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 第1428章玄嚣举家入河南,四大刺史进炎

第1428章玄嚣举家入河南,四大刺史进炎

    只不过,这个时候,岳飞的手中,表面上看起来是足足有四十万兵马。

    可是,这四十万兵马之中,自然是不可能直接拉上战场的。

    毕竟,这四十万兵马之中,也就那十万铁狮军以及那十二万镇南军的战力是有保证的。

    剩下的那些大炎俘虏,那就真的是完全不堪入目了。

    尤其是,这还是已经被各军团挑过一圈儿的大俘虏,剩下的这部分更加是战力最弱的这部分了。

    甚至,包括那十二万镇南军战力虽然强,可如果不进行重组的话,大汉这边用着是不会放心的。

    不打散的话,这完全就是一个私人军事团体。

    别说是岳飞的命令了,就算是王羽的命令都不管用。不管是岳飞的命令,又或者是王羽的命令,优先等级永远会在马百里之下。

    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可是会要人命的。

    这种举国之战,能规避的风险,那自然是要规避的。

    故而,岳飞以四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坐镇于东海、广阳、河阳、青南四道,一来,是为了让他看好这收服的四道。

    二来,是为了让他利用这一段时间,将铁狮军,镇南军以及大俘虏,彻底打散之后重组到一起。

    以此,来解决镇南军以及大俘虏内部的一部分隐患。

    同时,以作为精锐的铁狮军和镇南军,带动着这些战力相对较弱的大俘虏军,尽快成型。

    在赵宋战场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有一支拥有一定战力,并且兵力数量足够的兵马能够顶上去。

    三来,岳飞在这里,也是为了能够看住阳东道的姜朝雨。

    如果对方真的敢干预他们伐宋之战的话,那岳飞就必须要第一时间给对方以迎头痛击,将对方的兵力都拖在阳东道。

    可以说,伐宋之战,表面上只动用了六十万兵马,但是,且不说赵宋的西南边还有二十万八国联军。

    光是他们大汉的后方,几个月之后,就会有几十万的兵马,随时可以压上去。

    而在向岳飞这边宣达了命令之后,诸葛亮又作为大汉高层代表,会见了轩辕黄之子轩辕玄嚣。

    这个时候的轩辕黄才战死之后并没有多长时间,轩辕玄器以及一众大炎旧臣皆是身着素服。

    到了轩辕玄嚣这里之后,诸葛亮就表现的正式的多了,直接让跟随而来的内侍宣读带来的王羽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之,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夫乾坤更迭,非人力所能拒也。然圣人之道,存亡继绝,褒德显功,以昭柔远能迩之化,以安天下兆民之心。”

    “兹有故大炎之主轩辕黄之子,轩辕玄器,深明大道,识时达变。念其能体生民之涂炭,惜士卒之肝脑,幡然来归,止干戈而全宗庙,免黎庶于倒悬。此诚顺天应人之举,朕心甚慰。”

    “特赐封轩辕玄器为炎国公,赐丹书铁券,可袭三世。于天京赐府邸一座,良田千顷,赏金帛若干。允其奉轩辕氏之祀,修其陵寝,春秋祭享不绝………………”

    内侍宣读完毕,将圣旨缓缓卷起,一旁的诸葛亮的目光也随之落在了最前方的轩辕玄器身上。

    轩辕玄嚣深深叩首,额头触及冰冷的地面,再抬起头时,脸上已看不出悲喜,只有一片近乎麻木的平静。

    “臣......玄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谨奉诏!必当恪尽职守,永效忠诚,不负皇恩浩荡!”

    他身后的大炎旧臣们也随之叩首,声音参差不齐,带着复杂的情绪:“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葛亮从内待的手中接过圣旨,又放入轩辕玄嚣手中,淡淡地开口道:“国公,请起吧,陛下期望,望您能好自为之。”

    “玄嚣,谨记陛下圣训。”轩辕玄嚣低声回应,再次微微躬身。

    国公之位,这个爵位在大汉之中获得的人并不多,就算是镇南马氏,也只不过是得到了两个侯爵之位。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镇南马氏的那些人之后,是能够继续在战场之上厮杀的,是能够继续借功立业的。

    可轩辕玄嚣,他这个国公真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国公了。

    就算是之后让他为官,但也没机会再接触到军权了,甚至能够得到的只会是一个虚职。

    故而,这个国公职位,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定轩辕玄器以及大炎旧臣之心。

    同时,这道圣旨的下达,也是为了催促轩辕玄器以及整个轩辕家,尽快举家搬迁到河南道国都所在。

    要不然的话,没事在天京赐予他们豪宅和田地干什么?

    直接给了他们一整套产业,那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大炎虽然在青南道以及河阳道的统治基础一般,可在东海道以及广阳道的统治基础就相当的深厚了。

    故而,大汉这边暂时不会让轩辕玄嚣继续逗留在大炎故地的。

    而以轩辕玄嚣的政治智商,也当然能够看得出这道圣旨背后的意思。

    因此,仅仅只是三天之后,轩辕玄嚣就直接强行带着轩辕家大大小小的家眷,踏上了前往河南道的路程。

    而相对应的则是在不久之后,大汉为新得之地设置的四大刺史也先后到位了。

    这四位刺史,是暂代刺史之位,主持四道的恢复事宜,等到伐宋战后会一起重新进行安置。

    河北刺史萧何,被调任到了东海道刺史,由别驾王导来接任河北道刺史之位。

    青南道刺史,则是将原本的河东道别驾王猛提拔了起来,以他来担任刺史之位。

    至于河阳道刺史,则是将王安石调动了过来,让他来担任河阳道刺史。同时,以姬旦为别驾,配合王安石来进行河阳道的工作。

    这四道之中,情况最为复杂的并不是大统治基础最深厚的东海道,反而是他们统治基础最薄弱的河阳道。

    至于最后一个广阳道刺史之位,则是提拔了本土人才张选。

    与此同时,在第二次科举制中脱颖而出的那些人,也被分散到了各地为官,而被他们替下来的各地官员,则是纷纷从各个方向聚集到了大四道之内。

    由他们配合的大炎刺史,组建一套最基础的行政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