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汉东,初夏的暖意已浸透各地。
沈青云坐在省委的公务车里,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梧桐绿影,指尖轻轻摩挲着膝上的黑色笔记本,封皮上早已记满密密麻麻的调研提纲,从政法系统整顿到民生难题,从企业诉求到乡村振兴,每一项都用红笔圈出了重点。
“沈书记,还有半小时到岩台市区,岩台的郑书记和李市长已经在高速口等着了。”
江阳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青云抬头,透过车窗看到远处的山影渐渐清晰,岩台市的轮廓在淡金色的阳光下铺展开来,这座以矿产和农业闻名的城市,既有工业的厚重,也有乡村的质朴,却也是王萌萌案的关键关联地。
车子驶下高速,岩台市委书记郑文明果然站在路边,穿着深灰色夹克,手里攥着文件夹,身后跟着市长李向军等干部。
看到沈青云的车,他立刻快步上前,脸上堆着略带拘谨的笑容:“沈书记,一路辛苦,岩台这几天刚下过雨,空气还挺清新,就是路有点湿滑。”
沈青云推开车门,一股夹杂着泥土和草木气息的风扑面而来。
他握了握郑文明的手,感受着对方掌心的微凉:“郑书记不用这么客气,咱们先去看看王萌萌的父母,再谈工作。”
郑文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您考虑得周到,我已经让人去确认了,老两口已经回了家。”
既然案子要慢慢审,那王萌萌的父母也没必要继续住在京州那边,沈青云已经让省厅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车子往郊区驶去,沿途的农田里,初夏的秧苗刚冒出头,绿油油的一片。
沈青云看着窗外,突然问:“东源县的农产品加工园,征地纠纷解决得怎么样了?上次王军省长提过,滞后了二十天。”
“解决了。”
郑文明连忙回答,翻开手里的文件夹:“我们协调了自然资源厅,给涉及的农户提高了补偿标准,上周已经复工了,预计能赶在秋收前投产,到时候能带动周边三个村的农户增收。”
沈青云点头,目光却沉了沉:“补偿款要足额按时发放,不能让老百姓吃亏。基层工作,最怕的就是承诺兑现不了,寒了民心。”
郑文明连忙应下,额角微微渗出细汗。
他能感觉到,沈青云的调研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的要查实情、找问题。
很快,沈青云一行人来到了王萌萌的家里,简单的慰问了一番,沈青云告诉他们,不要担心太多,省里一定会把案子查清楚的。
看着沈青云,王萌萌的母亲突然哽咽起来:“沈书记,我们不是不想为萌萌讨公道,可我们就是普通农民,没权没势,实在扛不住啊……”
沈青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他递过纸巾,轻声说:“阿姨,你们别怕。我向你们保证,只要我在汉东一天,就绝不会让萌萌的案子石沉大海。现在省厅和纪委还在查,很快就能找到真相。你们要是愿意,我让人安排你们去省城住,保证你们的安全。”
王萌萌的父亲抬起头,眼里满是犹豫:“省城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不麻烦。”
沈青云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糙的皮肤传递过去:“萌萌是个好姑娘,她不能白死。你们的安全,是查案的第一步。”
离开的时候,沈青云特意叮嘱郑文明:“安排两个可靠的同志,二十四小时在附近盯着,别让任何人打扰老两口。另外,给他们准备点常用药,生活上有什么需要,随时汇报。”
郑文明连连点头,看着沈青云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他原以为沈书记只会关注大案要案,没想到对普通百姓的小事这么上心。
车子驶离郊区,沈青云靠在椅背上,心里却沉甸甸的。
王萌萌父母的怯懦,背后是权力的压迫,而岩台市表面的平静下,不知道还藏着多少这样的隐情。
………………
第二天上午,沈青云的车抵达清化市。
这里是张海涛案的发源地,公安系统的整顿正处于关键期。
清化市新任公安局长李维刚早已在市局门口等候,穿着崭新的警服,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疲惫,张海涛留下的烂摊子太大,短短半个月,他已经处理了十五起民警违规执法的投诉。
“沈书记,里面请。”
李维刚侧身引路,办公楼的大厅里挂着“执法为民,廉洁奉公”的标语,与之前张海涛在任时的奢靡形成鲜明对比。
会议室里,清化市公安局的班子成员都已到齐。
沈青云坐下后,没有先听汇报,而是直接问:“张海涛倒台后,市局的执法规范整顿,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别报喜不报忧,我要听真话。”
李维刚愣了一下,随即拿起面前的整改材料,语气诚恳:“沈书记,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部分老民警习惯了人情执法,对新的规范不适应,比如上周有个民警处理邻里纠纷,还想靠说情解决,被群众投诉。二是基层派出所的装备老化,比如城郊的东风派出所,出警的警车还是十年前的旧车,经常抛锚。三是张海涛的余党还没清干净,有几个中层干部暗中抵触整改,最近总以身体不适请假,工作撂挑子。”
沈青云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在场的班子成员:“老民警不适应,就组织专项培训,邀请省厅的专家来讲课,考核不过关的,暂停执法资格。装备老化的问题,我会跟省财政厅协调,优先给清化拨款,下周必须到位。至于抵触的人,既然身体不适,就安排全面体检,要是查不出问题,就按纪律规定处理,绝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他的话掷地有声,在场的干部们都挺直了腰板。
李维刚心里松了口气,沈书记不是来追责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
随后,沈青云提出要去基层派出所看看。
车子驶往东风派出所,沿途的街道干净整洁,初夏的阳光照在商铺的招牌上,透着烟火气。派出所的院子不大,停着两辆旧警车,车身斑驳,玻璃上还有划痕。
所长赵恒伟看到沈青云,紧张得手心冒汗:“沈书记,您怎么来了?我们还没准备好汇报材料。”
“不用汇报材料,我来看看老百姓怎么说。”
沈青云笑着走进接待室,里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正抹着眼泪,面前的桌上摆着一份营业执照。
“大姐,您这是遇到什么事了?”
