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来造反呀,开局六个土匪大舅子 > 第697章 又是令人不解的意图

第697章 又是令人不解的意图

    “吏部的任务也很重要,朕直接把旨意内容全说了啊!”

    出乎官员们意料的是,这一次杨一笑不再绕圈子,既不做铺垫,也不拐弯子,直接就给出命令,以口谕的方式下达圣旨。

    “历来治国治政,治官乃是基本,而吏部设立的初衷,便是辅佐帝王掌管百官……”

    “人都有懒惰之心,又或者畏难而退之念,官员也一样,再怎么高昂鼓舞的干劲也会被繁重任务所消磨,故而就需要有所督促,且要给出相应的奖惩。”

    “奖励是为了鼓劲,惩处则是督促用心,但无论奖励还是惩处都不能随意而定,必须参照相应的考核记载才符合实际……”

    “因此,朕给吏部的任务就是沿袭过往,你们在此次赈灾之中,继续做好监督考核本职便可。”

    ……

    被点名的吏部尚书,众所周知乃是帝师身份的孙学州,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抱怨过,认为孙学州的才干不足以担任高位。

    帝师之职,乃是虚的,因此官员们感觉无所谓,但他们嫉妒孙学州担任尚书。

    朝堂六部,位列其一,并且掌握着官帽子的大权,历来被认为是三省六部第一部。

    所以历朝历代以来任何一位吏部尚书都是绝对的大佬。

    然而越是如此越惹人非议,如果才不配位必然会引人诟病,恰恰孙学州便是如此情况,想当初老孙仅仅是个县级的学政而已。

    论官场手腕,他比不上曾经的县令唐青云。

    论贡献成都,他比不上负责商业的王乐相。

    更别提和运筹帷幄的刘伯瘟相比,以及辅佐杨一笑掌控全盘的宋老生,总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孙学州是陛下开国核心臣子之中才干最弱的一位。

    无论是大唐官员的想法中,又或者天下各方势力的认知里,之所以这位孙尚书能够在大唐位列高位,十成之中有九成原因是占了运气。

    只因当初大唐皇帝一介童生,为了借势不得不攀附泾县的官员,机缘巧合之下,被这位孙尚书收为弟子。

    谁能想到,曾经的小童生那么猛!

    短短数年之间崛起,开国称帝创下基业,以至于大唐这位尚书跟着沾光一路长虹,不但白白获得帝师的名号而且还捞到个尚书的位子。

    人比人,气死人。

    然而气也没有人,谁叫这位尚书的运道好呢,结识大唐皇帝于微末之时,而且还在最初给了不小的帮助。

    最关键的一点,尊师重教乃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哪怕这位帝师不曾教导过大唐皇帝一次,但他占了帝师的名分就是大唐皇帝最亲近的核心重臣。

    至于才能方面,只要够用就行,全天下各方势力谁不知道杨一笑有通天彻地之才,就算某个臣子的才干稍微有所不足但也拖累不到大唐皇帝治国。

    所以,无数人越发羡慕孙学州。

    ……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老孙明显长出一口气。

    他先是微微拱手,向杨一笑行了个臣子礼,虽然他的身份是帝师,但是朝堂之上只有君臣,因此,行礼乃是应有之义。

    随后这位尚书才郑重开口,语气极为严肃的做出表态,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无论是过往之时,又或此次赈灾之中,微臣必然为陛下守住吏部这一摊,办好大唐各级官员的考核差事。”

    “臣知道自己才干不足,但臣有着权权一片真心,故而也请陛下放心,臣必会呕心沥血哪怕累到吐血也会做好本职。”

    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以至于朝堂中有些官员虽然嫉妒老孙,但是听了这话之后也不得不生出钦佩之感。

    瞧瞧人家孙尚书,难怪会被陛下信任。

    人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但人家对陛下是铁杆的真心,无论何等操劳疲劳,总是苦苦坚持本职,仅这一点表现,在帝王心里就是好臣子。

    尤其是,人家还和陛下有着师徒情分。

    吏部那种地方,干的是按部就班的活儿,虽然权柄号称三省六部第一,但是掌管考核只需要按照程序就行。

    这位尚书只要严守不乱,任何人都夺不走他的位置。

    羡慕啊!

    官员们心里不由感慨万千……

    便在此时,大家看到孙学州准备退回朝班,皆以为陛下的旨意已经说完,接下来应该是剩余几部被点名。

    哪知又是出乎意料,陛下竟然开口喊住了孙尚书,声音温厚道:“老师先别忙着退回朝班,朕这里还有一份任务交给你……”

    咦!

    还有任务?

    吏部除了考核官员以外,也就是科举之中担负职责,但是大唐才刚刚结束三年一次的科举,今年甚至明年肯定不会再额外开启……

    既然如此,陛下喊住这位尚书要干啥?

    官员们不由好奇,纷纷在心中猜测起来。

    幸好大家的疑惑不需要太久,只因所有人都听到杨一笑直接说出来意图,然而这份意图说出之后,满朝官员几乎瞬间哗然。

    我的老天爷,陛下他竟然……

    竟然要一改常态准备征用士族。

    ……

    无论官员们如何震惊,杨一笑悠悠然的语气已经响彻整座大殿。

    “老师,朕跟你说个事,此次朕前往南云之程,经历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事情!”

    “而这期间发现的一个情况极为重要,朕认为可以列为大唐用官政策的补充。”

    “在比较久远以前的那些朝代,朝廷选官的方式大多数是举荐制,此后延续几百上千年,至隋唐开始施行科举。然而即便施行科举,但是举荐制度依旧存在。”

    “现在,咱们便说说这个举荐。”

    “朕,准备破格用人,因这次南云之行的亲身经历缘故,朕发现士族门阀的底层支脉竟然可用。”

    “倘若这一政策真能推行并且经验证发现并无不妥,那么于我大唐而言将会大大受益……”

    有些事情不需要说的太清楚,今日能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官员都知道大唐的最大弱点,这弱点便是杨一笑起家太快,短短数年时间已经开国称帝,并且不但开国称帝,而且版图每一年都要暴涨。

    势力增长太快,麾下官员数量必然跟不上!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唐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缺官。

    越是基层,越是缺官。

    ……

    【第四更送上,今日爆发14000,累了,睡觉,山水谢谢大家的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