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智联优选的“最后挣扎”(第1/2页)
六月的雨总带着股黏腻的热,砸在智联优选办公室的玻璃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百叶窗拉得严严实实,只漏进几缕灰扑扑的光,落在老板周明远的办公桌上——桌上摊着张市场份额统计表,智联的那根蓝色折线像被抽了筋,从三个月前的25%一路滑到现在的3%,末尾还画着个刺眼的向下箭头。
“周总,仓库里还堆着两千多台旧款花盆,经销商那边又来催款了。”助理小张抱着账本走进来,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刚才财务说,账户里的钱只够发这个月工资了。”
周明远没抬头,手指捏着统计表的边角,把纸边都捏得发皱。他盯着林舟公司的名字——“绿芽科技”,旁边的绿色折线节节攀升,尤其是“小小种植家”公益项目报道后,那根线几乎是垂直向上的。他想起半年前,智联还是行业里的老大,林舟的公司刚起步时,他还嘲笑过“做公益能赚几个钱”,现在却落得连工资都快发不出的地步。
“不能就这么垮了。”周明远突然抬起头,眼里布满红血丝,烟灰掉在皱巴巴的西装裤上也没察觉,“小张,去做个活动——‘9.9元秒杀智能花盆’,每天限量100台,先把流量拉起来!”
小张愣了愣:“9.9元?成本都要三十多,这不是赔本赚吆喝吗?”
“就是要赔本赚吆喝!”周明远一拍桌子,桌上的咖啡杯晃了晃,褐色的液体洒在统计表上,“先把人吸引过来,他们买了花盆,自然会看咱们店里的其他产品——多肉、营养液、花架,总能赚回来!”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仓库里的旧款花盆,挑些看起来没毛病的,稍微修修就拿去秒杀,别让用户看出来。”
小张心里咯噔一下,却不敢反驳,只能点头:“我这就去做宣传图。”
宣传图当晚就挂在了智联优选的官网和各大电商平台上——亮黄色的背景,大大的“9.9元秒杀智能花盆”字样,下面小字写着“每天10点,限量100台”。没等第二天10点,预约秒杀的人数就突破了一万。有宝妈在评论区留言:“刚好想给孩子买个花盆,跟着‘小小种植家’项目学种植,这个价格太划算了!”还有园艺爱好者说:“之前买过智联的产品,虽然贵点,但质量还行,这次秒杀必须抢!”
第二天上午10点,秒杀按钮刚亮,100台花盆就被一抢而空。接下来的三天,每天的秒杀都秒光,智联官网的流量翻了十倍,店里的其他产品销量也涨了不少。周明远看着后台数据,终于松了口气,对着小张说:“你看,我就说能行!再准备一批,这次限量200台!”
可没等他高兴多久,投诉电话就像潮水般涌来。
“你们这卖的什么破花盆!太阳能板是裂的,根本充不了电!”电话里的宝妈声音带着哭腔,“我女儿盼了三天,拆开快递一看是坏的,哭得稀里哗啦,说再也不能种向日葵了!”
“我的花盆塑料壳全是毛刺,刚拿出来就划破了手!”另一个用户的声音满是愤怒,“找客服退款,还说我是故意弄坏的,你们这是欺诈!”
小张抱着投诉记录冲进办公室,脸色惨白:“周总,投诉量已经超过500了,还有用户把残次品的照片发在了网上,#智联优选残次品#都快上热搜了!”
周明远的手一抖,手机掉在桌上。他赶紧打开网页,屏幕上全是用户晒的照片——有的花盆太阳能板裂着缝,露出里面的电线;有的塑料壳歪歪扭扭,边缘还挂着没修剪的毛边;还有的花盆指示灯根本不亮,浇水后直接短路,冒出黑烟。下面的评论一片骂声:“原来之前的质量好是装的,现在为了赚钱连脸都不要了!”“对比一下绿芽科技的花盆,人家的不仅检测合格,还免费给乡村小学送,这就是差距!”
同一时间,绿芽科技的会议室里,老吴正拿着智联的宣传页和用户投诉照片,放在林舟面前。老吴的手指点着宣传页上的“智能花盆”字样,眉头皱得紧紧的:“他们这是明摆着赔本赚吆喝,想靠低价吸引流量卖其他产品,可没想到用了残次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林舟翻着用户投诉邮件,指尖在一封来自清溪乡的邮件上停了很久——发件人是小满的奶奶,邮件里写着:“林总,我看智联的花盆便宜,想给小满再买一个,结果收到的是坏的,太阳能板是破的,小满看了直哭。您说,怎么有人为了赚钱,连孩子的心思都不顾呢?”
邮件下面附了张照片:小满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个裂了缝的花盆,眼圈红红的,旁边的种植日记摊开着,上面画着个完好的智能花盆,写着“想给向日葵换个新家”。
林舟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合上电脑,对老吴说:“让客服部整理所有智联用户的投诉,要是有咱们‘小小种植家’项目的孩子家长,优先帮他们协调退款,实在不行,咱们免费送他们一台新的。”
“那智联那边……”老吴问。
“他们自己种的因,得自己尝果。”林舟的声音很沉,却很坚定,“但咱们不能看着用户受委屈。”
没过两天,市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就走进了智联优选的办公室。领头的王科长拿着检测报告,放在周明远面前:“周总,我们接到大量用户投诉,对你们销售的智能花盆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产品没有3C认证,塑料壳甲醛含量超标3倍,太阳能板使用的是回收废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智联优选的“最后挣扎”(第2/2页)
王科长的手指在检测报告上划着:“根据《产品质量法》,我们现在责令你们立即停产整顿,召回所有不合格产品,给用户全额退款!”
