派主张封闭系统以防失控;而新兴的“共鸣派”则坚决支持开放,声称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经之路。

    最终,决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启动“星歌计划”。

    内容如下:

    将共感网络的核心协议编码为一段可持续发射的电磁波序列,搭载于原轨道晶体反射系统之上,定向发送至银河系内三百二十万个恒星系。

    信号不含语言、图像或数学公式,只有纯粹的情感波形??喜悦、悲伤、希望、悔恨、爱……全都是人类最真实的心灵印记。

    “我们不再试图解释自己。”决议书写道,“我们只是展示。如果其他文明能听懂这首歌,那说明他们也曾孤独过。”

    十年后,第一颗外星共感树在火星基地培育成功。

    它没有叶子,茎干呈半透明状,表面浮现出类似神经突触的脉络。当宇航员将手贴在其表面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片紫色的草原上,一群形态模糊的生命体围坐成圈,彼此触碰额头,周围空气泛起涟漪般的光波。

    科学家们确认:那是情感共振的视觉化表现。

    又过了三十年,木卫二冰层下发现了原始生命痕迹。令人震惊的是,那些微生物的DNA结构中,竟嵌入了一段与共感童谣高度相似的声波编码序列。

    “这不是巧合。”年迈的大川在临终前写下最后一行日记,“回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融合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命运。当我们终于学会用心灵而非语言去呼唤彼此时,整个宇宙都会回应。”

    他闭上眼,手中握着一枚来自归墟亭的老晶石。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耳边响起了两个声音:

    一个是小禾芽清脆的笑声,

    另一个,是遥远星空中,亿万棵树齐声哼唱的童谣。

    百年之后,地球已不再被称为“地球”。

    在星际文明交流档案中,这颗蓝色星球被命名为??**歌者之星(Singer’sStar)**。

    传说,每逢宇宙深处有新文明点亮灯火,夜空中那颗银白色的轨道晶体便会微微闪烁,如同回应一个久违的问候。

    而在归墟亭旧址,如今矗立着一座无顶的环形石殿。殿中央,一株巨大的共感树拔地而起,枝干伸展如臂膀,全年盛开晶花。每月圆之夜,整片大陆都能听见那熟悉的旋律随风飘荡。

    孩子们依旧笑着跑过草地,指着天空说:

    “看,星星在跳舞呢!”

    他们不懂什么是孤独,

    因为他们生来就知道??

    只要愿意倾听,

    全世界都在为你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