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带着拼夕夕在40 > 第82章 收获

第82章 收获

    安玉听说付钰是在研究“此面向敌”后,又赶紧上拼夕夕,搜了几款看起来外形比较接近此面向敌的ABS塑料弧形扁方桶给付钰给送了过去。

    当然,电池各式各样的也买了一点。比起机械引信,安玉觉着还是电引信更好。

    而且还能配合遥控使用。

    高效方便,制造简单,打鬼子正合适。

    她给付钰送去了东西就要回一趟独立团了。

    跟她一起回去的还有政委。

    尽管眼下已忙得不行了,但这是这个世界第一次收获后世的高产粮种,对于八路军来说,这个意义太重大了。

    一路急行,直接开三蹦子回去。等到小孩儿山根据地时,已是中午了。

    两人随便吃了碗面条,便匆匆赶去李家村。

    七月的正午,阳光真炽烈。

    山地上,原本郁郁葱葱的土豆秧已开始泛黄、枯萎了。

    这意味着,土豆已经成熟,可以收了。

    安玉拿过一把铁锹,身边围了好多来看热闹的老乡。

    大家都在想:这个真能亩产两三千斤洋芋?(土豆)

    这段时间照顾土豆的几个婶子信心十足。用了安主任给的肥料与农药,这洋芋长得旺盛不说,连虫子都不怎么生。

    这架势,看着收成就会好。

    “开收了!”安玉喊了一声,就直接将铁锹深深插|入植株旁的土里,然后用力向上一撬——

    “哗啦啦”,泥土松动的声音响起,一窝带着些泥土的金黄|色土豆如胖娃娃一般,争先恐后地滚出了土地。

    它们个头大的惊人,且还比较匀称,几乎每一个都有成年人拳头那么大。

    “哎哟,额滴个娘唉!”

    人群中不知谁发出了一声惊呼,而李村长直接扑了过来,趴到被翻开的土地前,拿起一个土豆掂了掂,又拿起另一个掂了掂,声音直接都变调了,“这,这是山地里长出来的?这是咱们的小孩儿山吧?咋,咋能这么大?这一串,怕,怕不得有五六斤啊!”

    他们种的洋芋,一株能结三四个鸡蛋大小的土豆就算不错了。而眼前这一株,结满了土豆,有七八个,而且个个硕大饱|满……

    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

    纷纷上前帮忙收土豆。

    惊呼声不断传来,“快看我这一窝,更多!”

    “老天爷呀!这挖的不是洋芋,这是金蛋蛋,能让咱们吃饱的金蛋蛋!”

    “我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能结的洋芋!”

    惊呼声渐渐停止,一阵抽泣声传入安玉的耳内。

    安玉循声望去,见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奶奶。只见她捧着一个土豆,将土豆贴到自己脸上,流着眼泪,喃喃着,“以前要有这怪的东西,额娘也不会饿死了。”

    这一哭,似是触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有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冥国的黄金十年、魔都的十里洋场与他们毫无关系。

    他们只知道,日子一日比一日艰难,即便鬼子不来,每年冬天都会死掉很多人。

    天爷爷若给脸,勉强能混个半饱。若不给脸,便是家家户户挂白幡,哭声漫山。

    若早点有这样的东西……

    自己的亲友好多能活下来吧?

    政委轻轻擦了擦眼角,喊道:“乡亲们,别难过了。我们现在有了这样的高产粮种,还有了化肥、农具,只要咱们好好干,好好打鬼子,将来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鬼子什么时候能被打回老家去?”李村长擦了擦眼,“这样好的东西要多种些地方,就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

    安玉听得心酸。

    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道:“快了,乡亲们,真的快了,鬼子老家是个很贫穷的地方。穷到啥样呢?就是他们的贵族,嗯,就是有权有势的人在几百年前,嫁妆里有匣子栗子都能炫耀。”

    “啥?”哭泣着的村民一听这话,都不哭了,全望向了安玉。

    “安主任,你说啥?一匣子栗子也能炫耀?还是有钱人?”

    “我可没瞎说呢,几百年前它们吃栗子都能炫耀。鬼子的老家土地贫瘠,整天地震,经常有台风,贫瘠得很。所以,它们才要侵略我们和别的国家。但是乡亲们,鬼子开战前说了,三个月就要灭亡我们夏国,但现在三年了,它们还没灭亡我们。你们想想啊,鬼子那么穷的地方,怎么经得起这样长期战争吗?”

    “那不是还侵吞了我们好多地方吗?”有人问道。

    “可它们并不能有效利用咱们的资源。”安玉道:“我们夏国人的反抗也没停止过,哪怕是在沦陷区。你们想想,鬼子才多少人?它们光镇压咱们沦陷区的同胞,就要付出好多人力与治安成本。所以,我敢说,只要咱们再坚持几年,鬼子一定会失败的!”

    大家也不知安玉哪来的自信,但安玉说过的话似乎都实现了,且在村民眼里,安玉比那些秀才还厉害,所以她的话还真起到了一些安慰的作用。

    大家纷纷点起头,心里总算没那么难过了。

    鬼子会滚的,他们也会过上好日子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大家又继续劳动起来。

    人多力量大,很快,三亩地的土豆就被收了起来。

    安玉让人抬来地秤,这一秤,大家都疯了。

    “额,额滴个娘唉!”有人尖叫着,“主任,你,你没说错?一亩地有4500斤?!这,这可是山地啊!”

    王政委也被吓到了。

    山地上平均亩产4500斤?

    我滴个老天爷!

    这是不是在做梦?

    这种的哪里是土豆,这种的是希望啊!

    有人不敢置信,有人欢喜地哭泣。

    整个村里都弥漫着一股又高兴又悲伤的情绪。

    4500斤,这个数据对大家的冲击太大了。

    他们都不敢想象,要是多种一点这样的土豆,他们将过上何等好的日子?

    这一想,更恨小鬼子了!

    鬼子要没来侵略他们,有了这样好的东西,他们就能好好种地,每天都能吃的饱饱的了。

    一些利用边角料种了土豆的人家也是又哭又笑。

    后悔没多种点,又高兴于一点边角料都有上千斤收获。

    这一天,根据地周围的十几个村子宛若过年一样。

    哪怕他们都没在上山种植,可就边角料种出来的土豆就足够让人欣喜了。

    不到一晚上,安玉多了个外号:神农娘娘。

    安玉听着这外号,真是哭笑不得。

    袁爷爷,后世的农学家才是真正的神农,而她……不过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的平凡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