周明远瘫坐在椅子上,浑身的力气像被抽光了。他看着执法人员贴上封条,看着仓库里的旧款花盆被一一登记,突然想起刚创业时的誓言——“要做最好的智能园艺产品”,可现在,却成了行业里的笑话。
走投无路的周明远,找到了绿芽科技的办公楼。他站在门口,理了理皱巴巴的西装,又擦了擦脸上的汗,才敢往里走。前台通报后,他跟着助理走进林舟的办公室——和智联的压抑不同,这里的阳光很亮,墙上挂着孩子们的种植日记和画,桌上还放着一盆小小的向日葵,花盆是绿芽科技的经典款,银灰色的壳子光滑如新。
“林总,求你帮帮我。”周明远刚坐下,就红了眼眶,“我把智联的厂房和设备都给你,只要你能收购,让我保住饭碗,我什么都愿意干!”
林舟给他倒了杯茶,推到他面前:“周总,我可以收购你的设备,但有两个条件。”
周明远赶紧点头:“您说!只要能收购,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第一,你必须配合监管局,把所有不合格的产品全部召回,给用户全额退款,还要公开道歉。”林舟的目光很直,没有丝毫让步,“那些买了残次品的用户,尤其是想给孩子用的家长,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第二,厂房里的旧材料、废料,必须全部处理掉,不能再流入市场。”林舟顿了顿,“我收购设备,不是为了趁火打劫,是为了不让这些设备浪费,但前提是,你得先弥补对用户的伤害。”
周明远愣住了,他以为林舟会趁机压价,会提各种苛刻的条件,却没想到,最先考虑的是用户。他看着林舟桌上的种植日记,封面上是个孩子的笔迹:“绿芽科技的花盆,让我的向日葵开花了!”,突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我答应。”周明远的声音带着点哽咽,“我现在就去联系客服,安排召回,一定给用户一个交代。”
接下来的半个月,周明远亲自带队,跑遍了全市的物流点,召回了近两千台不合格花盆。有个住在老城区的大爷,拿着花盆说:“我本来想给孙子种点小番茄,结果花盆是坏的,现在你们愿意退款,还道歉,我就原谅你们了。”周明远听着,心里又酸又涩,越发觉得林舟的要求是对的。
召回工作完成后,林舟派了技术团队,去智联的厂房拆解设备。车间里,工人们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旧设备拆开——有的电机还能用,只是零件老化;有的外壳有磨损,却能重新打磨;有的传感器坏了,换个新的就能恢复功能。
“林总,这些设备拆解后,70%的零件都能升级再利用。”技术主管拿着清单,兴奋地说,“我们把电机换成高效款,外壳重新喷塑,传感器换成新的,就能变成合格的生产设备,比买新的省一半成本!”
林舟点了点头,看着工人们给旧设备刷上绿色的漆——那是绿芽科技的代表色,象征着自然与希望。“把这些改造好的设备,交给联盟的小厂用。”他对技术主管说,“城西的老张,之前一直想扩大生产,却买不起新设备;还有城南的李姐,她的小厂专门做园艺工具,刚好需要这些设备。”
半个月后,改造好的设备被一一送到联盟小厂。老张摸着崭新的电机,激动得手都在抖:“林总,太谢谢您了!有了这些设备,我就能多生产些小花盆,给周边的小学送过去,也算跟着您做公益!”
李姐也拉着林舟的手,指着车间里的设备:“您看,这些设备比新的还好用!我打算做一批迷你智能花盆,专门给幼儿园的孩子用,让他们也能体验种植的乐趣。”
林舟站在车间里,看着机器运转起来,发出平稳的“嗡嗡”声,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周明远最后说的话——“林总,我以前总想着赚钱,忘了做产品的初心,现在才明白,你说的‘公益带来的口碑比利润珍贵’,是对的。”
离开小厂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设备上,绿色的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林舟看着远处的青麦田,想起清溪乡小学的向日葵,想起孩子们的种植日记,突然觉得——行业的发展,不是靠互相挤压、偷工减料,而是靠坚守初心、互相扶持。就像那些改造后的设备,看似是“废物利用”,却能为小厂带来希望,为更多孩子带来接触自然的机会。
他掏出手机,给小满的奶奶发了条消息:“阿姨,小满的新花盆已经寄出去了,这次是我们最新款的,能提醒浇水,还能记录植物生长数据,让小满继续写种植日记吧。”
很快,小满的奶奶回复了消息,还附了张照片:小满抱着新花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旁边的向日葵长得高高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个小小的金色太阳。
林舟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他知道,智联的“最后挣扎”虽然狼狈,但也让更多人明白——只有坚守质量与责任,才能走得长远。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初心,继续把“小小种植家”的公益做下去,让更多孩子能在阳光下,种下属于自己的“希望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