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 > 第9章 人类能反抗基因吗?

第9章 人类能反抗基因吗?

    “说了这么些,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是基因的棋子,那身为棋子的我们,有没有反抗的可能?”

    “答案是有的。在所有生物里,人类是唯一一个,可能摆脱基因操控的物种。”

    “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种独特的武器:模因。”

    “什么是模因呢,它和基因一样,都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东西,但这个东西,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比如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我们是牛马?”

    “为什么我们相信,只要吃得苦中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为什么某个表情包能在一夜之间风靡全网?”

    “这些,都是模因在作祭。”

    无数信息在互联网中流转:流行的表情包、抖快的短视频、广为传播的观念和思想。

    “正是有人这些模因,人类才开始反抗基因的统治。”

    “比如,在基因的设定里:人就应生育后代,好把自己传承下去。”

    “但是有的人,他们就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于是,人家就选择成为丁克,就不生孩子,直接把基因这个设定掐死了。”

    “还有人可能因为信仰,会选择出家,这样,也把基因的命令给违抗了。”

    “更极端的,是为了修炼神功,直接挥刀自宫,彻底把基因的预谋,给粉碎了。”

    “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基因的繁衍法则。”

    “所以,有了模因,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基因的控制,但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削弱它对我们的奴役。”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好像是,找到了一种能摆脱基因奴役的出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自然界里,有一种寄生虫叫弓形虫。”

    “被这种寄生虫感染了的老鼠,会不由自主地靠近有猫气味的地方,甚至会主动接近猫。”

    “因为它的大脑,已经完全被这种寄生虫给控制了。”

    “弓形虫让老鼠,失去了对天敌的恐惧,直到被猫捕食。”

    童锦成停顿了一下,说出一句毛骨悚然的话:

    “对比一下,我们人类,是不是也和这只被寄生虫控制的老鼠一样,被模因操控?”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真的摆脱控制了吗?”

    “你以为自己是在追求自由,是在对抗基因,但这种自由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支配你的东西?”

    “我们是不是只是从基因的奴隶,变成模因的傀儡?”

    “在你刷到这个视频前,你可能习以为常地过着社畜的生活:挤地铁、加班、相亲、买房、生子——接受基因给你安排好的宿命。”

    “在你看完这个视频后,可能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被基因操控!”

    “于是,你开始追求觉醒,追求自由——但是,你所谓的这个觉醒,是真的觉醒吗?还是只是步入了模因给你设好的陷阱?”

    ……

    后台的工作人员们不自觉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化妆师的粉扑停在半空中。

    场务抱着的道具箱,悄无声息地放在了地上。

    连一向忙碌的导演都忘记了切换镜头。

    这个令人不安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半分钟。

    直到一个工作人员不小心碰倒了一个水杯,清脆的碰撞声才把所有人拉回现实。

    童锦成的视频,也进入尾声:

    “写这期文案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当我写下这些困惑,与大家分享的时候。”

    “我究竟是在主动探索真相,还是在完成基因或者模因,交给我的任务?”

    “甚至,就连我现在问的这个问题,会不会也是它们设好的陷阱?”

    “我不知道答案,你们知道,还是不知道?”

    随着视频的结束,弹幕也开始最后的狂欢。

    【卧槽!这也太离谱了!我写这条弹幕是我的主观意识还是基因在操控我?】

    【楼上的别问了,你这条弹幕已经被模因控制了[狗头]】

    【草率了兄弟们,我现在怀疑我的怀疑也是被安排好的[笑哭]】

    【跪求锦成哥出书!这比我看过的所有科幻片都还离谱!】

    【这视频绝对是外星人派来的卧底,不然怎么这么懂!】

    ……

    演播大厅里。

    几个评委都陷入了沉默。

    过了大约五秒,于华摇了摇首先打破了这份宁静。

    “说实话,这个视频,真的让我感觉震撼。”

    “我写了二十多年的小说,这所有小说,其实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思考人性。”

    “比如《活着》里,我写的,是福贵一家的悲欢离合;在《徐三观卖血记》里,我想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故事,讲述这个社会底层人的生存挣扎。”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几分感慨。

    “我一直认为,我的这些作品,是在挖掘人性的深度。”

    “是在探讨生命的真谛。”

    “可是今天看完这个视频,我才明白,也许,我所谓的人性探讨,不过是基因操控下的一场游戏。”

    于华自嘲地笑了笑。

    “如果真像童锦成说的,我们所有的情感、欲望,都只是基因为了实现自我复制而设计的程序……”

    “那我笔下那些人物……他们的善良、贪婪、勇气、懦弱,岂不也是基因编码的结果?”

    “如果是这样,那我这些年,对人性的思考和挖掘,是不是显得可笑?”

    于华目光有些迷离。

    “我一直觉得理工科太过冰冷,缺乏思考的温度。”

    “但今天看了这个视频,我才发现,是我太狭隘了。”

    “形而上的生命真相,远比文学探讨要深刻得多。”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