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二郎至圣先师 > 290.钓鱼执法

290.钓鱼执法

    觉察到乾皇秦泰明出刀的刹那,隐武帝秦武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丢下燕文桢,身形转眼就消失在黑雾中,快速离开河洛东都。

    同境界下,他武夫煞气积累深厚,身法速度较之燕文桢更有优势,这时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走...

    黄沙漫卷,北风如刀。

    杨戬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过集市,脚步不疾不徐。她叫阿芽,是他在三日前路过一座焚毁的村庄时救下的孤儿。那村子因一场莫名大火化为焦土,尸骨横陈,唯独她在废墟中爬出,满身烧伤却一声不吭。他用灵力护住她心脉,以玉露丹续命七日,终于让她睁开眼。

    “叔叔,我们要去哪?”阿芽仰头问,声音细弱如丝。

    “你想去哪儿?”他反问。

    小女孩低头想了想:“我想找个能种花的地方。”

    杨戬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好。”

    他本欲北上极寒冰原,查探堕神碑上所刻的远古禁忌之文,可此刻却改变了方向??向南,往江南水乡而去。那里四季温润,适合花开。

    一路上,他们穿城镇、过荒野,有时住破庙,有时宿山洞。杨戬极少说话,只是默默替她挡风遮雨,煮粥喂药。起初阿芽很怕他,总觉得这男子眼神太深,像藏着无数个黑夜。可渐渐地,她发现他会把最后一块干粮留给她;会在她做噩梦时轻轻拍她的背;甚至在某个雪夜里,将外袍裹在她身上,自己坐在屋檐下守了一整夜。

    第七天清晨,阿芽忽然拉住他的衣角:“叔叔,你是不是很难过?”

    杨戬一愣:“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的眼睛……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没人要的孩子。”她认真地说。

    风停了,鸟鸣静了,天地仿佛也屏住了呼吸。

    他低头看着这个瘦小的身影,心头猛地一颤。多少年了?自母亲瑶姬被镇压桃山,兄长沉香夭折于雷劫,师父羽化归虚……他曾以为自己早已无悲无喜,只剩责任与执念支撑前行。可如今,却被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一眼看穿。

    “也许吧。”他轻声道,“但我现在有了新的事要做。”

    “什么事?”

    “陪你长大。”他说完,揉了揉她的发。

    那一刻,阳光穿过云层,洒在两人之间,暖得不像人间该有的光。

    ---

    与此同时,青云观内。

    李玄正伏案翻阅古籍,眉头紧锁。自从西北桃山异象出现后,各地接连上报怪事:幽泉涌动、古墓自开、死人复行。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曾被净化的怨气之地竟再度阴煞缠绕,且其波动频率与“怨龙锁”阵法高度吻合。

    “九渊同脉……”他喃喃念道,指尖划过泛黄纸页,“记载果然存在。”

    据《太初地脉志》所述,东域地下有九大阴脉,彼此相连,共通一体,谓之“九渊”。若有一处开启,则其余八处皆会共鸣,如同九口深渊同时张嘴吞噬阳气。而当年玄阴宗总坛所在的东南废墟,正是九渊之一的“血喉穴”,埋藏着初代大祭司以百万生灵魂魄炼成的“怨核”。

    “他们不是想重建葬龙谷……”李神性情罕见地激动起来,“他们是想唤醒整个‘九渊体系’!一旦九核齐启,幽墟门将不再局限于一处,而是遍布天下!届时,人人皆可入幽界,但也意味着??所有人,都将沦为行尸走肉!”

    小道士匆匆闯入:“师父!西南边陲传来急报,黑水河一夜倒流,河底浮现出一座石城,城门上刻着‘归墟’二字!当地百姓已有数百人自行走入水中,再未归来!”

    李玄猛地站起,拐杖重重顿地:“传令四方道盟,封锁所有疑似阴脉节点!另派弟子前往守道书院,请山长召集学子研习‘净魂咒’与‘安魄阵’,准备迎战!”

