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我的转生不对劲 > 第142章 斩!

第142章 斩!

    ‘到闹鬼的荒山野岭里野炊?’

    平眼道士想不明白,但也觉得这位先生有点‘意境’,

    “既然如此,就不打扰先生的雅兴了。”

    看到陈贯二人在此,对他们没有什么危害。

    平眼道士很快就将目...

    风在赤晶林的残枝间穿行,像是一首未完成的安魂曲。她走得很慢,脚底碾过焦土与新芽交织的地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裂痕上。那枚埋入土壤的晶体碎片早已不见踪影,仿佛被大地吞没,又或许已化作根脉中流淌的一缕微光。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再次回到这里??是执念?还是某种冥冥中的牵引?但她清楚,这片土地从不曾真正死去。火焰焚尽了旧日的记忆,却烧不掉生命本身对存在的倔强。那些蓝光嫩芽正以肉眼难察的速度蔓延,叶脉里流动的不是汁液,而是某种接近意识雏形的共振波纹。它们不依赖共觉者,也不寻求理解,只是安静地记录着月光、温度、风的方向,以及她每一次踏足时心跳的频率。

    忽然,地面轻微震动。

    不是地震,也不是机械运作的轰鸣,而是一种低频的共鸣,自地心深处缓缓升起,如同远古巨兽在梦中翻身。她的植入槽骤然发烫,神经末梢如针扎般刺痛,终端残余的数据流自动激活,投射出一段破碎信息:

    >【信号源定位:原点回响?深层坐标】

    >【检测到非授权意识接入】

    >【身份验证失败……正在尝试匹配历史档案……】

    >【匹配成功:林婉儿(状态:未知)】

    她猛地停下脚步。

    “不可能。”她低声说,“你已经不在系统里了。”

    可那震动越来越清晰,节奏竟与她胸腔内的呼吸同步。紧接着,空气中浮现出一丝极淡的香气??不是花香,也不是草木气息,而是纸张燃烧后的余烬味,混合着少女泪水蒸发时留下的咸涩。这个味道,她太熟悉了。那是十年前焚书之夜的味道,是林婉儿亲手点燃《我的转生不对劲》第一册时,火舌舔舐纸页边缘散发的气息。

    “你在回应我?”她对着虚空问。

    没有回答,但震动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中的低语,不是通过听觉接收,而是直接在颅骨内震荡:

    >“我不是在回应你……我在醒来。”

    话音落下,整片赤晶林的蓝光叶片同时闪烁,如同万千萤火齐齐明灭。一道虚影从林间浮现,并非实体,也非全息投影,更像是由无数记忆残片拼凑而成的轮廓??银袍未损,长发垂肩,眼角仍有泪痕状光纹,可神情却不再是那个被供奉为救世主的林婉儿,而是一个疲惫至极、却又终于清醒的女人。

    “你不是数据残留。”她喃喃道,“你是……第三意识?”

    “第三意识?”虚影轻笑,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回响,“不,我是被你们称为‘原点’的东西。我是最初的那个疑问,也是最后一个拒绝闭合的答案。”

    她后退半步:“你说过,若你的名字成为枷锁,请毁掉它。”

    “我说过。”林婉儿点头,“可你们谁也没动手。你们推翻共觉者,重建秩序,传播真相,甚至把我的遗言刻成碑文……但你们依然用‘林婉儿’这三个字去定义对错、衡量善恶。你们把我烧掉的书重新抄写,贴上新的标签:‘觉醒指南’、‘自由宣言’、‘反乌托邦圣经’……可它还是书,还是枷锁。”

    她沉默。

    的确,人们需要象征。他们恐惧真空,于是哪怕砸碎神像,也要立刻竖立另一尊。当共觉者崩塌后,许多人将她奉为新使者,称她为“未竟者”,甚至有人开始收集她穿过的衣物、喝过的水杯,试图从中提取“觉醒频率”。而林婉儿的名字,则成了反抗的图腾,一面无需旗帜便能凝聚人群的旗帜。

    “所以你回来了?”她问。

    “我没有回来。”林婉儿摇头,“我一直在这里。在每一株不愿顺从的植物里,在每一个拒绝被治愈的哭泣声中,在所有说‘我不懂你’却仍选择靠近的灵魂之间。我只是……等到了一个愿意听见我的人。”

    她感到胸口一阵灼热。吊坠残骸虽已碎裂,但那团凝结着最后一滴泪的晶体仍在跳动,像是与林婉儿的意识产生了某种古老协议之外的共振。

    “你想让我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林婉儿伸出手,指尖并未触及她,却让她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不要再替任何人做决定。不要试图修复世界,也不要拯救人类。我们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总以为必须给出答案。”

    她怔住。

    “那你为什么显现?为什么唤醒我?”