沈青云在她对面坐下,语气温和。
妇女抬起头,看到沈青云的排场,愣了一下,随即哭出声:“领导,您可得为我做主啊!我开了家小超市,上个月有人来收保护费,我不给,他就让派出所的人来找茬,说我的营业执照有问题,把我超市的门都封了!现在我找派出所解封,他们却推来推去,说要等领导审批!”
沈青云的脸色沉了下来,看向赵恒伟:“这是怎么回事?”
赵恒伟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是,分局有位领导打过招呼,说这个超市的事暂缓处理……”
“马上解封!”
沈青云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让市场监管局的人过来,当场核实营业执照,没问题的话,今天下午就恢复营业。另外,那个领导的问题,立刻报给市局纪委,彻查他的问题!”
赵恒伟连忙点头,转身就去安排。
妇女看着沈青云,激动得说不出话:“领导,谢谢您,我还以为这事儿没人管了呢。”
“大姐,您放心,以后再遇到这种事,直接打省厅的举报电话,没人敢再欺负您。”
沈青云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自己的联系方式。
离开东风派出所时,沈青云对李维刚说:“基层民警的作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对公安系统的信任。清化的整顿,不能只停在表面,要深入到每个派出所、每个民警,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变化。”
李维刚重重点头:“请沈书记放心,我一定落实到位,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坐在车里,沈青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派出所,心里却没放松。
张海涛的余党还在作祟,说明清化的公安系统还没彻底干净,而老百姓对执法不公的恐惧,不是一天两天能消除的,汉东的未来,任重道远。
………………
第三天,沈青云来到林城市。
这里是汉东省的农业大市,也是乡村振兴的试点地区。
新任林城市委书记孙浩带着他来到城郊的兴旺村,这里的千亩麦田正处于灌浆期,金黄的麦穗在初夏的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沈书记,您看,这是我们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去年亩产达到了一千两百斤,比普通小麦高出三百斤,农户每亩能多收入五百块。”
孙浩指着麦田,语气里满是自豪。
麦田里,几位农户正在查看麦穗,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沈青云,放下手里的镰刀,快步走过来:“您就是沈书记吧?我是兴旺村的王福贵,去年农业局的专家来指导种小麦,今年收成比去年还好。”
沈青云握住王福贵的手,掌心粗糙却有力:“王大爷,您辛苦啦,今年的小麦价格怎么样?能卖个好价钱吗?”
“能!能!”
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今年粮食收购价涨了一毛五,我家五亩地,能多卖三千多块。而且村里还建了烘干塔,再也不怕小麦发霉了。”
沈青云跟着他走进村里的烘干房,几台崭新的烘干设备正在运转,工作人员穿着蓝色工作服,忙着将刚收割的小麦送进设备。
“以前一到雨季,小麦就容易发芽,卖不上价,现在有了烘干塔,啥时候收都不怕了。”
村支书笑着说。
但当沈青云问到“还有什么困难”时,村支书的笑容淡了下来:“沈书记,别的都好,就是村里的灌溉渠有点问题。去年夏天雨水少,渠里的水不够,有几十亩麦田差点旱死。我们想修渠,可村里没钱,找镇里,镇里说财政紧张,一直拖着。”
沈青云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拿出手机,直接拨通了省水利厅厅长的电话:“老陈,我是沈青云。林城市兴旺村的灌溉渠需要修缮,你安排人明天过去勘察,资金从省乡村振兴专项款里出,下周必须开工,不能影响今年的秋收。”
电话那头的陈厅长连忙答应:“沈书记放心,我马上安排,绝不让农户受损失。”
挂了电话,众人激动得连连道谢。沈青云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乡村振兴,首先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好,地里的庄稼有收成,心里才能踏实。”
离开兴旺村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麦田上,给麦穗镀上了一层光晕。
沈青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稍稍舒缓了一些。
从岩台的民生隐忧,到清化的公安整顿,再到林城的乡村振兴,汉东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也有看得见的希望。
这个时候,他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看着来电显示,沈青云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