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593章 曹丕下杀令,凌统遇甘宁

第593章 曹丕下杀令,凌统遇甘宁

    曹丕览信既毕,眉头倏然一蹙。

    “司马仲达此人,果真是谨小慎微,做事不留半分漏处!边防流言早已辟除,何至仍如此踟蹰?先父若在,必早归我大魏之境,何必徒奔西陲之地,非与羌胡为敌?

    此必是诸葛亮设下诈兵之计,伪作声势以惑之,故令仲达不敢倾力进攻耳。”

    在曹丕看来,如果曹操还活着,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杀回雍凉。

    怎可能在外流浪两年之久?

    而且就算要回,也不该在南胡之地啊!

    他当初不是失陷于西平黄沙之地?

    那就应该暗渡凉州,以速至关中,何必跑那么远?

    再加上司马懿所言,乃是郭淮见到一个貌似徐晃之敌将,从他口中言,曹公尚在人世。

    那可信度和从蜀商口中闻得刘备之子,刚会说话便能背诵高祖本纪一样离谱。

    所以,于曹丕而言,司马懿此信中所忧,断然为假。

    但曹丕也未怪罪司马懿。

    从某种角度上说,司马懿与此事能禀报于上,本身也是对曹氏的一种忠谨之举。

    虽所禀之事虚妄,但其不隐不瞒、遇事即奏的态度,恰显对大魏社稷的敬畏,对君主的赤诚,非奸佞之辈可比。

    那么话说回来,曹丕有没有那么一点怀疑,真有可能曹操尚在人世呢?

    或许,有那么一点。

    但仅限于脑补片刻,便又联想到那日因调戏父亲急切,而被母亲发火怒骂。

    既非曹丕所能承担,他也就不愿深思此类结果了。

    于是,给司马懿回信:

    “仲达览之:

    先父一生忠辅汉室,矢志不渝,终以身殉国,薨逝于西平黄沙之地,距今两年之久。

    此乃天下共知之实,昭如日月,岂容妄议?

    今南胡之地忽传先父踪迹,必是诸葛亮奸计,欲借流言挑拨我大魏君臣之心、乱我边防之志,其谋何其毒也!

    尔等当明辨真伪,勿为所惑。

    此后若再遇此类惑众之事,无需迟疑,即刻整兵击之,务必斩草除根,勿留后患。我大魏疆土,岂容蜀贼以虚妄之辞惊扰?

    诸将当同心协力,固守边疆,以安大魏社稷,以慰先父在天之灵!

    魏王手书。”

    而后,曹丕继续忙于政务,捭阖于世家。

    ……

    再说江东,刘备三个月扫平江东六郡,将整个江南之地纳于己手。

    这期间,江东众将功勋卓著。

    刘备不吝奖赏,封程普、黄盖、凌统、丁奉、徐盛等各封列侯。

    然交州之乱尚未平息。

    士廞向刘备哭诉家族覆灭之苦,请刘备先斩吕凯步骘再杀孙权,为父亲和弟弟们报仇。

    刘备抚其之悲,亦知当按部就班,先重新夺回交州,斩杀吕凯,稳定住后方。

    再挥师北伐,以全其孝。

    这一日,甘宁整南征之军,于日常巡营,检查军卒伙食。

    他戎装步入伙房,见伙夫分粟米腌菜,便取碗细查,颔首道:“粮米尚可,腌菜需挑去烂根,半点不可残留!尉之上者,每日必有一餐与卒同食,但遇饭菜有亏,必依律惩处。”

    副将拱手称喏,遂安排人仔细检查。

    说罢取饭坐士卒间同食,周围士卒皆露笑意。

    忽闻背后一声凌厉的:“甘宁!”

    甘宁忽生芒刺在背之感。

    他久历沙场,于危险感知早已敏锐如鹰,此际骤觉危机暗伏,遂骤然转首。

    目光所聚之处,正站着一人。

    他年纪轻轻,短髯如墨,英俊挺拔,穿着精致的银色的铠甲。

    甘宁似觉面熟,却一时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但那满面仇恨的表情,却让甘宁冷汗涔下。

    “嘶……”

    甘宁站起来,眼神虚视,双指一点:“汝是何将?”

    “凌统,凌公绩!”

    “汝所来为何?”

    “杀你!”

    “竖子,汝何敢此言?”

    甘宁遂怒火中烧,欲暴怒而起,却在一瞬间按捺住了。

    因为就在刚刚,那凌统完全可以选择成功率更高的悄然走过,背后突袭,却不知为何,选择了唤其姓名。

    “汝……因何要杀我?”

    “江夏之战,吾父死于你手!今我来此,为父报仇!”

    甘宁闻言,脑中忽忆及昔年射杀凌操之事。

    此乃他生平最引以为傲的阵前战绩。

    未曾想,竟在此遇见其子。

    难怪有些面熟。

    然疆场之上,各为其主,阵前斩将本是天经地义,他岂会在此刻向凌统低头赔罪?

    更何况,当年江夏之屠,亦有生擒之故。

    当初放你一命,归于孙权,何敢再来?

    遂冷然一笑,目视来者道:“呵呵,原来如此!既怀杀意,方才为何不动手?”

    “背后偷袭,非磊落之为!”

    凌统死盯着甘宁,缓缓的拔出宝剑吗,指向甘宁:“今日前来,亦告知你,我为何要取你性命,免得你身死之后,仍不知殒命之由。”

    “呵呵,还是个孝子!”

    甘宁呵呵一笑,神色骤然一凛:“可背袭云长时,汝可有磊落!?”

    这一问,让凌统有些语塞,但还是咬牙说道:

    “奉主之命,勿复多言……”

    甘宁点点头,亦拔出宝剑:

    “好,本将军就给你这个机会。”

    甘宁遂下令,使军卒腾出一圈数丈之地。

    甘宁当场下令:“甘某战时,但有军卒入圈,立斩不赦!”

    “喏!”

    甘宁盯着凌统,又道:“某若战死,不可为难此将!任其离去!”

    凌统心中一动,却冷然一哼:“受死也!”

    话音刚落,凌统剑锋已至甘宁面门。

    甘宁挥剑格挡,金铁交鸣之声震耳,二人旋即缠斗一处。

    论武艺,甘宁更胜一筹,其剑招沉稳凶悍,刚猛凌厉;

    凌统却抱必死之心,招招拼命,剑锋直逼要害。

    校场军卒多以为只将校见寻常比武,见如此激烈,不免齐声叫好,呐喊声震天。

    数十回合间,甘宁虽占上风,却被凌统不要命的打法牵制,一时竟难分胜负。

    本来甘宁只想教育一下对方,亦未曾想短时间难胜,稍不留神或被其所刺。

    “此小将欲取我甘兴霸之命,何其难哉?我欲杀他,亦非不可能。可闻此将似有功勋在身,若真斩其于此,或为陛下亦或云长难做也!

    今当如何?”

    甘宁有点后悔和他比试了。

    然正当此时,恰遇四个老人共同巡营,从此路过。

    此四人并非旁人,正是黄忠、严颜、程普、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