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 第14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14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恭喜仙翁!”

    “仙翁教导有方啊,失敬失敬。”

    众人纷纷向郑安期道贺。

    “不敢当,不敢当。”

    郑安期客气回复,借着刘川师父的名号四处结交,从此从乡野巫医,打入临淄方士圈,在临淄附近一带小有名气。

    刘川回到座位。

    张苍笑道:“刘先生,在下果然没有看错你。以后阁下可自由出入学宫,多来守藏殿与在下交流。”

    “择日不如撞日,宴席结束正好带在下一观。”刘川迫不及待说道。

    “好。”

    张苍愣了一下,心想刘川还挺好学。

    宴会结束,郑安期满面通红过来与刘川告别,说:“灵宝,我先去洞庭丈人家中坐坐,晚些回来。”

    “好,师父慢点。”

    刘川挺乐于见到师父与他人交流。

    师父看起来与世无争,实则较为注重名利,一心想要获得别人认可。

    如今也快六十岁了,与别人多交流也好。

    “大夫稍等。”刘川对张苍说道。

    “以后叫我文平即可。”

    刘川拿出随身携带的木盒,将剩下的羔羊肉、炙腿打包起来。

    易蒙和张苍面面相觑。

    还真是特立独行的奇人。

    “请!”张苍转身带路。

    “阁下,记得找我!”易蒙在背后喊道。

    “一定。”

    重重回廊,深深宫殿。

    阳光穿过重重绿荫,照耀在斑驳道路。

    以今人的身份,走历史中的道路,刘川别有一番感悟。

    台阶绿苔,诉说稷下学宫的古老与落寞。

    稷下学宫建立一百五十载,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邹子、田骈、慎子、申子、涓子、荀子等先贤。

    这些人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任何事物都敌不过时间的摧残。

    “到了!容我进去禀报。”张苍对刘川说道。

    “多谢。”

    殿内,回荡驱虫药香。

    一排排架子放着新旧不一的竹简,一披头散发的白头翁埋头书海。

    此乃守藏祭酒浮丘伯,荀子弟子之一,号称通读诗书。

    “师兄,刘川来了。”

    浮丘伯抬起头,疑惑道:“刘川是谁?”

    “就是提出大一统之说的那人。”

    浮丘伯这才想起来,于是放下刻刀,说:

    “能说出如此高见,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让他进来吧。”

    浮丘伯整理的是诗经。

    很快,刘川进殿,一下子被殿中竹简吸引。

    这要是装走,不得满满十大车。

    “学生拜见祭酒!”

    “随便看看。”浮丘伯也在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他一眼扫到方术部,走到方术部面前。

    “神仙境界考……”

    刘川眼前一亮,这是讲述神仙境界的书?

    正要拿起,浮丘伯如数家珍道:

    “绝地天通前的神仙之道,共分为五个境界:不食谷(山人),餐风露(真人)乘云气(神人)游四海(地仙)齐日月(天仙)。”

    “山人寿一百,当世服饵、炼药、内气不过是在山人境界内打转。”

    “若是有朝一日,餐霞饮露而生,便是寿一百八十的真人。”

    “神人加寿三百,地仙加寿六百,天仙加千寿。”

    刘川一边翻阅竹简,继续追问:“当世可有人修成真人?”

    他神情略微兴奋,毕竟见到的真人大道。

    若是成为齐日月的天仙,岂不是能活到现代了?

    真人的标志是真气运行大周天。

    所以自己应该是山人之境。

    与世人不同的是,他炼的是炼气之道。

    “炼气士连真气都没有,何来真人?”浮丘伯反问道,“架上方术书籍大多为近代伪作,不值一观。稷下学宫经过三次大火,真籍寥寥无几。”

    “当然,也没法辨别,毕竟咱们没有真气。”

    从落灰的架子来看,上面的方术竹简已经多年无人问津。

    “原来如此。”

    刘川思索。

    看来以后要多来翻阅了。

    除了方术竹简,其他学问也看一看。

    自己有了神念与真气,记忆力是常人的十倍,也算是为先贤记下典籍。

    毕竟兵荒马乱,书籍难免有散佚。

    之后,两人随意闲聊。

    刘川年纪虽轻,但有前世知识,糊弄一下肯定够了。

    饮食、人文、哲学……几乎都有涉猎。

    浮丘伯忍不住感叹道:“若是师尊荀子在世,定收你为徒,将你拉回正道。”

    儒起源于古代的巫,随着绝地天通,一部分人专心研究文字,另一部分还在求仙。

    后者在世人眼里不算是正道,于国于民无益。

    刘川淡然一笑,道:“心向往处,即是正道。”

    浮丘伯记下这段话。

    “随我来。”

    浮丘伯颤巍巍起身,带领刘川两人来到仓库。

    仓库带着腐朽之气,放着杂七杂八的物件。

    “你二人迟早一日出世,随便选一件物品,算是老夫对尔等的寄托。”

    浮球伯随手指了一下。

    “孟子用过的刻刀,文王算卦蓍草、荀子的戒尺、杨朱的算盘……”

    张苍上前一步,选了擅长刑名学说的申不害铁印。

    “到你了,灵宝。”浮丘伯看向刘川。

    刘川环视一圈,神念暗暗扫视。

    这些东西说贵重也不贵重,属于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

    自己不需要文物,需要的是实用器。

    很快,他察觉到一丝波动。

    他看向角落处落灰的架子,上面有一座半尺高,巴掌大小的花岗岩骏马雕像。

    骏马雕像精致小巧,毫毛毕现,可放在掌中把玩。

    雕像旁边是巴掌大小,黑褐色,皱巴巴的皮袋。

    自己的神念竟感应到内部一丝波动。

    “无忧镜般的法器。”

    刘川指着波动最大的骏马,说:“此为何物?在下要这件!”

    浮丘伯拿过来,对此物了如指掌,怀念道:“此乃老朽年轻时得到的古物,据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白义之本体。上古传言,得八骏,召麒麟。”

    “八骏不是西域来的马?怎么可能是雕像呢?”张苍好奇道。

    “老夫不知,古籍就是这般记载。”浮丘伯将白义雕像和旁边的皮袋递给刘川,“腾蛇袋你也拿回去吧,第十二排最下方有记载养蛇秘咒。”

    “多谢前辈!”

    刘川郑重收下。

    绝地天通之世,当真是炼气士的宝库啊!

    “走吧,不送。”

    天色将晚,刘川不好打扰,于是告别离开。

    “师兄,此人如何?”张苍问道。

    沉默良久,浮丘伯说:“不问苍生,问鬼神。”

    浮丘伯擅长以物相人,张苍拿了申不害的铁印,代表此人将来定能入仕当官。

    刘川则是一心痴迷仙道。

    “文平。”

    “在。”

    “此人有卿相之才,你平常应多引导,勿要令其走入歧途。”

    “好。”

    “师兄,你觉得我日后应当入仕哪个国家?”

    “秦国。”

    原本对齐国极其看好的浮丘伯,听到刘川的郡县大一统言论,也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好。”

    刘川出宫,趁着日头还未完全下山,赶紧回到宅邸。

    咚咚咚!

    “符宝,开门!”

    “来了!”

    少女娇俏声音传来。

    吱呀!

    大门敞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名风流倜傥,身着齐国儒者深衣高冠,腰佩铁钩玉牌的少年。

    “师兄……”

    符宝被这一幕深深吸引,随后又被刘川怀中食盒吸引。

    大雪纷飞,郑安期一夜未归。

    师兄妹两人简单热了一下菜肴,度过岁末最后一个夜晚。

    新的一年,刘川十七岁,符宝十一,郑安期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