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我在红楼捡属性 > 第18章 :年夜宴,诗书朁缨

第18章 :年夜宴,诗书朁缨

    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

    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

    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

    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众人行礼罢,贾母自然也有赏赐。

    忙活完之后,那边,年夜宴也由此开始。

    贾母喜好热闹,贾政丶贾赦丶贾琏丶贾琮丶宝玉丶贾环丶贾兰等荣国府子弟,自然都齐聚一堂的。

    至于邢夫人丶王夫人丶王熙凤还有林黛玉丶三春等内眷,都在里面一桌,是隔绝开的。

    宴会开始,贾赦丶贾政兄弟两个,一起举杯,共祝贾母。

    下面贾家子弟,齐齐举杯。

    贾母满饮了此杯,忙让贾赦丶贾政坐下,十分开心。

    却说贾政见贾母开心,不由笑道:「母亲,方才我见外面好一轮圆月。」

    「值此佳节美景,怎可无诗,不如让晚辈们作诗,以庆佳节如何?」

    贾家本是勋贵之家,如今却是急着培养家族子弟读书。

    家族要向诗书簪缨之族发展,行事自然越发向风雅之上靠拢。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郑玄家趣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你看,人家郑玄家两个丫鬟对话都如此风雅,这才是诗书朁缨之族啊

    贾家如今行事,也正渐渐向此靠拢。

    而贾母听到要让小辈写诗,倒是越发来了兴致。

    她不由说道:「如此,倒是一桩雅事!」

    「这样,老婆子索性再添个彩头!」

    「只要写诗,皆有赏赐,而谁若得了头名,老婆子便将晴雯这丫头当个彩头送出去!」

    贾母如此一说,满屋子人,顿时纷纷称赞起来。

    而别人也就罢了,贾宝玉更是眼前一亮,满脸兴奋之色,几乎要大笑出声。

    他多次向老祖宗讨要晴雯,老祖宗一直都没给他,只说再过些时日。

    而如今,却是要将她当作彩头,送给头名。

    这无疑就是送给他的!

    在这府里作诗,宝姐姐和林妹妹不出,谁还是他的对手呢?

    而此时,贾环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惊讶之色。

    林姐姐都来了,贾母还没将晴雯送给贾宝玉?

    看样子,剧情和书里,似乎有了一些小小的偏差啊。

    而若如此,自己倒是有机会争一争了。

    若是能争到晴雯,倒是又能得到一些命运点了。

    只是,若是争了,则难免要得罪贾宝玉。

    而得罪了贾宝玉,无疑就是得罪了王夫人和贾母。

    为了晴雯一个丫鬟,而得罪这两人,到底划不划的来?

    而经过一番盘算之后,贾环还是决定,要争!

    因为即便今儿不争,只要等他后面进了学,也是少不了要得罪大脸宝的。

    早晚都要得罪,早得罪了还能得到命运点。

    既是如此,就不如早得罪了。

    想到此处,恰好贾政那边,开始宣布作诗的题目。

    「今儿外面有大好的月亮,便以月为题目,做一首诗好了。」

    「时间限于一炷香,为了你们说难为你们,就不限韵脚了。」

    「作的好的有奖赏,做的不好了,却是要受罚的!」

    「是,老爷!」

    当下,贾宝玉丶贾琮丶贾环丶贾兰四个晚辈出列。

    早有丫鬟铺纸研墨,又有婆子点了香记时。

    贾宝玉略加思索,便提笔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诗来。

    贾宝玉写完之后,便有丫鬟上前,拿起诗篇吹乾,呈了上去。

    贾政看了,微微颔首。

    贾母笑着问道:「不知写的如何?」

    贾政笑道:「尚可!」

    听到这两个字,贾母便放下心来。

    里间女眷席,听到外面的动静,王熙凤不由笑道:「宝玉要夺魁了呢!」

    「晴雯这个丫头子,我看着都是极好的,老祖宗到底还是给了宝玉。」

    其他几女闻言,都是微微一笑。

    探春则是心里想道:却是未必呢,只看环兄弟想不想争了。

    若他想争,宝玉未必稳赢呢?

    说话的功夫,贾兰和贾琮也已经写完,都呈了上去。

    此时,一柱香已经燃烧了一半。

    而贾环,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一首诗。

    清朝的诗不少,出名的诗也不在少数。

    只是写月而出名的却没几首。

    当然,即便不出名的,只要能够传承下来,写的必然也不比贾宝玉差便是了。

    只是,十分不出名的,他也不会记住。

    因而,经过半柱香的思索,他才终于想到了一首袁枚写的一首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贾环的诗还没递上去,贾母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怎麽样?谁作的最好?」

    贾政笑道:「母亲,环哥儿的还不曾送过来呢!」

    「等他的送来了,就能排出名次来了。」

    闻言,贾母撇了撇嘴,心里并不以为然。

    觉得贾环写的诗送不送过来,并不会影响排名。

    只不过,这番话,倒是不好说出口来。

    这会子,贾环写的诗却是送了过来。

    贾政接过来看了一眼,却是不由怔住。

    贾母笑问道:「是不是写的不好?大过节的,能写出来也就罢了,倒是不用处罚。」

    贾政摇头说道:「不是,母亲,环哥儿这一首,却是写的极好的。」

    贾母听了之后笑道:「是吗?没想到,环哥儿如今倒是也开窍了,能写出好诗词来……」

    一语未完,便听贾政说道:「环哥儿这首诗,当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