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401章 亲抵

第401章 亲抵

    杨武峪。

    山谷里风大。

    寒风中开垦土地并不是轻松活,每天还要从后方的河边挑水。

    “哎哟。”

    有人脚滑摔倒,肩上挑着的两桶水也撒了一地,身上的棉袍也湿透完了,寒风一吹冻得瑟瑟发抖。

    “没事吧。”

    “你没事吧。”

    同伴们纷纷问道。

    那人冻得鼻涕都出来了,呆呆的看着地上打翻了的两个水桶,突然骂道:“咱们哪里像个当兵的,纯粹是干苦力,还不如人家干苦力的,虽然人家卖力,但不用卖命。”

    “好了好了。”有同伴主动帮忙把打翻的水桶拿回来,安抚道:“先回去吧,别冻病了。”

    “我就是不服,凭什么啊。”

    那人恨恨的骂道,终归有队长在旁边,队长平日里最喜欢讲大道理,知道队长不喜欢自己的这些言论,那士兵骂了两句,担心的看向队长。

    队长不但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呆呆的看着远处。

    一行骑兵由远及近。

    带着节帅府的旗帜,其中一人穿着“金甲”!

    承袭前明的金漆山文甲。

    大同军镇不止一套金漆山文甲,但是悬挂日月旗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节度使。

    “节节帅来了。”

    队长下意识喃喃道,刚才那士兵见队长没有理会自己,内心松了口气,“反正我们当兵的又卖命又卖力什么节帅来了。”

    众人纷纷望了过去。

    “行礼!”

    队长大声的吼道,带着同袍们让开道路,把水桶纷纷放到一边,众人立正列队,整齐划一的昂头注视越来越近的骑兵队伍。

    “嘚嘚嘚。”

    一队队骑兵先后经过。

    很明显是亲卫营。

    那一张张脸上绽放出来的张扬,令人看得生厌的傲慢感,除了亲卫营,别的营都学不到这股劲头。

    “辛苦了。”

    王信骑着马,经过的时候,向这一队士兵点了点头,留下了一句。

    “我们!”队长鼓起勇气大声喊道:“不辛苦。”

    “不辛苦。”

    其余士兵纷纷跟着吼道。

    王信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

    骑兵队伍来得快去的也快,终于全部过去,留下的这些士兵在灰尘里吃灰。

    “咳咳。”

    “奶奶个熊。”

    “老子都快呼不过气来了。”

    “咳咳,刚.刚才我好像看见节帅笑了?”

    “真的?”

    小队长激动的确定。

    最初那名抱怨的士兵犹豫了片刻,使劲想了想,然后坚定道:“的确笑了,节帅听到我们的话后笑了。”

    “嘿嘿。”

    “呵呵。”

    一般人发出憨厚的笑声,一个个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总之发自内心的就想笑。

    “节帅都来了。”

    队长大手一挥,“跑步前进。”

    当然是跑不动的,但是大家都加快了步伐,没有人偷懒,一下子做到了令行禁止,队长也没有心情在乎这种滋味,心里头只有抓紧时间回去。

    在山的那一头。

    日月旗飘荡。

    随着金甲的身影移动,山谷里形成了“浪潮”。

    “节帅!”

    “威武!”

    士兵们狂热的喊道。

    “咚咚咚咚.”

    军鼓声响起,敲鼓的士兵每一槌都用了最大的力气,“嘿!”发出大声的吼声,额头上的汗水开始流下,狰狞的肌肉仿佛要爆出似的。

    “节帅!”

    “威武!”

    从山谷外到山谷内。

    随着金色的声音,移动之处都会发出震天动地的激动吼声,在山谷里仿佛要震碎一切似的。

    “周军威武!”

    王信举着胳膊,脸上挂着笑容,感激的看向士兵们。

    “节帅威武!”

    得到回应的士兵们昂着头向前扯着脖子拼命的吼道,脖子处的青筋如龙。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眼看着节帅到了中军大帐,远处的士兵们开始了杵动长枪杆。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砰砰砰。”

    长枪兵有长枪,盾牌兵有盾牌,他们用刀面敲击盾牌。

    长枪杵地的声音,刀面敲击盾牌的声音,军鼓声音、拍着战车的声音.汇聚成一个声音,节奏般的震撼整个山谷,最后如龙似的直冲天际。

    士兵们不知道用什么才能表现出自己心里的激动,于是用尽一切办法向节帅证明自己。

    “节帅!”