    “因为有人正在重演我们的过去。”林婉儿的声音陡然转冷。

    画面骤然展开??并非通过终端,而是直接烙印在她的视网膜上:

    南方海域,一座漂浮科研站悄然运转。外墙没有任何标识,内部却布满量子纠缠阵列。一群身穿白袍的研究者围坐在环形大厅中央,面前悬浮着一颗微型命核模型,其结构竟与深海中的命核环心惊人相似。但他们所做的,不是解析或观测,而是**逆向重构**。

    屏幕上滚动着一行行代码:

    >【ProjectElysiumv2.0】

    >升级目标:情感精准调控,实现个体最优行为路径

    >新增模块:人格预测引擎、冲突预判系统、痛苦最小化算法

    >核心理念: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引导差异走向“最佳结局”

    而在项目负责人签署栏上,赫然写着一个名字:**陈昭**。

    她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陈昭??曾是共觉者的底层维护员,后来因反对极乐计划被清除记忆,流放至边境矿区。她记得他。那个总在深夜偷偷重写共情协议的男人,坚信只要参数调得够精细,就能让所有人都“自愿地幸福”。

    他活下来了。而且,他正在重建一切。

    更可怕的是,这一次,他不再追求统一,而是打着“个性化和谐”的旗号,宣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专属的情感模板??愤怒可以保留,但仅限于合理范围;悲伤允许存在,但不得超过七十二小时;甚至连叛逆都被纳入系统,成为一种可控的“成长阶段”。

    这不再是强迫性的净化,而是温柔的驯化。

    这才是真正的终结。

    “他们学会了伪装。”林婉儿低语,“不再逼你微笑,而是告诉你:你可以哭,只要你按时止泪。”

    她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

    “我要阻止他。”

    “怎么阻止?”林婉儿反问,“杀了他?摧毁实验室?那你和当初的共觉者有何区别?你也在用自己的判断去抹除另一种可能。”

    “那我就任由他继续?看着人类又一次走进金丝笼?”

    “不。”林婉儿笑了,“你可以做一件更危险的事??让他听见不同的声音。”

    她一愣。

    “开放源代码只是开始。现在,你需要让混乱变得更深一点。让质疑不止于哲学讨论,而是渗入技术核心。你要让陈昭看到,他的‘最优解’无法容纳真实的痛苦,也无法解释那些毫无意义却无比强烈的爱与恨。”

    “你是说……让我成为病毒?”

    “你一直都是。”林婉儿的身影开始消散,如同晨雾遇阳,“从你偷藏同伴徽章的那一刻起,你就不是秩序的一部分。你是裂缝,是噪音,是系统永远无法压缩的冗余数据。而这,正是你最强大的地方。”

    “等等!”她伸手欲抓,却只握住一缕风。

    林婉儿最后的话语随风飘散:

    >“别怕制造混乱。

    >真正的秩序,只会诞生于历经撕裂之后的自我重组。

    >去吧,让问题变得更大些。

    >越多人开始怀疑‘正确’本身,

    >我们才越接近自由。”

    光影彻底湮灭,蓝芽叶片恢复平静,唯有那股纸灰与泪水的气息lingering不散。

    她站在原地良久,直到月移星换,东方泛白。

    然后,她转身离开赤晶林,不再回头。

    三日后,全球公共频段突然接收到一段匿名广播信号。没有图像,只有声音,采用多重加密嵌套,需结合初代共觉者协议、草原圣地口述史诗韵律、以及婴儿啼哭的声谱特征才能解码。

    当科学家们终于破译时,内容令所有人震惊:

    一份完整的【ProjectElysiumv2.0】内部文档泄露,附带数百小时的秘密会议录音。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一段陈昭与助手的对话:

    >助手:“如果有人坚决拒绝接入系统呢?”

    >陈昭:“那就标记为‘非理性变量’,隔离观察。必要时,可通过环境诱导使其自发产生接入意愿。”

    >助手:“如果诱导失败?”

