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二郎至圣先师 > 293.绝顶灵性天赋契机其一,古木祖泪(

293.绝顶灵性天赋契机其一,古木祖泪(

    到如今修为实力,徐永生记性过人,大约回忆下,发现这些人他大部分都见过。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

    当初为谢初然、林成煊寻访药材的时候,谢今朝曾经化身“傅星回”,前往蛮贼的寨子。

    徐永生虽然...

    夜雨如丝,悄然洒落在归心庄的青瓦上,滴答声与檐铃轻响交织成曲。杨戬坐在窗前,手中摩挲着那本《忆璃集》,纸页已微微泛黄,边角卷起,却依旧整洁。每一页都写满了陌生人的言语??那些微小的善举、迟来的道歉、无意间的温暖,像春风吹过荒原,一点一点唤醒沉睡的良知。

    他轻轻翻动书页,目光停在昨日新添的一行字:“今日救了一只受伤的白鹤,放归山林时,它回头看了我一眼,仿佛在说谢谢。”

    他笑了,低声呢喃:“你总爱管这些事。”

    风从窗外吹来,带着湿意,也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是桃花的味道,明明还未到花期。他抬手轻触右眼,天目微热,似有谁在其中静静凝望这人间烟火。

    “你说得对,”他望着窗外雨幕,“人心确实可以慢慢养。”

    翌日清晨,晨雾未散,学堂外已有孩童陆续到来。他们不再只是背着书袋,许多人怀里还抱着一束野菊或几枝桃枝,放在庙前铜镜旁,然后恭敬地行礼离去。有个小女孩蹲在镜前,认真地说:“姜璃姐姐,我昨天把伞借给了没带伞的同学,她回家没淋病,我很开心。”

    话音落,铜镜表面竟泛起一圈涟漪,如同被无形的手拂过。

    阿芽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中含泪。她转身走进学堂,见杨戬正在黑板上写字??三个大字:**信、念、行**。

    “这是新课?”她问。

    “是总结。”他说,“三年了,该让他们明白,所谓至善,并非惊天动地,而是明知无用仍愿伸手,明知会被辜负仍选择相信。”

    孩子们坐定,鸦雀无声。

    杨戬放下粉笔,缓缓道:“今天不讲神通,也不讲斩妖除魔的故事。我要讲一个关于‘等待’的事。”

    他声音低缓,如溪流穿石。

    “很多年前,有一位女子,在一场大战中死去。她的魂魄被打碎,记忆被篡改,甚至连名字都被世人遗忘。但她没有怨恨所有活着的人,反而在轮回边缘,悄悄托梦给那些即将走上歧路的灵魂,告诉他们:别放弃,还有人等着你回头。”

    孩子们睁大眼睛。

    “后来,有一个傻瓜,执意闯入幽墟,只为找回她的一缕残识。他差点死在那里,可他说,只要她还记得‘人’字怎么写,他就不能退。”

    “最后呢?”一个小男孩忍不住问。

    “最后?”杨戬微笑,“她成了他眼里的一道光,而他,成了她看世界的窗口。他们再也不能并肩行走,却从未真正分离。”

    教室里静了很久。

    终于,有个孩子举起手:“先生,那我们现在做的好事,姜璃姐姐真的能看见吗?”

    杨戬点头:“她不仅看见,还在替你们高兴。”

    下课后,李玄拄拐而来,鬓发更白了几分。他在庙前驻足良久,才走入学堂。

    “你知道最近江湖出了件怪事吗?”他坐下,语气沉重。

    “说来听听。”

    “南岭深处,有人再度听到了钟声。”

    杨戬眉心一跳。

    “不是幻象,也不是回音。三名守道书院弟子在忘川谷外围巡逻时,亲耳听见古钟鸣响七次,每次间隔precisely九息。钟声过后,地面浮现出一行血字:**归梦未灭,执念重生**。”

    “梦魇君……不该还活着。”杨戬低语。

    “也许不是他。”李玄盯着他,“也许是某种更危险的东西??执念本身,开始自我演化。当千万人因姜璃之名行善,她的形象便不再属于你我,而是成了某种‘信念符号’。这种力量,若被人利用,或将掀起滔天波澜。”

    杨戬沉默片刻,忽然问道:“最近有没有人冒充我的名义行事?”

    “有。”李玄递出一封信笺,“一名自称‘代行者’的人,在北境连斩十三城贪官,皆以断刀刻下‘二郎至圣先师’六字。百姓称其为义士,朝廷却视其为逆贼。问题是……他的刀法,竟与你七分相似。”

    杨戬展开信纸,瞳孔微缩??那并非普通拓印,而是用灵力封存的真实影像。画面中,一道黑袍身影立于雪峰之巅,手中长刀斜指苍穹,背后九道虚影盘旋,赫然是**天目真诀**的痕迹!

