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刘清明顿时尴尬得无以复加。

    脸上火辣辣的。

    这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不好意思,丁处,我……我不知道还有这层关系。”

    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丁奇却摆了摆手,脸上的笑意不减。

    “没事,不知者不罪。”

    他重新打量着刘清明,那股审视的意味又回来了,但这次,里面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你能跟老胡那样的怪胎交上朋友,说明你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的眼光,可不是一般的高。”

    丁奇感叹道:“当年我们班,毕业后一大帮人进了中央部委,就他,一杆子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清江。”

    “到了地方,又不肯低下他那个高傲的头,结果呢?”

    “人家一个个都提了,他倒好,在科员位置上干了六年。”

    “要我说,他就是瞧不上我们这些俗人。”

    刘清明点点头,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胡金平的才华,在京大中文系都是顶尖的。

    可他的性格,也确实孤傲。

    看不上的人,连话都懒得说一句。

    前世的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才会在单位里处处碰壁。

    “老胡现在变了不少。”刘清明解释道,“他今年也提了副处,没落下太多。”

    “他那是心气太高,不然早把我们甩没影了。”丁奇说。

    刘清明当然不会把这话当真。

    能从京大毕业直接进国院部委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越是这种地方,越是藏龙卧虎。

    背景和关系或许能让你进来,但想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靠的只能是实打实的本事。

    因为盯着你的眼睛,实在太多了。

    你越是有背景,人家看你的眼光就越挑剔。

    就像现在的自己,顶着一个“全国十杰青年”的光环。

    如果表现出半点眼高手低,别人怀疑的,就不仅仅是你个人能力,甚至会牵连到这个奖项的含金量。

    好在,他这些天在办公室的表现,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已经足以让那些闲言碎语自动消失。

    否则,别说李明华的面子,就是胡金平的面子,也不可能让丁奇这种人高看一眼。

    能打动这些人的,永远只有本事。

    丁奇也不是真的要跟他攀什么关系。

    这番话,更多的是一种试探,一种认可。

    经过这个小插曲,桌上的气氛彻底活络起来。

    丁奇的话也多了。

    他开始主动询问刘清明的工作情况。

    “你现在手上的课题,是关于能源消耗结构的?”

    “是的,丁处。”

    “这个课题不好做。”丁奇说,“数据庞杂,涉及的部门又多,光是协调数据,就能跑断腿。”

    “确实压力很大。”刘清明点头,“我还在摸索阶段。”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丁奇说,“别的方面不敢说,跟计委那帮人扯皮,我还是有点经验的。”

    这就算是正式接纳他进入圈子的信号了。

    刘清明心里感激。

    “谢谢丁处。”

    “别叫丁处了,生分。”丁奇摆摆手,“跟明华一样,叫我老丁,或者丁哥都行。”

    一顿饭的工夫,称呼从“丁处长”变成了“丁哥”。

    这顿饭,吃得值。

    接下来的日子,刘清明的工作顺利了很多。

    有了丁奇这个“司里通”的指点,很多之前觉得棘手的流程性问题,都迎刃而解。

    两人虽然负责的课题不同,但很多宏观思路是相通的。

    尤其是在华夏加入WTO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在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改革措施,正在酝酿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