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这哪是景区?分明是朕的国运! > 第738章 大俗大雅

第738章 大俗大雅

    杜甫王勃他们如此说,在场众人都深以为然,诚然,对于显庆位面,开元位面等各个位面来说,作品虽然还能通过现代这边传回去流传千古,但其中内核估计得让那些位面后世的学生们挠头。

    想想那时的学校里。

    学生:“老师,为什么杜甫会写国破山河在呀?我记得杜甫生活的那个时候都是我们破别人国吧?难道杜甫是歪果仁?”

    老师:“我不到哇。”

    学生:“老师,历史记载王勃没去过滕王阁呀,为什么会作滕王阁序呢?”

    老师:“可能……看过照片吧……”

    但就算是这样,其才华大家也不觉得会因此而埋没,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作品出来嘛。

    《滕王阁序》不写了,到时大唐有摩天大楼,《登云楼序》可以写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没记载,那《送杜少府之任高卢》可以写吧?

    《春望》没历史依据,那《富士山上》可以写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没历史依据,那《闻官军收密西西比》,可以写吧?

    真有才的人,不管什么环境都能夺目耀眼。

    那兰亭雅集的热闹起来后,场面就变了,毕竟,写诗作词这事,谁能比得过你们啊?

    这和现代人穿越大唐去平康坊吃酒做哑巴有啥区别?

    于是场面变成了……

    羽觞杯到了谁那,谁就喝酒表演才艺。

    唱歌也行,舞蹈也行,再不济整个活说个段子都行。

    这怎么不算是现代“文”会呢?

    这样玩,游客们就来劲了。

    “我要化作一朵六千里的火烧云!!!”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山外那青山楼外楼~”

    这是正常唱歌的情况。

    到最后,场面又不对了,这不是有条水渠嘛。

    好,一人一边,玩成了对唱。

    王羲之头疼吗?一点也不。

    他只觉得,后世踏马的太多姿多彩了!

    没白重活一世!

    远在梧桐街搞互动的谢道韫看着李清照发来的现场视频。

    王羲之一边搂着李白,一边搭着项羽。

    三人喝的面红耳赤的在那朝着对面的刘邦司马光和游客们吼。

    “你要让我来啊!谁特么不愿意来啊!哪个犊子,才不愿意来啊!”

    身边的蔡琰看的差点茶都喷了。

    “令姜,这,这是你家公?”

    谢道韫迅速息屏,头摇的和拨浪鼓似得。

    “不不不,昭姬姐您看错了……”

    然后又想起下一场好像就是自己和蔡琰要去了,头疼啊头疼,听说曹操也要去,完了更头疼了。

    王羲之那边把兰亭雅集玩成了大型趴体现场,玩了个大俗即大雅。

    而在梦华城里,原本凑不上上巳节的大宋在玩正在雅的。

    上巳节虽然在宋以后衰落了,但是,我大宋自有国情在,这完全不影响我们大宋为了小钱钱硬蹭啊!

    湖边一处雅致庭院里,此时也是人满为患,但都让出了中间的区域。

    游客看着这庭院的装饰,花木扶疏,假山小池,清幽雅致,几个案几摆放着。

    赵祯,苏洵,苏轼,曾巩,王安石,包拯,宗泽,陆游,阿斗。

    嗯,为什么阿斗也在?这不是顶了赵构的号嘛,人家的记忆也有,人家也是会茶道的。

    而且全场就他和陆游在交头接耳的。

    “你们把我怎么样了?有没有狠狠鞭打?等到时候我们能去你那了,要是白净无伤,我们可是不认的啊!”

    陆游听着阿斗这样说,内心简直就是一万个卧槽。

    怪啊,太怪了,这算什么?年轻的官家在问年老的自己被打的怎么样了。

    “这……有的,有鞭打的,我们还让官家亲自打了太……打了赵构。”

    阿斗一听就乐了:“嘿!还有投名状呢?录了视频吗?给朕看看!”

    这场面整的游客们万分的好奇,一时间都安静的很,但也有人嘀咕着问询。

    “这是什么活动?这阵仗,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了。”

    “听说是抹茶,咱也不懂,这玩意,不是小日子喝的吗?”

    原本严阵以待优雅坐定的苏洵一听就急了。

    “喂!点茶!是点茶!他们玩的明白吗!哪有儿子类老子的!你骂人呢你!”

    接着就是接二连三的讲解。

    赵祯:“不懂就看!此乃点茶,乃是那抹茶的祖宗,我大宋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皆好此道,今日乃是趁着三月三,上巳节,给诸位来一场斗茶比试。”

    王安石捋了捋胡须,开口道:“据传,斗茶源自大唐时的建州,《云仙杂记》载,建人谓斗茶为茗战。”

    苏轼摆弄着茶盏:“可惜章子平不在,否则这斗茶会肯定少不了他。”

    虽然没有记载说章衡会不会斗茶,但这不只是一项技艺,这相当于是社交手段,大家族出身的士子基本上没有不会的,且人家老家就是建州。

    这般讲解后,一些不明白的游客也纷纷表示被科普到了。

    随后见人差不多齐整,九人开始依次煮茶。

    先是用瓶子煎水,接着就是调膏。

    为了让内容更丰富些。

    众人还讲解了一下自己用茶盏。

    这一介绍就了不得了。

    苏洵打开锦盒,从里边拿出一个茶盏给游客们展示。

    “若是说斗茶,这茶盏颇有讲究,其中,我觉得呢,最好的当属建窑所出的建盏,此盏乃是老夫……啊啊啊啊!为什么那么新!我的盏呢?”

    苏洵突然发现不对劲,这盏的样子细节不像自己珍藏的那个。

    看向好大儿苏轼。

    “爹,那是我孝敬您的,您的旧的让儿子用用嘛~”

    果不其然,在苏轼手上呢。

    新的?

    苏洵突然就愿意认真看看手里这个盏了。

    儿子孝顺啊,不错不错,看着确实挺好看的。

    脸上的笑又恢复了。

    “害,你这孩子,破费,多大了也不知道节俭。”

    苏轼只能打着哈哈,说着应该的。

    是挺贵的,直播间9.9抢的呢。

    阿斗也拿出了个盒子,随手打开。

    “对了,建盏啥的,我也不太懂,这个是吗?”

    随手拿出一物。

    “我搜了下好像叫曜变天目盏来着,要我说啊,真没那么邪乎,这玩意现在不满大街吗?”

    对啊对啊,满大街呢。

    游客们倒是不在意,但有人傻眼啊,在游客群中准备现场看看宋代斗茶的老专家们傻眼了。

    是满大街,但架不住你那个盏,在现代位面,就只剩下半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