    “不可能。”他沉声道,“此术需血脉传承与魂契共鸣方可施展,外人绝难模仿。”

    “除非……”李玄缓缓道,“有人得到了你的血。”

    杨戬猛然想起什么??三年前那一战,他割臂施咒,鲜血洒落桃林。后来虽清理战场,但幽墟之力诡异莫测,或许早已将他的精血渗入地脉,孕育出未知变数。

    “这不是模仿。”他闭目推演,“这是‘复刻’。有人以执念为炉,以众生信仰为薪,试图再造一个‘我’。”

    “你要去查吗?”

    “不必。”他睁开眼,天目微闪,“他会来找我。因为真正的‘至圣先师’,必须经历痛苦、失去、挣扎与悔恨。而他若想取代我,就必须亲手毁掉这一切的意义。”

    果然,半月之后,消息传来??那名“代行者”现身东洲,公开挑战守道书院,扬言要“清洗伪善”,建立“绝对正义之世”。他宣称杨戬已堕入温情软弱,唯有彻底无情,方能净化天下罪孽。

    更有甚者,他在一座城池外竖立巨碑,上书:**仁慈即纵容,宽恕即背叛**。

    并在碑下屠尽百名囚犯,声称“以血洗罪”。

    杨戬闻讯,终起身赴东洲。

    临行前夜,阿芽来到他房中,手中捧着一块新制的玉佩。

    “这是我请匠人照着原来的样式重雕的。”她轻声说,“背面还是那八个字:花开有时,重逢有期。”

    杨戬接过,却摇了摇头:“不用了。”

    他取出旧玉佩,轻轻放在她掌心:“这个给你保管。若有一日我迷失了自己,你就拿着它,站在我面前,告诉我??我曾为何而战。”

    阿芽泪水滑落:“你不会变的。”

    “人都会动摇。”他望着窗外明月,“尤其是当我看到有人打着我的旗号,做着比我更‘正确’的事时。那种诱惑……真的很强烈。”

    三日后,杨戬抵达东洲白崖城。

    城门紧闭,墙上贴满通缉令,画着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个是白袍持刀的儒雅男子,一个是黑袍覆面的冷酷杀手。下方写着:“识破伪圣者,赏千金。”

    百姓躲在屋内,不敢出门。唯有城中心广场,矗立着那座血腥巨碑,碑前跪着数十名俘虏,皆是曾犯小过之人??偷盗、斗殴、欺邻……罪不至死,却被判“净化”。

    高台上,黑袍人负手而立,声音冰冷如铁:“今日之后,世间再无宽恕。凡有过者,皆须以血偿还。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话音未落,一道清风拂过。

    众人抬头,只见一人缓步走来,白衣如雪,背负断刀,步伐平稳,仿佛踏在春风之中。

    “你说的,不是公平。”杨戬开口,“是你心中的恨。”

    黑袍人转身,两人四目相对,全场寂静。

    那一瞬,天地仿佛凝滞。

    他们长得并不完全一样,但眼神、气质、甚至站立的姿态,都如同镜像。唯一不同的是,对方的右眼缠着黑布,而杨戬的右眼,藏着一位姑娘。

    “你终于来了。”黑袍人冷笑,“我等这一天很久了。”

    “你是谁?”杨戬问。

    “我是你。”他撕下黑布,露出一只金色竖瞳??竟是天目!但那光芒阴冷扭曲,不像神光,倒似深渊之火。“我是你所有不甘、愤怒与遗憾的集合。是你当年没能杀尽邪魔的怒火,是你后悔未能早一步救姜璃的痛恨,是你面对世间不公却只能记录善行的无力感!”

    “你不配代表我。”杨戬平静道。

    “可我比你更强大!”他怒吼,“我不流泪,不犹豫,不被情爱束缚!我能斩尽一切恶,而你,只会写一本没人看的《好人录》!”

    “那你告诉我,”杨戬缓缓拔刀,“什么叫‘恶’?”

    “杀人是恶!欺压是恶!懦弱是恶!虚假是恶!”

    “那如果一个人杀人是为了救更多人呢?”

    “那是不得已,不是善!”

    “如果一个人欺压他人,是因为他曾被欺压至此?”

    “罪不可恕!”

    “如果懦弱者最终挺身而出?”

    “迟来的勇气毫无意义!”

