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 第142章 大汉使命,永恒不老术

第142章 大汉使命,永恒不老术

    两人两马,行走天涯。

    越往北方走,情况越是复杂。

    军阀混战,连年不休。

    道有饿殍,百姓面带饥色。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明有军阀混战,暗有侠客乱世。

    刘川与诸葛亮面色凝重,拿出身上的食物与钱财施舍众人。他们的施舍能让人饱一时,却不能令人饱一世。

    身处乱世,要么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要么寄情山水,麻痹自我。

    此情此景,刘川一一看在眼里,但他没有多做言语。

    大道行不通的情况下,心境动摇,神态似乎有苍老几分。

    诸葛亮看到这一幕,他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何,但也隐隐察觉,或许是乱世扰乱了兄长的心境,进而影响修行。

    身为少司命,诸葛亮心中萌起一丝苗头。

    两人行路,见遍生死离别,喜怒哀乐。

    三载时光一闪而逝。

    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令天子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刘协以鲜血书写衣带诏交给董承,董承与刘备等人合谋诛杀曹操,事情败露,董承等人身死,刘备再次逃亡,准备投靠袁绍。

    “兄长,如果杀了曹操,可否挽救大汉。”

    “不能,或许会令局面更糟,曹操还算冷静,至今仍是汉臣,杀了他,大汉说不定亡得更快。”

    乱世绝非某个人的灵机一动,而是深埋在土地与农耕之下的百年矛盾。

    这是天下所有人的利益矛盾,杀死一两个人没用。

    “原来如此……”诸葛亮点点头,这三年的游历之旅,令诸葛亮受益良多,以前书上了解的东西,如今都有了实践。

    两人行至骊山。

    骊山,草木葱翠,荒无人烟。

    当年秦汉宫殿,已然全毁,草木代替了繁华。

    “这是骊山,当年秦皇嬴政为我修建了一处陵寝。”

    “为何如此?”诸葛亮对古代之事颇感兴趣。

    “因为秦始皇想死后长生,打算以我为阴间宰相。”

    两人行至山脉深处,幽静密林当中。

    密林坐落大大小小十余座土包。

    诸葛亮一眼观察到这些不起眼的土包,正欲询问,刘川自顾自说道:

    “别看坟墓不起眼,每一个皆有精彩的一生,这是荆轲、扶苏公子、蒙毅、高渐离……”

    坟前并未立碑,刘川熟络数出众人的名字。

    听到这些名字,诸葛亮仿佛回到波澜壮阔的秦汉时代。

    山间吹来清风,刘川仿佛回到过去。

    那日阳光明媚,众人站在树下,面带笑容。

    “师兄!”符宝巧笑倩兮,朝着打招呼,似是少女时期。

    荆轲抽出宝剑,正欲邀战。

    更远的地方、刘邦、张良、陈平、文帝、汉武、乃至面目已模糊的秦皇嬴政,似乎屹立云端。

    师父安期生骑着长鲸,向自己摆摆手,笑道:“向前走,莫回头。”

    “师兄,去找永恒的长生不老术吧。”

    恍惚间,再次回到现在,却是鬓发飞雪。

    刘川的头发全然变白,炼气士的生长不似凡人,每一岁皆有每一岁的规律,况且四百多岁已不是可以用寻常生命规律可以解释。

    当年修行的不老守尸法已破,面容更是迅速改变,除非闯过那一关。

    这一关,或许称之为天人五衰。

    看着刘川的变化,诸葛亮终于忍不住问道:“兄长,你这是为何?”

    “因为我快死了。”

    四百四十四岁,真是不太吉利的数字。

    刘川转身下山。

    “兄长,那你怕死吗?”

    “不怕,只怕找不到永恒的长生不老术,辜负众人的期望。”

    “走吧,回南阳。”

    刘川转身下山。

    这一次,他打算闭关,重拾人性。

    超凡脱俗,应是人性与神性必备。

    ……

    “杀!”

    剑气纵横,杀气四溢,黑夜中,刘备在两名兄弟掩护下,摆脱了追兵,回到军队大营。

    四面八方的神秘高手见人多势众,徘徊一阵之后离去。

    “兄长,陛下到底给了你何物?竟吸引这些高手?”关羽询问道。

    他也是宗师修为,看出这些高手来自不同势力,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这些宝物。

    三兄弟怀着好奇打开箱子。

    箱子内躺着一柄赤剑以及先天乾坤功的功法。

    “高祖赤霄剑,以及先天乾坤功,两者能匡扶汉室吗?”众人有些失望。

    先天乾坤功有不少人修行,但因为进展缓慢而放弃。

    “算了,离开此地再说。”

    门外传来亲兵汇报。

    “当地百姓请求与我们同行。”

    众人看向刘备。

    如果携带百姓同行的话,会拖累行军速度。

    “带百姓一起走吧。”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

    林中,刘川与诸葛亮看到眼前一幕。

    “亮,你觉得此人如何?”

    “若是太平盛世,定是能臣仁君,但这是乱世,此时还未有根基,定不能成大事。”诸葛亮下定评语。

    “说的也是,他有点像文帝,但比文帝少了一些狠辣果决。”

    “文帝狠辣?”

    “自然。”

    之后,两人回到南阳。

    这一待,就是七年。

    期间,诸葛亮娶了妻子,整日耕读诗书,这次,看的治国之策比较多。

    刘川深居简出,样貌日渐苍老,已有五十之相。

    这一日,树荫下。

    刘川与另一名老者下棋。

    老者面容古朴,留着山羊胡。

    刘川落下一子,抬头笑道:

    “这局是我赢了。”

    “好好好……”

    老者名为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不过刘川一般喜欢称之为好好先生。

    这时,童子来报。

    “报,一人名为刘备,前来拜访家主。”

    诸葛亮头也不抬,说:“不见。”

    童子将外面的人搪塞离开。

    次日,刘备由来拜访。

    诸葛亮再次拒绝。

    夜晚,诸葛亮思虑良久。

    他本是山中布衣,天下大事无关自己。

    他找到刘川去处。

    “兄长,在下知道你欲让天下太平,兄长专心修炼吧;我打算出山效劳。”

    诸葛亮隐约觉得,若是刘川出山,恐怕他真的彻底消失了。

    兄长的身上,凝聚太多人的期盼。

    刘川看着诸葛亮,问道:“你打算入仕何方?”

    “刘备。”

    作为汉人,诸葛亮对汉室亦有非同一般的情感。

    即便这条路很艰难。

    刘川变出一物,黑底赤纹,真龙舞爪。

    “三兴大汉的使命,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