    他又取出一枚玉符,咬破指尖,以血书写八字:**九渊将启,速归守心。**

    玉符化作流光,直冲天际。

    他知道,这一战,已非一人之力可挽狂澜。必须让更多的普通人学会守护自己的心灵,才能抵御那来自地底深处的腐化之力。

    ---

    江南小镇,春意正浓。

    杨戬带着阿芽住进一间临河小院。院子不大,但屋前有片空地,他亲手为她翻土、播种,种下了几株白菊与桃树苗。

    “等明年春天,这里就会开满花了。”他说。

    阿芽欢喜地点头,每日浇水除草,小心翼翼如同供奉神明。她还用碎布缝了个布娃娃,取名叫“小白”,说是将来要让它看遍世间所有的花。

    日子平静如水,直到那一夜。

    月色惨白,河水无端泛起黑雾,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杨戬猛然惊醒,眉心神目骤然睁开,金光扫过四野??只见方圆十里之内,地面裂开细纹,隐隐浮现符文轨迹,竟是一个巨大阵法正在悄然成型!

    “又是‘怨龙锁’的变体!”他神色凝重,“而且规模远超之前!”

    他立刻抱起熟睡的阿芽,退至屋顶。刹那间,大地震动,八道黑气从远处山丘喷涌而出,凝聚成八尊高达十丈的怨灵巨影,手持锈剑、断矛、残旗,赫然是历代战死将士的怨魂集合体!

    空中传来冷笑:“司法真君,你以为躲在这偏僻小镇,就能避开命运么?”

    黑雾翻滚,一名紫袍老者踏空而来,面容枯槁,双目赤红。他手中握着一面青铜鼓,每敲一下,便有一缕冤魂自地下爬出。

    “你是……玄阴宗‘鼓魂师’余孽?”杨戬冷声问道。

    “不错。”老者狞笑,“我等蛰伏百年,只为今日。此地乃百年前‘赤岭之战’遗址,十万士兵埋骨于此,怨气积而不散。我们只需一点引子,便可将其尽数唤醒,化为‘怨军’!而你??恰好就是那个引子!”

    “哦?”杨戬挑眉,“我如何成了引子?”

    “因为你来了。”老者狂笑,“你每到一处,百姓感恩戴德,香火供奉不断。可你也带来了恐惧与依赖!人们开始害怕没有你的日子,开始质疑为何善人不得好报,开始怨恨命运不公!这些情绪,便是最好的养料!你救人越多,怨气越盛!你说,你是不是最好的导火索?”

    杨戬沉默。

    他知道对方说得没错。他曾斩妖除魔,救万民于水火,可也有人因未及时获救而家破人亡;他曾主持公道,可也有无辜者含冤而死。正义无法普照每一寸土地,光明总有照不到的角落。而那些阴影里的怨怼,正被敌人一点点收集、放大、利用。

    “所以你们借我的名声,制造信仰与绝望的落差?”他缓缓开口,“真是卑鄙。”

    “这不是卑鄙,是智慧。”老者举起青铜鼓,“现在,让我们看看,在这十万怨军面前,你还能不能继续当他们的‘救世主’!”

    鼓声响起,天地变色。

    十万怨魂咆哮而出,形成黑色洪流,直扑小院!房屋崩塌,河水沸腾,连桃树苗都被连根拔起,卷入漩涡之中。

    杨戬将阿芽紧紧护在怀中,断刀横于胸前。

    “闭上眼睛。”他低声说。

    阿芽颤抖着点头,把脸埋进他怀里。

    下一瞬,刀光撕裂长空!

    “七星引命,九曜归元??断渊改?终式!”

    一道洁白光柱自天而降,不是来自他自身,而是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那是青云观弟子诵经之声,是守道书院学子默念的净魂咒,是边关将士点燃烽火时的誓言,是牢狱囚徒忏悔的眼泪,是江湖游侠舍命救人时的一句“值得”……

    愿力汇聚,凝成一道贯穿天地的光刃,狠狠劈入怨军核心!

    “不可能!”老者嘶吼,“凡人怎会有如此信念?!”

