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 第17章 荆轲刺秦,百草纲目

第17章 荆轲刺秦,百草纲目

    “撩、点、刺!”

    清晨。

    刘川指点符宝练武。

    符宝起初不太适应,渐渐掌握剑术要领。

    神念扫视之下,一切动作细微瑕疵皆能得到纠正。

    许久未出现的荆轲饶有趣味打量。

    练了半个时辰,再学了半个时辰的脉书针书,符宝气喘吁吁回去换衣裳。

    刘川坐下,倒了两杯蜀地苦茶。

    “灵宝,你有中品内气了吧?”荆轲喝了一口汤药似的苦茶。

    “正是。”

    “看来你最近没有落下内气修行。”荆轲点点头。

    上中下三品,再往上是宗师,大宗师。

    刘川剑术天赋极高,有宗师级别的能力。

    “正是如此。”

    其实刘川不太关注内气发展,这只是炼气时的副产品,偶尔练一练,过得去即可。

    “荆轲大哥,宗师高手有什么能力?”刘川有点好奇,宗师级别高手能否威胁到炼气士。

    荆轲坐直了身子,面色严肃,道:“宗师又称百人敌,宗师强者的特点是内气外放,像我这种剑客,若是练成宗师,可释放剑气杀敌。”

    “朝歌剑法大成之术名为百步飞剑,练成百步飞剑,即是宗师剑客。”

    “大宗师为【内气化罡】,又是外放的新层次。”

    “原来如此。”

    此世武者不可小瞧,或许自己的术法能阴死他们。但武者的杀伤力也不容小觑。

    百步飞剑……。

    刘川看了一眼荆轲,心想这就是刺秦绝招吗?

    不知在自己蝴蝶效应的影响之下,荆轲还会不会刺秦,去了咸阳会不会成功?

    不过大概率不会成功。

    每个时代皆有“主角”,毫无疑问,今年三十岁左右的秦王嬴政,才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角。

    国势正强的秦国高手如云,说不定秦始皇本身是一个宗师高手。

    这样的话,荆轲似乎有生命危险。

    念及此,刘川问道:“荆轲大哥,如果有人让你做不可做做到,几乎不可能生还之事,你是否愿意?”

    “无法生还。莫非是探虎穴入蛟宫?”荆轲打趣道,随即正色道,“我心中并无正邪,唯有恩义,于我有大恩者所求,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战国侠客,重义轻生。

    真有那个时候,荆轲想必义无反顾。

    “时辰不早,我去拜访故赵剑客。”

    话音刚落,荆轲翻墙离去。

    赵国刚灭,不愿投秦的剑客士人,要么投靠楚国,要么投靠齐国。

    荆轲最近整日未归,正是与赵国剑客切磋。

    又过一会,郑安期走出房门,从面色来看,应是宿醉而归。

    “为师昨夜与好友饮宴,凌晨方归。”

    郑安期不好意思道。

    之前他没有选上博士,无法自由出入稷下学宫,好歹认识了不少同道中人。

    “师父,你听说大王考核了吗?”

    “什么大王考核?”

    郑安期喝了一口刚倒的热茶,一头雾水。

    刘川简单讲解一下。

    齐王考核诸子百家,以决定稷下学宫是否取缔。

    “百年学宫,竟要被取缔?”郑安期想不到心目中至高殿堂,竟如此摇摇欲坠,“灵宝,你的打算是什么?”

    “我打算编写一本书,此书以“部”为纲,以“类”为别类。包含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等草木金石,包含药性、产地、形状……”

    刘川这段时间读了不少书,尤其是方术医药之类的书。

    发现这个时代知识太过散乱,没有专门的人做到分门别类,整合典籍。

    浮丘伯倒是有这个能力,但他对医道不感兴趣。

    因此这种事情只能由自己解决。

    郑安期被这庞大的计划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老天,此书一成,天下医道方士几乎人手一本,灵宝,你好大的野心。三天内能完成吗?”

    “自然,草药金石皆在心中。”

    炼气士还是有一点本事的。

    “师父,你我师徒二人合著,定名震齐鲁。”

    当然,刘川也没忘了师父。

    郑安期笑着拒绝,说:“老朽就不贪天之功了。收了你这么一个弟子,已是老夫今生最大的幸事。”

    “师父不必如此……”刘川仍想让师父拿到博士,甚至是大夫爵位,毕竟这是师父一辈子的希望。

    “你的心意我领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欺君乃是重罪,如果老夫一问三不知,岂不是害了老夫?”

    郑安期这句话打消了刘川分享的念头。

    “弟子明白了。”

    “明白甚好。”

    人活六十古来稀。

    一介老朽,何必强取后人福分。

    不如留着给刘川扬名。

    况且郑安期不是没有本事,这段时间学习了天回医简上的内容,医术大涨,日后定能获得大夫之位。

    郑安期由衷说道:“时局混乱,大丈夫当出头则出头,不必藏拙。”

    “是!”刘川明白自己的优势,法术能力万万不能暴露,但其他方面可以适当出头,如此也算是遮掩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三日,刘川闭门不出,悬壶医馆借故不开。

    每日往返稷下学宫与东巷宅子。

    空白竹简与木牍堆满厚厚一层。

    深夜,油灯昏黄,刘川伏案刻字,时而吹开木灰。

    旁边还有布帛画的草木金石画像。

    “效率太慢了,还是纸方便一些。”刘川心想。

    纸绝对是跨时代的发明,可以影响世界的格局,将知识传播到千万家。

    刘川当然知道如何造纸,但这个时候不适合拿出来。

    纸张的存在会瓦解很多贵族阶层,一旦拿出来的时机不对,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与刘川苟活乱世的目标不符。

    刘川也认为在齐国不适合拿出来,毕竟此地不太尊重工匠的劳动成果。

    拿出来的时机不对。

    刘川歇息片刻,再次伏案刻字。

    “还是不行,竹简承载文字量太少,只能用布帛了。”

    这不是微言大义,而是类似百科的书籍,三天根本刻不完。

    大部分草药的知识来源于上一世的记忆。

    自从炼成真气,以往的记忆清晰无比。

    此书汇聚六百多种草药,三百多种金石。

    这不仅仅是记录名字,还要记录草木的药性。

    总而言之,读书人拿到此书,治点疑难杂症是没有问题的。

    刘川每日睡眠不到两个时辰,一心只想写下著作,甚至动用了真气加快书写速度。

    先秦扬名一般分为三个过程:游说扬名,而后著书立作,进而开宗立派。

    清晨。

    公鸡一鸣天下白。

    刘川合下竹简,上书四个大字:“百草纲目”。

    他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佳作,笑道:

    “假以时日,后世医家人手一本,或许我还能得个“子”的称号。”

    刘子?灵宝子?或者根据自己的籍贯,称为琅琊子。

    名号似乎不太响亮。

    “出发,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