    杨戬摇头:“你错了。真正的善,不是审判,而是理解。不是消灭黑暗,而是点亮灯火。你所谓的‘正义’,不过是把我的痛苦放大,变成另一种暴政。”

    “少废话!”黑影怒极,一刀劈来,狂风骤起,天地色变。

    两柄断刀相撞,火花四溅。

    第一击,势均力敌。

    第二击,杨戬退三步。

    第三击,他嘴角溢血。

    这不是单纯的武力对抗,而是信念之争。每一招每一式,都在拷问灵魂:你为何而战?

    黑袍人越战越狂:“看看这些人!他们需要的是雷霆手段,不是温柔教化!你教他们写‘信’字,可现实让他们一次次失信!你讲姜璃的故事,可现实中有多少女子白白牺牲!”

    “所以我更要教他们相信!”杨戬反手一刀,逼退对方,“正因为世界残酷,才更需要有人坚持善良!否则,我们和你们有什么区别?”

    “哈哈哈!”黑袍人大笑,“那你告诉我,你救得了所有人吗?你能阻止战争、消除贫困、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吗?不能!所以你的坚持,只是自我安慰!”

    “我能做的很少。”杨戬喘息着,右眼微烫,似有人在耳边低语,“但我能确保,在我走过的地方,至少有一盏灯亮着。”

    突然,他收刀入鞘。

    全场哗然。

    黑袍人愣住:“你认输?”

    “不。”杨戬闭眼,右手抚上右眼,“我在请求帮助。”

    刹那间,天目绽放前所未有的光辉。

    一道柔和女声响起,清晰传遍全城??

    “我记得你说过,要做别人的光。”

    是姜璃的声音!

    紧接着,奇迹发生了。

    广场上的百姓,一个个走出家门。

    那位曾被欺负的孩子,站了出来:“先生教我写字,我没被打倒。”

    那个曾偷馒头的老妇人,颤巍巍上前:“我饿极了才拿的,可后来先生给了我一碗粥……我没再偷。”

    还有书童、农夫、寡妇、流浪儿……数十人接连站出,齐声道:

    “我相信善意。”

    “我愿意传递温暖。”

    “我不怕黑暗,因为我见过光。”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河,冲刷着高台上的孤影。

    黑袍人踉跄后退,嘶吼:“你们都被洗脑了!这世上根本没有救赎!”

    可他的天目开始龟裂,身体逐渐虚化。

    “你错了。”杨戬睁开眼,眸中星河流转,“当一百个人相信光明时,黑暗就再也无法统治他们。而你,只是我曾经的阴影,终究照不进阳光。”

    刀光一闪,不带杀意,只含慈悲。

    黑影崩解,化作点点灰烬,随风而去。

    唯有那只仿制的天目坠落尘埃,裂成两半。

    战罢,杨戬跪倒在地,呕出一口鲜血。

    阿芽不知何时赶到,扶住他肩膀。

    “结束了。”她哽咽。

    “还没有。”他望向远方,“只要还有人不相信善意,这场战斗就不会结束。”

    数月后,朝廷下令拆除巨碑,原址改建学堂,取名“明心书院”。

    而杨戬的名字,再次传遍天下。

    有人依旧称他为神,为仙,为圣。

    但也有人开始质疑:他太过温和,不足以肃清乱世。

    对此,他只是一笑置之。

    某日黄昏,他独自来到姜璃的小庙,点燃一支香。

    铜镜映出他的脸,右眼中似有光影流转。

    “他们说我太软弱。”他轻声道。

    “可软弱的人,走不到今天。”镜中浮现她的笑容,“你只是选择了最难的路??在看清黑暗后,依然选择相信光。”

    他握住镜面,仿佛握住她的手。

    “明年春天,我去江南找你,看桃花。”

    “我已经看到了。”她笑,“因为你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

    春风拂过,桃瓣飘落井台。

    远处传来孩童朗读声: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声音清脆,如泉击石,久久不息。

    而在那片桃林深处,隐约可见一男一女并肩而立。

    男子执刀守四方,女子执灯照归途。

    他们不曾说话,却让整个世界听见了希望。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学子问起“何为至圣”,老师总会指向墙上一幅画像??

    画中人白衣素袍,右眼微光流转,左手轻触眼角,似在回应某个只有他能听见的声音。

    下方题字,仅有一句:

    **“我不是光,我只是不愿熄灭。”**

    而每当夜深人静,归心庄的灯笼依然亮着。

    风起时,檐铃轻响,仿佛有人低语:

    “我在。”

    “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