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 第111章 今夕复何夕,金丹驻朱颜

第111章 今夕复何夕,金丹驻朱颜

    “大汉少说也有一百年,我不信天汉能活这么长。”

    无法执行的法律,大可随意颁布,也不会闲着有人阻止,后世人就当做奇闻怪谈,太祖的怪癖罢了。

    刘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机智感到满意。

    如此一来,天汉也不会说什么。

    反正承认的只是刘川继承权利,并非刘川的子孙后裔。

    “不错。”吕稚深表满意。

    刘邦夫妇忌惮彭越与韩信,忌惮的是对方的武力,至少能摸清对方的思考方式;而对于刘川,两人忌惮的同时,也多了一层迷茫。

    对于这个历经齐、秦、楚、汉三地的老方士,又有诅咒嬴政,令嬴政失去天下传闻的神秘人,始终蒙着一层面纱,令人看不透。

    正是看不透,才敬而远之。

    “天汉兄心向仙道,不在意功名利禄,我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后世子孙如何看待吾等?”

    刘邦其实知道刘川并不喜欢世俗权位。

    否则以刘川的水平,随便都能当争霸天下的诸侯。

    这么做,只是为了史书上有个好名声。

    刘邦上前一步,拿起大汉龙旗仔细端详。

    龙旗以朱红颜色为底,象征着楚地文化的根基,中间有一黑圈,圈中黑龙飞翔舞爪,驮着黑纹太阳图案。

    此乃大汉第一面旗帜,下方有着刘邦的印信。

    许多人以为黑龙只是刘邦爱好使然,其实令有深意。

    黑龙象征着嬴政,秦地的基业。

    刘邦便是综合秦楚二国之人。

    次日。

    刘邦颁布法令,施行“无为而治”方略,执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勤俭节约”政策。

    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不过多干预,遵循万物发展规律。

    可惜此策执行不久,便发生诸侯叛乱,年迈的刘邦,再次踏上征途。

    天下又是一番纷扰,好在并没有秦末那般酷烈,大多数地方仍算是安静太平。

    年景不错的情况下,只要统治者不添乱,盛世很快到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老人嫌快,孩童嫌慢。

    转眼间来到汉十年。

    这是刘邦登基称帝的第十年。

    “陛下……”柔弱娇媚的女人捧上酒水,眼如春水,娇媚万千。

    “美人快坐……”刘邦开怀大笑,年近六十的老人,依然喜爱年轻女子。

    “陛下,如意何时成为太子?”

    换做别人说这句话,刘邦早就勃然大怒,但这是刘邦最喜爱的宠妾戚夫人。

    刘邦打了个哈哈,岔开话题道:“我还要考虑考虑……”

    刘邦的确起了换太子之意,一方面是戚夫人吹风,另一方面亦是对太子能力不满意。

    过数日,刘邦召开宴会。

    宴会之上,太子刘盈已不是当年的小孩,风度翩翩,俊逸潇洒,不似其父刘邦。

    太子身侧站着四个老头,刘邦惊以为异,连问张良是谁。

    “此乃商山四皓。”

    “原来长这般模样。我百般邀请而不来,如今投靠了太子……鸿鹄高飞,羽翼已就啊。”

    刘邦释然一笑,换太子之事不再提起。

    商山四皓是当年无涯观的弟子,道家元老,他们的出山象征着许多事。

    ……

    汉十二年。

    这一年,刘川四十八岁,符宝四十三岁。

    两人从当年一大一小,再到如今年龄接近,不过是岁月而已。

    中原古道,斜阳草树。

    道旁庄稼茂盛,农人自得其乐,村落鸡犬之声相闻。

    安静祥和,马车缓行,车上,一留着长须的中年文士透过车窗看着太平的一切。

    “师父当年梦寐以求的太平终于到了,你如今又在何处呢?”

    十年未见,张良记忆中的模样渐渐变得有些模糊。

    当年风华正茂的张良,近日渐渐感觉无力,忍不住对当年求仙问道之事产生好奇。

    “师父啊,弟子当初还是太过肤浅,成仙法也给我一份吧。”

    功成名就,不老长春。

    若是二者兼得,当真是极乐无穷。

    被朝堂阴谋诡计搅得心烦意乱的张良,终于还是踏上求仙问道之路。

    年少时不屑一顾之物,到老求知若渴。

    张良不得不感叹:“当真是岁月不饶人,曾经的师父是不是也改变了呢?”

    马车一路顺着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之地而去。

    师父师母喜欢悬壶济世,张良按照这个线索,专门寻找有医者出没之地。

    行路良久,碰见一群汉军,汉军拱卫中间车舆,上面纹路是汉家龙纹。

    张良好奇探头。

    “留侯!”

    有人认出了他。

    车队停下,两个二十多岁的男女跳下马车。

    两人身后跟着一名八岁男孩,牵着三岁男孩。

    “许负,熊钺?”

    ”子房兄,好久不见。”

    得见故人,张良面露喜色,看到旁边的八岁男孩,又好奇道:

    “四皇子,你怎会在此?”

    八岁男孩是刘邦第四子刘恒。

    “义母护送我至代地即位。”

    刘恒母亲薄姬与许负有旧,刘恒便认了许负当义母。

    “原来如此,不过代国可不是这个方向,此处是陇西。”

    “我们听到医者传说,打算过来看看情况。”许负解释道。

    “那正好顺路。”

    一行人汇聚一块,寻找共同的目标。

    故人相聚,早年他们并未交集,所能讲述的只是当年在刘川身边的故事。

    “那年临淄,师父一呼百应……”

    张良复而摇头叹息,说:“时至今日,方知功名利禄为浮云,老道余生只求长生。”

    大人讲话,小孩无法插嘴,早慧的刘恒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从未听过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

    “这灵宝君,比书里讲的四大公子厉害啊,话说,世上真有长生吗?”

    他看向留侯。

    如若留侯这等聪明人得长生,便是世上真有长生。反之,应该是没有长生了。

    前方,陇西腹地。

    山河形胜,地貌奇绝,峰峦夹着河流,沟壑里隐藏一片沃土。

    村庄星聚,地沃而民少,当真是一块宝地。

    众人来到某处村落,正要向村民打听,忽而听见熟悉的声音。

    鸡鸣犬吠,桃李成林,溪涧穿行而过,茅屋隐入成荫绿树。

    三人对视一眼。

    小桥流水人家,正是师父喜欢的格局。

    篱笆院中传来女子埋怨声,以及男人逗犬之笑。

    众人小心翼翼推开木门。

    那人适时转身,仍是熟悉的那张脸。

    “你们来啦。”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今夕复何夕,金丹驻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