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重生06:从迪士尼开始制霸全球 > 第8章:票房,迪士尼後悔了

第8章:票房,迪士尼後悔了

    2006年3月4日凌晨三点十七分,洛杉矶圣莫尼卡的一栋老旧公寓里,彭磊的机械键盘发出急促的咔嗒声。

    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文档顶端《宇宙之王》第37章的SM情节描写正进行到关键处。

    这段后来启发《五十度灰》的文字,此刻正随着彭磊手指的敲击逐渐成形。

    窗外暴雨如注,雨水顺着防火梯的铁栏杆流下,在窗台上积成一小滩水洼。倒映着电脑屏幕上另一个打开的文档:《饥饿游戏》最终章的杀戮名单。

    同一时刻,华纳兄弟总部B3层的战略室内,市场部总监艾伦·霍恩盯着实时售票系统的数据刷新,他的咖啡已经凉了。

    「纽约AMCEmpire售罄...洛杉矶中国剧院加开场次。」

    助理的声音在兴奋的颤抖,「达拉斯有三家影院报告观众尖叫导致音响系统过载。」

    艾伦的指甲在实木办公桌上留下几道白痕。

    这部成本仅2万美元的伪纪录片,原本是要直接发行DVD的试水作品。

    是凯萨琳那个刚从派拉蒙跳槽过来的人,在影片评估会上力排众议:「这个中国小子的电影有《女巫布莱尔》的基因,但更现代丶更致命。」

    3月5日正午,当彭磊泡开第三包义大利红烧牛肉面时,全美恐怖片影迷论坛已经陷入疯狂。

    首页被《鬼影实录》屠版,最热门的帖子来自堪萨斯州立大学电影社。

    「二刷发现细节!导演用摄影机抖动模拟鬼魂呼吸频率!」

    配图的影院监控画面里,整个放映厅的观众都保持着双手捂嘴的姿势,像被集体施了定身术。

    华纳紧急召开的决策会议上,数据团队负责人投影出一组令所有人起立鼓掌的数字。

    3月4日,500家影院,上座率97.8%。3月5日,800家影院,上座率98.3%。3月6日,1200家影院,上座率99.1%。

    财务总监扶了扶眼镜,「这相当于每个影厅只有两三个空位,还是留给消防检查员的。」

    …………

    3月7日清晨六点零三分,彭磊的诺基亚3310在堆满红牛罐的茶几上疯狂震动。

    来电显示「K.Kennedy「的名字伴随着《德州电锯杀人狂》主题曲铃声——这是凯萨琳上周强行给他设置的专属铃声。

    「Peng!你创造了历史!」

    凯萨琳沙哑的声音里夹杂着印表机轰鸣和人群欢呼,「首周末1300万!烂番茄新鲜度89%!CinemaScore评分A-!年轻人在AMC影院门口搭帐篷等加场!」

    彭磊的视线穿过公寓潮湿的玻璃窗,发现暴雨不知何时停了。

    积水倒映着泛白的天空,七个未接来电提醒在手机屏幕上闪烁。

    五个来自华纳的市场部丶发行部丶制片部丶公关部,以及CEO巴里·梅耶的私人号码;另外两个+1404开头的号码,属于迪士尼创意总部高层专线。

    楼下的水洼里,半张被雨水泡发的《洛杉矶时报》娱乐版随波浮动,头条标题墨迹晕染却依然可辨。

    「《鬼影实录》:2万成本搏出千万票房,年度现象级恐怖黑马」。

    副标题更耐人寻味:「中国学生用DV摄影机颠覆好莱坞游戏规则」。

    凯萨琳在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切换到职业人模式。

    「Peng,这些数字意味着什麽你知道吗?」她的语速快得像在念紧急新闻稿。

    「单馆票房26,000美元!打破《女巫布莱尔》保持的独立恐怖片记录!」

    「午夜场场均尖叫次数37次,AMC院线报告有观众吓到呕吐!」

    「18-28岁观众占比81%,大学生团体购票率创911事件后新高!」

    电话那头突然传来纸张翻动声:「院线刚出的数据,我们的票房走势是恐怖片史上最健康的。周五410万,周六460万,周日430万,没有常规恐怖片的断崖式下跌!」

    ………

    当天的《好莱坞报导》资深影评人马修·贝尔用整个专栏分析这场现象: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催眠实验。彭磊用家庭DV的颗粒感丶看似业馀的跟焦失误,成功激活了观众大脑深处的恐惧本能。」

    「当银幕上那扇门以0.5米/秒的速度自行移动时,我所在的放映厅里92名观众同时屏住呼吸,这个数据来自我们携带的心率监测仪。」

    更惊人的爆料来自《综艺》杂志的深度报导:

    「全片最骇人的'床单蠕动'镜头,实际上是彭磊用二手的索尼数码摄像机,在自己洛杉矶的公寓里实拍的。当华纳提出要追加5万美元特效预算时,这个中国电影学院的交换生只是笑了笑:最贵的特效不在银幕上,而在观众两个耳朵之间六英寸的地方。」

