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萧平波:老李,你把握不住,让我来(第1/2页)
有了解决思路的小李长官,心情瞬间大好。
看了眼一头雾水,不知道两位长官在打什么哑谜的赵地主,李学文突然就有了想看看赵地主家闺女长的多漂亮的想法。
毕竟以赵地主现在的情况,敢主动把闺女往李学文这里送,那就说明他闺女应该确实挺漂亮的。
当然了,小李长官只是好奇他闺女的长相,叫来看看而已,真没别的意思。
“赵先生,你家里不就只有一个女儿了吗?本长官对你家的遭遇同情不已,如果她能识文断字,本长官倒是可以帮忙安排个工作”
这话一出,帐篷里的气氛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赵地主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控制不住地露出狂喜之色,显然对自己闺女的样貌相当有信心。
忙不迭的介绍起自己闺女的情况:“哎呀,李长官,我真不是吹,我闺女她是河南大学的学生,别说识文断字了,就连英文都会说,我这就把她叫来,您看看能不能安排个差事”
说着赵地主就要往外走。
“胡闹”
就当赵地主即将离开帐篷时,萧平波脸色铁青地站起身,指着李学文的鼻子呵斥道:“老李,这都什么时候了,外面数十万灾民等着救命,瘟疫随时可能失控”
“你身为全军主官,不思如何应对危局,反倒有闲心在这里看什么姑娘?成何体统,你简直太让我失望了”
萧平波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俨然一副正义化身的模样。
赵地主被萧平波突然爆发的怒火吓得浑身一哆嗦,僵在原地,进退两难。
对于萧平波的反应,李学文也有点意外,不就是看看嘛,发这么大的火干嘛。
不过转念一想,萧平波说得也对,眼下灾情如火,瘟疫蔓延,自己身为主官,在灾民营地里盯着人家闺女看,传出去确实不好听,有损威信,也寒了灾民的心。
摆了摆手,带着一丝讪讪,对僵在原地的赵地主说道:“行了行了,萧副军座说得对,是我不妥,差事的事以后再说,你先下去吧,安抚好你带来的乡亲,务必遵守防疫规定。”
赵地主脸上闪过明显的失望,但不敢多说,冲着俩人鞠了个躬,在士兵的带领下退了出去。
赵地主走后,俩人立刻抛开刚才的小插曲,脑袋凑在一起,对着南阳地区地图,快速商量起救灾对策。
很快,一个应对当前情况的初步方案被讨论出来,
应对本次爆发的瘟疫,核心思路是不能再纠结于灾民的伤亡问题,将所有到达南阳的灾民向境内转移,不要在乎路途上的损失。
将叶县作为转运基地,每来一批灾民,在叶县吃两顿饱饭,稍微补充一下体力,就分散送到各县安置,不能等到身体养好以后再进行疏散。
方案讨论出来后,萧平波就催促李学文去继续巡视灾民的安置情况,他则是去协调药品,尽可能的对隔离区的患者进行救治。
李学文也没多想,来都来了,不去灾民面前露露脸,这不就白来了嘛,当即便继续中断的巡视。
等到李学文走远,原本应该去调集药品的萧平波立刻抓住了自己警卫的肩膀,急声道:“快去,找到刚刚那个赵地主,让他带着他闺女来见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7章萧平波:老李,你把握不住,让我来(第2/2页)
“是”
警卫愣了一下,不敢耽搁,连忙转身顺着记忆中赵地主离开的路线追了过去。
来到叶县的当天,小李长官一直在灾民聚集区内巡视,见到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要上去说两句话,亲切地询问他们从哪里来,身体怎么样,有没有领到吃食。
聚集区内的灾民们看到李学文这大的长官,不但给他们吃喝,而且还亲自到达一线,对着他们嘘寒问暖的,不由得纷纷感激涕零,高呼小李长官为青天大老爷。
这让小李长官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反正已经被河南各县的官员给背刺了,小李长官对于救治灾民也不再藏着掖着。
第二天一大早,大大方方的带着记者,打算去聚集区拍上两张照片,让记者们在报纸上好好的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吹嘘一番。
正当小李长官对着镜头亲自为灾民们盛饭时,眼角余光却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只见萧平波正从营地另一头走来,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略显宽大,崭新军装的女兵。
那女兵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但身段窈窕,皮肤白皙,在一群糙汉子中间显得格外扎眼。
只是愣了一下,李学文立刻反应了过来,娘希匹,好你个萧平波。
昨天还踏马义正辞严的教训老子,转头就把人家闺女弄到自己身边当女兵了?
动作够快的啊,还说什么去协调药品,协调到你自己身边去了?
呸,恶心,不要脸。
等俩人到了身边,李学文略过了得意洋洋的萧平波,打量了赵地主口中那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还别说,赵地主是真没吹牛皮,这闺女长的确实漂亮,还是女大学生。
可惜了。
让萧平波这孙子截了胡,不管多漂亮都跟小李长官没关系了。
对于萧平波这种不地道的行为,心眼不大的小李长官必须要报复回来。
今天在记者镜头下的难民营的作秀当中,直接命令萧平波去推粪车,为灾民们清理大粪。
好好折腾了萧平波一通后,小李长官这才消了气。
灾民转运工作,在早饭后正式开始,短短一天时间,叶县灾民聚集区就转移走数万灾民,不过哪怕转移数量这么庞大,灾民聚集区内依旧人满为患。
无他,今天一天的时间里,又有数万难民抵达叶县。
灾民的浪潮在一个月后抵达了巅峰,一天时间内竟然有十多万灾民陆陆续续抵达叶县。
连着饿了一个多月,这些灾民已经不能称为人了。
易子而食不是书上的一句话,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相当平常的事情。
接收完这十多万灾民后,接下来到达南阳的灾民数量终于开始肉眼可见地减少。
能靠着双腿,一路啃树皮,嚼草根,挣扎着走到叶县的,大部分都已经到了。
剩下那些还滞留在途中的,大概率,是永远也走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