    “因为他们记得。”杨戬站在光中,声音平静却撼动乾坤,“记得有人曾在火场背出邻人,记得有人宁愿饿死也不偷一口米,记得哪怕身处黑暗,仍有人愿意为陌生人点亮一盏灯。”

    光刃落下,怨军哀嚎溃散,青铜鼓炸成碎片,老者吐血坠地。

    杨戬缓步上前,俯视着他:“我可以杀你,但我不会。我要你活着回去,告诉所有人??只要人心尚存一丝善意,你们的阴谋,就永远无法真正得逞。”

    老者瞪大双眼,最终瘫软在地,失声痛哭。

    战斗结束,黎明将至。

    杨戬抱着阿芽回到残破的小院。桃树苗已被毁,花种深埋泥中。他蹲下身,轻轻抚平泥土。

    “花……还能开吗?”阿芽怯生生地问。

    “能。”他微笑,“只要根还在,春天总会来。”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母亲玉佩,轻轻放在土中:“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东西,现在,我把它种在这里。等它生根发芽,你就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阿芽眨着眼睛,忽然扑进他怀里:“叔叔,你以后别走了好不好?”

    杨戬身体微微一震。

    良久,他轻轻抱住她:“好。我不走了。”

    ---

    数月后,江南春深。

    昔日战场遗址上,建起一座新村,名为“归心庄”。村民多为战争遗孤、流离难民,皆由杨戬亲自安置。他教他们耕种、筑屋、识字,并请守道书院派遣教习前来授课。

    村中央立有一碑,上书:“此处曾埋十万枯骨,今为万家灯火。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每逢月圆之夜,村民齐聚碑前,点起烛火,低吟安魂曲。歌声悠扬,飘荡在山水之间,竟使地底阴气渐消,连曾经躁动的怨脉也开始趋于平静。

    李玄亲至视察,见此情景,感慨万千:“原来真正的封印,不是阵法,不是符咒,而是人心的安宁。”

    杨戬站在山坡上看他走近,淡淡一笑:“你来了。”

    “我带来了消息。”李玄递上一卷竹简,“九渊其余六处均已发现异常波动,尤其是北方‘葬骨原’与西方‘泣魂峡’,已有邪修集结,试图重启怨核。”

    杨戬接过竹简,目光沉静:“那就一个个去。”

    “你不担心吗?敌人越来越狡猾,手段越来越狠。他们不再正面挑战你,而是腐蚀人心,制造混乱,让你疲于奔命。”

    “我当然担心。”杨戬望着山下炊烟袅袅的村落,“但我更怕的,是有一天,孩子们不再相信善良可以战胜邪恶。”

    李玄沉默片刻,忽而笑道:“你知道吗?最近民间流传一首歌谣。”

    “什么歌谣?”

    “**二郎持刀立苍茫,不为神位不为王。只为人间灯火暖,一念清明照八荒。**”

    杨戬闻言一怔,随即摇头失笑:“胡编乱造。”

    “可百姓信。”李玄认真道,“他们说你是‘至圣先师’,不是因为你会法术,而是因为你教会了他们??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做个发光的人。”

    风吹过林梢,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

    杨戬抬头望天,云淡风轻。

    他知道,姜璃终会归来,幽墟不会甘心沉寂,九渊之下仍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人间。但他也知道,这片土地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挺身而出,哪怕微弱如萤火,也要照亮一方黑暗。

    这才是最强大的道。

    这才是真正的“守道”。

    ---

    三年后,春雷初响。

    守道书院迎来第三届新生。礼堂之上,悬挂一幅巨画:一位布衣男子牵着小女孩的手,走向开满白花的山坡。画旁题字:

    **“所谓英雄,不过是普通人选择了不平凡的坚持。”**

    讲台上,李玄拄拐而立,声音洪亮:

    “今日入学,不考神通,不论出身,只问一句??当你看见他人受苦时,你是否会停下脚步?若答案为‘是’,那你便已是道之一员。”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远方群山之间,一所简陋学堂里,杨戬正在教一群孩子写字。

    黑板上写着两个大字:**良知**。

    一个小男孩举手:“先生,这两个字很难写,为什么要学?”

    杨戬放下粉笔,看向窗外盛开的白花,轻声道:

    “因为将来有一天,这个世界可能会忘记很多事。但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两个字,光,就不会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