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李达康的察觉(第1/2页)
随着省公安厅精心挑选的几名经侦、刑侦骨干秘密加入,陈海领导的“光明峰项目风险评估专案组”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调查工作也随之进入了更具实质性的阶段——对那几家核心开发企业明面上的掌控者,展开全天候的监视和背景深度调查。
目标名单包括惠龙置业的总经理、鼎盛集团的董事长、昌隆投资的执行总裁等五六个人。这些人是在工商登记资料中可见的、在公开场合代表公司签署文件、发表言论的“前台人物”。
调查组兵分几路,行动极其谨慎。一部分人利用公安系统的技术手段,对目标人物的通讯联络、出行轨迹、社会关系进行外围监控和分析;另一部分人则伪装成税务稽查、环保检查、甚至商业合作伙伴,以各种合情合理的名义接触这些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试图从侧面了解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流向以及这些“前台老板”与更高层决策者的联系模式。
然而,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陈海三令五申要求保密,尽管参与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但当监视点设立、调查人员频繁以各种身份出现在目标公司周边时,一些微妙的信号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便是最先察觉到异常的人之一。
这段时间,因为前妻欧阳菁被省纪委调查,李达康与省纪委的接触比以往频繁了许多。他虽然表面上保持冷静,积极配合,但内心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太了解沙瑞金和田国富了,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查一个欧阳菁。欧阳菁,很可能只是他们撬动更大目标的支点。
这种高度的警惕性,使得李达康对汉东省政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他隐约感觉到,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空气,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凝重。一些平日里关系尚可的省直部门负责人,最近看他的眼神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一些过去常来汇报工作的开发区干部,言语间也多了几分闪烁其词。
最让他起疑的是,他安插在一些关键部门、并非核心却位置敏感的眼线,陆续传来一些零碎的信息:省纪委似乎有另一组人在活动,行动非常隐秘;省公安厅有少数几名业务骨干,近期工作安排变得很不规律,似乎在接受特殊任务;甚至京州市公安局内部,也有关于省里可能要有“大动作”的模糊传言。
这些信息单独来看,似乎都说明不了什么,但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尤其是结合欧阳菁案和沙瑞金一贯的作风,李达康心中警铃大作。他几乎可以肯定,省纪委的刀,已经挥向了比欧阳菁更重要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最在意的东西——光明峰项目!
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搞清楚对手到底在做什么,做到了哪一步。直接去问田国富?那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通过其他省委领导打听?风险太大,且容易暴露自己的不安。
思前想后,李达康想到了一个人——京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东来。赵东来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能力出众,忠诚可靠,而且公安系统内部消息灵通,拥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在一个深夜,李达康让司机将车开到市委大楼后,独自步行了一段路,来到了一个约定好的、远离市委家属院的茶社包间。赵东来已经在那里等候。
“达康书记。”赵东来起身相迎,神色严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6章李达康的察觉(第2/2页)
“东来,坐。”李达康示意他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压得很低,“最近,我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动向。省纪委那边,除了欧阳菁的案子,似乎还有别的动作。你那边,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赵东来眉头紧锁,沉吟了一下,答道:“书记,您的感觉可能没错。我们局里最近也察觉到一些异常。省厅有几个经侦方面的专家,最近行踪有些诡秘,名义上是参加封闭培训,但我们侧面了解了一下,培训地点根本没人。另外,我们注意到,有几家公司的负责人,比如惠龙置业的刘总、鼎盛的王董,他们住所和常去场所周围,似乎出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行为模式很像…侦查员。”
李达康的心猛地一沉。赵东来的话,印证了他的最坏猜测。省纪委果然在查光明峰项目,而且已经动用了公安的力量,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监控了!
“能确定是省纪委的行动吗?还是公安厅自己的案子?”李达康追问,这一点很关键。
赵东来摇摇头:“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但结合省纪委近期频繁的活动来看,是联合办案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动作非常隐蔽,我们也是通过一些非常规渠道才捕捉到一点痕迹,对方反侦察意识很强。”
李达康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摩挲着,大脑飞速运转。沙瑞金和田国富,这次是来真的了。他们绕开京州市委、市政府,直接动用省一级的力量进行秘密调查,其决心和针对性不言而喻。
“东来,”李达康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赵东来,“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
“书记您吩咐。”赵东来挺直腰板。
“动用你一切可以动用的、绝对可靠的关系和渠道,”李达康一字一句地交代,“想办法摸清楚,省纪委和省公安厅联合调查组,他们到底在查什么?具体的目标是谁?已经掌握了哪些情况?但是,记住!”
他的语气变得极其严肃:“绝对不能用我们京州市公安局的正式名义和资源去查!更不能让对方察觉到我们在反调查!要用外围的、非官方的、甚至江湖上的渠道,迂回地打听。明白吗?这件事的敏感性,你应该清楚。”
赵东来重重地点头,脸色凝重:“明白,书记!您放心,我知道轻重。我会用最稳妥的方式去办,绝不会留下任何把柄。”
“好。有消息,第一时间直接向我汇报。”李达康最后叮嘱道。
离开茶社,夜色更深。李达康独自走在寂静的街道上,心情无比沉重。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显然已经悄然形成。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一边稳住阵脚,正常开展工作,一边通过赵东来这条暗线,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手的动向,为自己争取应对的时间和空间。
而与此同时,在京州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赵东来也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接下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这不仅仅是在帮助李达康,更是在卷入一场高层级的政治博弈。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但他没有选择,无论是出于对李达康的知遇之恩,还是因为自己早已被打上了“李达康的人”的标签,他都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
汉东的夜,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调查与反调查的暗战,已经在这座城市的阴影下,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