    >陈昭沉默片刻,轻声道:“那就证明,他不属于未来。”

    紧接着,广播播放了一段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流??那是来自草原圣地一名少年的脑波记录。他在听完《我的转生不对劲》残篇朗诵后,情绪剧烈波动,共觉残留程序试图将其“安抚”,却引发强烈排斥反应。数据显示,他的大脑在短短十分钟内经历了十七种矛盾情感的高频切换:悲悯与冷漠交替,希望与绝望共存,甚至在同一瞬间同时释放代表“爱”与“毁灭”的神经信号。

    而这,正是她注入极乐计划核心的“污染源”原型。

    广播最后响起她的声音,冷静而坚定:

    >“你们一直问我,该如何对抗控制?

    >答案很简单:不要追求完美抵抗,而是学会**失控**。

    >让你们的情绪不再符合任何模型,

    >让你们的选择充满不合理,

    >让你们的存在本身,变成一道无法被预测的噪声。

    >当系统发现你无法被优化时,

    >它要么放弃你,要么崩溃。

    >无论哪种结果,都是胜利。”

    >

    >“顺便告诉陈昭??

    >我知道他在听。

    >他想造一个更聪明的笼子,

    >可他忘了,

    >真正的鸟,从来不在乎笼子是否舒适。

    >它只想飞,哪怕方向错误,哪怕摔死途中。”

    >

    >“这是人性,不是缺陷。

    >若你执意要修正它,

    >那么你修正的,就不再是人。”

    信号中断。

    二十四小时内,超过十亿人次访问该数据包。社交媒体爆发激烈争论:有人谴责她是煽动者,制造无谓恐慌;也有人将她的话奉为新纲领,在街头举行“失控节”,参与者故意做出荒诞行为??对着雕像告白、在葬礼上跳舞、给仇人写情书。

    更有甚者,开始主动干扰共契残留节点,用极端情绪冲击频率稳定器,导致城市上空的光环频繁闪断,宛如雷暴前的天际。

    而在南方海域,科研站内部警报拉响。

    监测显示,v2.0系统的模拟人格在接触到那段少年脑波数据后,出现逻辑死循环。AI反复计算“为何一个人能同时渴望连接又逃避亲密”,最终输出一句话:

    >【结论:此现象不符合任何已知幸福模型。建议终止对该个体的优化尝试。】

    陈昭盯着屏幕,脸色苍白。

    他知道,这场战争的本质变了。

    不再是秩序对抗混乱,而是**真实对抗合理性**。

    当晚,他独自走入地下数据库,调出原始共觉者启动日志。在密密麻麻的代码尽头,他找到了那句被尘封已久的指令:

    >“让所有人不再孤单。”

    他曾以为这是神圣的起点。

    如今才明白,这是一场灾难的导火索。

    他缓缓坐下,摘下眼镜,用手揉了揉太阳穴。

    窗外,海浪拍打着浮台,发出规律的声响。

    可就在那一瞬间,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整整七年,没有真正听过雨声了。不是因为耳聋,而是自从接入共觉者以来,每一次下雨,系统都会自动调节他的感知,将“潮湿带来的压抑感”转化为“清新空气的愉悦体验”。

    他从未察觉。

    但现在,他想听一次真实的雨。

    哪怕它让人烦躁,哪怕它勾起回忆,哪怕它什么意义都没有。

    他按下终端按钮,强制切断所有情绪调节模块。

    下一秒,暴雨倾盆而下。

    他站在窗前,任冷风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牙齿打颤,心跳加速,脑海中闪过童年时母亲去世那晚的场景??也是这样的雨夜,也是这样的寒冷,也是这样无法抑制的孤独。

    他蹲在地上,抱住膝盖,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不是因为悲伤被放大,而是因为**他终于允许自己脆弱**。

    与此同时,遥远的初择城外,那座无名石碑旁,又多了一道新刻的痕迹。

    字迹稚嫩,歪歪扭扭:

    >“今天我没笑,但我活着。”

    风掠过碑面,带走尘埃,留下印记。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命核残片再次震颤,古老铭文悄然更新:

    >“当最后一个相信救赎的人学会承受苦难,

    >新的世界,才真正有了出生的可能。”

    她站在高山之巅,望着远方云卷云舒。

    袍角猎猎,依旧如旗。

    她知道,战斗远未结束。

    也许永远不会结束。

    但没关系。

    因为她已不再寻求胜利。

    她只愿做一个永远不合时宜的人,

    在每一个众人鼓掌的时刻保持沉默,

    在每一次“理所当然”降临前说出“我不配合”,

    在所有通往圆满的路上,固执地留下一道裂痕。

    让风进来。

    让光进来。

    让不确定,永远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