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 第62章 天下英雄,青史长生

第62章 天下英雄,青史长生

    “稍等,勿要让符宝知晓。”郑安期艰难起身,整理仪表,又带着仙风道骨的笑容。

    推开房门,迎面而来的是众人关切目光。

    “散了散了,不过是劳累过度,年纪大了,不服老不行,哎。”郑安期叹息道。

    “爷爷,以后不要太拼了。”符宝关切道。

    “好好好,爷爷听你的。”

    当夜,郑安期为报答众人关心,特地宴请众人喝酒。

    郑安期端着酒杯,来到刘父面前,笑道:“大眼,我最近出一趟远门,家里劳烦照顾了。”

    “大兄放心,出不了差错。”刘父拍着胸膛保证道。

    “师兄你也要去吗?”

    “对,快马加鞭,至少一个月回来,师父忘了点东西。”刘川说道。

    “噢……”符宝睫毛垂下,情绪似有瞬间低落,旋即又恢复正常。

    宴会之上,宾客尽欢。

    夜晚。

    刘川收拾东西。

    “腾蛇袋、无忧镜、长剑一柄、黄巾力士印、八骏白义、崂山傩面……避瘟丹、金刚丹、龟息丹、养气丹……差不多了。”

    次日清晨,晨曦初照。

    房中,刘川盘膝而坐,吐纳行气。

    屋外飘来阵阵饭香。

    推开房门,院中摆满了饭菜。

    郑安期亲自下厨,动手熬煮红枣蜂蜜糯米饭,将多余米饭压成糕状,这些糕点储存时间长,乃是当年三人赶路的利器。

    符宝低头扒饭,雪白脸颊沾了几粒米。

    郑安期见状不由笑道:“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这样。”

    转头一看,刘川吃相也不好,只能无奈一笑。

    郑安期饭量很少,看着动作习惯相似的两人笑而不语,到嘴边的话始终没有说出口。

    江湖儿女,无须繁文缛节。

    他知道刘川会照顾符宝一生。

    刘川吃得很香,浑然忘我,宛如十三年被师父捡到的那一晚。

    那顿饭的味道,或许此生难以忘却。

    吃完饭,两人乘上牛车离去。

    符宝踮脚挥手,望着两人远离的背影,大喊道:“早点回来。”

    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生死,隔着一条天河。

    车上,郑安期师徒二人陷入沉默。

    良久,郑安期追忆往事。

    当年带着两个小的风餐露宿,担惊受怕,整日以戏法蒙人为生;再到临淄如梦幻一般的富贵生涯,直到晚年回归沛县隐居。

    “老夫这一生如履薄冰,不过是半桶水的老骗子,岂料还有成为医道宗师那日,人老了怕死,老夫也不例外。”

    “儒家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老夫做了些许,不知后人评价又如何?”

    到了生命的尽头,郑安期再无遗憾,所想唯有年少时的成仙梦。

    倒不是想成仙,而是以一种奇幻方式死亡,结束自己颠沛流离,波澜壮阔的一生。

    师徒两人一路前行。

    前往琅琊郡沿海,秦皇划分天下三十六郡,琅琊郡便是其中之一,比先前的琅琊乡大了不知多少。

    沿路,经过城池与村庄。

    刘川化为道童,辅佐师父沿路行医治病。

    城外。

    牛车行走于土路,旁边乡道有刑徒热火朝天铺路。

    师徒两人不走官道。

    按照秦律,平民走官道属于犯罪,倒不是怕了秦官,仅仅是怕麻烦。

    徭役众人用麻木的眼光看着师徒两人。

    “究竟犯了何罪,徭役沉重至斯?”郑安期瞠目结舌。

    ”

    “犯了何罪?有些人不一定有罪。”刘川苦笑。

    秦国以“法”治国,这个法是以君王为主之法。

    在秦国,不是守法就能安稳。秦国严酷的连坐制度,甚至邻居犯了罪都能将你连坐;或者见打架斗殴而不制止,也有沉重的罚款,没有罚款只能服徭役。

    更别说还有弃灰于道这种滑稽刑法。

    “这难道不是故意整人?”

    “师父说的没错,正是故意整人。”

    现代法治的前提,至少是扫盲基本成功,百姓能理解律法。

    在平民人均文盲的战国时期,百姓甚至都无法理解律法,如何算是法治?

    不过是故意整人,将大批量百姓贬为刑徒,以用作徭役、战争,极大消耗民力。

    一切的一切,来源于商君书。

    “这样下去,天下如何是好?”郑安期担忧道。

    “师父放心,秦国很快亡了。”

    “哈哈,想必六国人很高兴。”

    “何止,秦人自己都高兴。”

    两人进入城内,县城内,行人稀疏,各自眼光带着一些戒备。

    还未住下客栈,便有兵卒过来查路引。

    过了兵卒这一关,也无人愿意借宿。

    在严苛的律法之下,没人愿意承担连坐风险,即便自己愿意,邻居亦不会答应。

    人人自危,互相监视。

    乡间其乐融融的气氛,顿时全无。

    师徒两人无奈之下只能出城。

    “在此地治病吧。”

    “也行。”郑安期叹息一声,“谁能终结乱世?”

    “哈哈,会有的。”刘川望着秦国的苍穹。

    黄天之下,农人劳作。

    一青年擦着汗水,看向周围的人,说:“以后谁富贵了,别忘一起吃苦的兄弟。”

    旁人哄然大笑,说:“胜,咱们卖力气给人种田,哪来的富贵?”

    青年不以为意,感慨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地下相县。

    少年于湖边练武,力大无穷,举鼎而练。

    “哼,吾乃龙虎山神看重之人,灭秦大事在我。”

    沛县,郑氏宅邸,刘川存书之处。

    刘季率众兄弟将刘川刻下的竹条编成竹简。

    人群多了两个文质彬彬的人。

    两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连连赞叹,将其他兄弟唬得一愣一愣的。

    刘季半躺在地,吐出枣核,说:“我说萧何,有那么神吗?”

    “这可是诸子百家的学问!鬼谷子、尸子、田子、战国策、左传、庄子、孟子、墨子……学了可纵横天下!”

    “萧何,念几句听听。”

    说到纵横天下,刘季坐不住了。

    众人一边干活,一边听着内容,当做故事来听。

    接下来的日子皆是如此。

    刘季听到儒家内容,总是昏昏欲睡,一听战国策、韩非、鬼谷子、乃至黄老道的内容,倒是有些认同。

    “这些子说的不错。”

    ……

    另一边,师徒两人一路北上。

    沿路治病无数,引起万民称颂。众人甚至以讹传讹,将郑安期描述成千岁老翁,游历人间的仙人。

    两人渐渐靠近临淄附近。

    临淄不复当年繁华,因田氏屡次作乱,临淄连遭战火,如今此地疫病横生,人口锐减。

    道旁平民看到师徒两人,当即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即远远跑开。

    “这是何意?”郑安期不解。

    “弟子不知。”

    临淄一带,来到这八年经营之地。

    只见前方站满了人。

    “郑神仙回来了!灵宝君回来了!”

    “回来了,都回来了!”

    齐人欢呼雀跃。

    这一幕,令郑安期怔然半晌。

    三不朽……。

    “名留青史,亦是不朽。此乃青史不朽,师父,您做到了。”

    刘川声音从耳边传来。

    会一直有人记得,记得安期生之名,也记得那一饭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