    彭磊光脚踩到地板上时,发现电脑屏幕右下角的MSN弹窗不断闪烁。

    他的临时经纪人丽莎连发17条信息,最新一条写着:「狮门通过中间人问你要私人邮箱!」

    经纪人丽莎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Peng,听好这些即时决策,华纳梅耶刚刚签字批准。

    1.院线扩映至2200家,打破华纳独立制作发行纪录。

    2.国际发行提前到这周,包括你老家中国香港和台湾。

    3.续集绿灯全开,发行华纳给你5个点优惠。

    她突然压低声音:「但最疯狂的是迪士尼那边,他们想请你回去一起制作之前拒绝的那个剧本。

    窗外的晨光越来越亮,照出墙上那张被图钉固定的便利贴,上面是彭磊开拍前写给自己的一句话。

    「恐惧是最好的电影票销售员」。

    此刻,这句话正被楼下报摊的《纽约时报》娱乐版完美印证,头条配图是纽约大学学生们在影院外通宵排队的照片,标题只有三个词:

    「MAKEMOVIESCAREAGAIN。」(让电影再次令人恐惧)

    彭磊在首周末票房捷报传来时,电脑屏幕上始终打开着《饥饿游戏》的文稿页面。

    当所有人都为恐怖片疯狂时,这个中国学生正在描写第12区贡品们的绝望反抗;两种截然不同的恐惧表达,在同一颗大脑中野蛮生长。

    …………

    3月7日下午15点整,华纳兄弟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

    CEO巴里·梅耶站在闪光灯前,身后巨幕投影着令人眩晕的数据图表:「即日起,《鬼影实录》北美院线扩增至2200家,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

    记者们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个消息,梅耶又投下炸弹:「这是华纳历史上第一次为成本低于10万美元的电影启动全球发行。」

    与此同时,彭磊的雅虎邮箱在这时弹出加密邮件提示音。

    第一封来自迪士尼动画部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邮件主题简单粗暴:「我们需要你的黑暗魔法」。

    「亲爱的Peng:

    你的《飞屋环游记》原始剧本里卡尔爷爷的亡妻回忆段落,迪士尼需要你那种让观众脊背发凉的叙事手法。迪士尼愿意开放创意实验室供你使用——顺便提句,我是你《鬼影实录》的粉丝。」

    第二封带着华纳加密水印,巴里·梅耶用标志性的粗体字写道:

    「诺兰坚持要你参与《盗梦空间》的梦境逻辑构建。他说你电影里那个'门框鬼影'镜头,展现了'超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具象化能力'。明天上午十点,总部等你。」

    后来,南加大电影学院恐怖片案例分析报告,用整整一章解密这个以小博大的奇迹:

    1.精准狙击年轻群体

    在MySpace秘密创建「真实灵异事件调查组」帐号,提前半个月释放经过精心剪辑的「监控录像」。

    华纳针对全美TOP20大学恐怖片社团定向推送,制造「地下流传的禁片」效应。

    首映周末推出「学生证八折价+免费续杯可乐」活动,刺激大学生二刷三刷。

    2.颠覆传统观影体验

    杜比影院开发「低频震动座椅」,在关键惊吓点触发5Hz次声波震动。

    华纳要求影院关闭所有安全出口标志,改用剧组特制的暗红色LED灯带。

    发放「免责同意书」,让观众在片头签署「自愿承担惊吓风险」的恶搞条款。

    3.媒体策略的逆向操作。

    华纳严禁提前媒体场放映,迫使《好莱坞报导》首席影评人混在普通观众里观影。

    首周所有宣传物料标注「本片可能导致失眠丶焦虑丶关系破裂」的警告语。

    华纳暗中资助YouTube「反应视频」博主,制造「挑战看完《鬼影实录》不尖叫」的病毒话题。

    当天的《华尔街日报》商业版头条算了一笔帐:如果维持当前票房走势,彭磊将获得至少约8000万美元的票房分成,相当于每个拍摄日赚取800万美元。

    而更让好莱坞震撼的是《综艺》的爆料:迪士尼正在秘密重新谈判,准备用「史无前例的创意自由」条件召回这个中国导演。

    彭磊合上笔记本电脑时,发现公寓楼下停着三辆黑色SUV。

    窗台上,那盆陪伴彭磊度过拍摄期的多肉植物正在阳光下舒展。它的学名叫「拟石莲花」,花语是「在绝境中绽放」。

    就像这部用二手DV拍摄的电影,正在改写好莱坞的权力版图。

    3月8日,彭磊公寓楼下开始出现狗仔队。

    他们拍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这个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年轻人,仍然提着环保袋去街角的7-11买打折意面。

    雨后的洛杉矶阳光格外刺眼,彭磊站在便利店门口。

    易拉罐拉环的阴影在水泥地上微微颤动,像极了《鬼影实录》里那个着名的「门框鬼影」镜头。

    在回公寓的路上,他的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马克的私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