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断绝关系后,我成为史上最强异姓王 > 第六百七十九章 渡河

第六百七十九章 渡河

    这计划……简陋得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

    夏若琳也忍不住了,她率先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杨凡,这……这就是全部计划了?会不会……太简单了点?楚国毕竟是大国,难道我们不需要更周密的部署,比如如何应对楚军主力,如何防范他们的援军,如何……”

    杨凡笑着抬手打断了她,语气带着一种平静到极致的淡然。

    “公主殿下,计划并非是越复杂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直接,越能出奇制胜。”

    他踱步到地图前,指着楚国那片如今显得混乱不堪的土地。

    “你们只看到了楚国疆域辽阔,军队众多。但你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人心!”

    “如今的楚国,朝堂之上,三子夺嫡,互相攻讦,政令不通,官员只顾站队捞取私利,谁还有心思管前线死活?”

    “其治下地方官吏,更是趁机横征暴敛,中饱私囊!楚军将士,军心涣散,粮饷不济,甚至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楚国百姓,饱受盘剥,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

    “我们此去,不是去征服,而是去‘解放’!我们的力量,不仅在于刀锋之利,更在于民心所向!所以,本王计划中最核心、也是你们必须严格执行的一点,不是如何杀人,而是如何‘得人’!”

    “每下一城,第一件事!”杨凡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立刻在城内张榜安民,宣布我燕军法令!”

    “其一,均田赋!清查土地,将无主之地、豪强侵占之地,按户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百姓!宣布减免当年赋税!”

    “其二,严厉打击恶霸、劣绅、贪官污吏!凡有欺压百姓、民愤极大者,公审之后,就地正法!抄没其家产,部分充作军资,部分用于赈济!”

    “其三,开仓放粮!若官仓有粮,即刻开仓,赈济城中饥民!若官仓无粮,便是用上军粮,也务必要让百姓吃上一顿饱饭!”

    “其四,约束军纪!这一点,本王必须严申,严禁扰民!违令者,军法处置,绝不姑息!你们所有人必须记住,这些楚国的百姓也是我们大夏的百姓,我们要做的是覆灭楚王室,将楚地复归为大夏治下,所以必须让百姓们看到,我们区别于楚王室的地方!”

    杨凡说完,目光灼灼地扫视着一众还有些发懵的将领们。

    “明白了吗?你们要做的,就是像一把烧红的尖刀,捅穿楚国这层腐朽的窗户纸,让楚国百姓看到光。

    让他们自己选择,是继续在腐朽的楚国统治下苟延残喘,还是跟着我们,过上有田种、有饭吃、不受欺压的日子。

    只要民心在我,楚国纵有百万大军,亦不过土鸡瓦犬!沿途城池,传檄可定!郢都,指日可下!”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不再是愕然,而是一种带着震撼的思索。

    将领们虽然还是觉得这计划简陋得不像样子,但杨凡那番关于“民心”的话语,却如同重锤敲击在他们心上。

    他们跟随杨凡,从兖州崛起,亲眼目睹了他是如何赢得兖州民心的。

    若真能如殿下所说,让楚国民心归附……那似乎,计划简陋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时决定胜负的,已经不是战事了!

    “末将等……遵命!”

    李坤第一个反应过来,收起小本子,抱拳沉声应道。

    其他人也纷纷收起纸笔,齐声应诺,眼中燃起熊熊战意,同时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们这一次不仅要攻城略地,更要为燕王殿下,去“收服人心”!

    “好!各自回去,整军备战!三日后,渡楚河!”

    杨凡大手一挥,下达了最终命令。

    “是!”

    ……

    两日后,风陵渡。

    五万大军肃立,盔甲鲜明,旌旗猎猎。

    陷阵军与黑骑的黑色重甲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兖州精锐步卒如林的长矛直指苍穹。

    巨大的渡船和临时征集的民船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岸边。

    杨凡一身玄甲,手持长锏,立于帅船船头,身旁是同样身着戎装的夏若琳。

    杨凡看着眼前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的大军,以及眼前的河道,沉声下令:

    “渡河!”

    “渡河——!”

    号令声层层传递。

    霎时间,千帆竞发,万桨齐动。

    庞大的船队如同离弦之箭,劈开浑浊的河水,向着楚河汇入而去。

    ……

    楚国北境,楚河防线。

    曾经,这里是楚国防御大夏威胁的军事重地,堡垒林立,驻军精锐。

    然而,随着楚王亲征大败、中箭身死的消息传回,边境百姓纷纷逃亡,甚至连驻军也跑了或者“调走”了不少。

    最可怕的是,随着三位公子在朝堂之上争斗得越发火热,如今六部停转,政事停摆,竟是连驻军所需的粮草都不再调来。

    这些士卒本就已经很久没有拿到军饷了,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一时间,人心更加浮动。

    军官们眼看人心浮动,要么托关系调离,要么心灰意冷,要么就趁机搜刮,中饱私囊。

    这一日,当瞭望塔上的哨兵惊恐地看到河面上遮天蔽日的船队时,恐慌瞬间蔓延。

    “敌袭!有敌军渡河了!”

    凄厉的大叫声在几座沿河城池上响起。

    换作往日,听到警报,整个沿岸都会立刻响应起来。

    可此刻,随着警示声动弹的人却显得参差不齐,或者说,有气无力。

    战斗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沿岸各城的抵抗微乎其微。

    一座小城中,守城的校尉试图组织防御,但手下士兵看着城外黑压压、杀气腾腾的燕军,听着对方整齐划一、震天动地的战吼,再想想自己已经断粮两天,军饷更是拖欠了数月,仅存的一点勇气瞬间消散。

    象征性地射了几轮稀稀拉拉的箭矢后,城门便被城内绝望的士兵偷偷打开了。

    另一座稍大的要塞,守将是郭天叙一派的死忠,他这些日子捞了不少银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他便强令士兵抵抗,还设置了督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