    齐山念满眼热切。

    从河西营的哨官到今日的甲等营游击将军,跟随节帅这么久,反而因为升官了的原因,一年到头见不到机会节帅了,对节帅的感情并没有减弱。

    反而因为天灾人祸之下,节帅府一如始终的做法,让齐山念更加的坚定。

    天下间。

    还有比节帅府更完美的存在吗。

    “你小子!”

    王信伸手捶了下齐山念的胸口,甲胄上的铁片烙手。

    “何须节帅前来。”

    齐山念已经收到口信,认真道:“只要节帅一声令下,别说区区宁武关万余兵力,就算太原军来了,属下也能挡住!”

    “我信!”

    等进了大帐后,王信回过头,笑道:“不过光守住不行。”

    众将一惊。

    齐山念大喜道:“要拿下山西了吗?”

    彭时之等把总更是惊讶的张大嘴巴,难道节帅府终于要决定造反了。

    几人中心里不抗拒,但无缘无故的造反,依然有些失落。

    彭时之则认为早就应该造反,上前一步拱手,然后看向王信坚定道:“如果要攻打山西,请让标下做先锋,标下敢立军令状。”

    “不至于此。”

    王信摇了摇头,“帅府里考虑吞下周文部,拿下更多的土地,目的为了救下更多的灾民。”

    众人面面相觑,到底是造反还是不造反。

    虽然心里疑惑,但是听帅府的就行了,众人神情平静,更没有人反对。

    王信对手下们有信心,但有信心是一回事,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打仗又是一回事,所以有些事必须要讲清楚。

    认知决定人的思想。

    思想决定一切。

    同样的一帮人,思想上改变之后,能从一滩散沙变成坚固的铁拳。

    “代州改革虽晚,但是成效丰富,不光解决了自给自足的问题,还能略有盈余,可以收容更多的灾民,有了更多的灾民,我们可以开垦更多的荒地,还能把这些年荒废的水利新修起来。”

    众人眼睛一亮,这是他们听到最好的消息了。

    只要有希望,说明这条路走得通,有节帅府的带领,他们不信遇到什么困难会抗不过去。

    “有了成熟的经验,所以才需要太原或者山西更多的土地,目的还是保家卫国。”王信看着熟悉的,不太熟悉的面孔,耐心的说道:“人命关天,不能大量的同胞在饿死,同时又朱门酒肉臭。”

    什么样的理念,吸引什么样的人。

    同时节帅府的待遇等等,明面上虽然不比朝廷差,但实际上差得多了。

    随便一个官吏都可以使唤大量的差役,同时可以伸手拿走大量的钱财,甚至可以任意打压一家商号,只是为了面子和耍威风。

    但是节度府不行。

    节度府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谁要是犯法,与普通百姓没有区别,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绝对不会因为是节度府的人就能和百姓不一样。

    这也是官府的特权。

    官吏们犯了法,甚至犯了罪,当然官官相护,吏吏相护,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姓们也习以为常,就算心里不满又能如何。

    总之方方面面而言。

    什么样的理念,加上响应的条件和措施,最后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形成会什么样的环境,发挥出截然不同的威力。

    众将这才没有了疑虑。

    许多人目光炯炯的看向节帅,节帅带着他们看到了希望。

    什么样的军心,还能做到像节帅府这样呢。

    有这样士气如虹的士兵们,换成谁是带兵的将领会不自信?

    “那就打。”

    “毫不犹豫的灭了周文。”

    齐山念适时说道。

    “哪怕周文想要拿回代州,带着大军前来,但是也绝不会想到我们的态度如此之坚决。”彭时之思索片刻,信心十足的样子,“更不会料到我们已经要消灭他。”

    众人没有意见。

    “一方是做足了准备,一方是准备不足,更别提我对自己手下兄弟们有信心,节帅亲自来了后,外面士兵们的反应都看见了,此战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另外一名把总李彪喜上眉梢。

    虽然关外的军队来不及调回来,东部有宣府军的掣肘也不能轻易调动,但是靠着代州九千兵马,节帅亲自带来的一千亲卫营,以及宁武关对面朔州数千兵力的策应。

    就算周文把剩余的太原军全部带来,借助杨武峪的地形打败周文也有信心。

    太原军原额十二万,张吉甫裁军后六万。

    其实裁的是缺额。

    结果就不好说了,太原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外人不得而知,恐怕内阁都不清楚,但绝对没有六万,宁武关分了一万多,前番又大败了一场。

    代州的兵力不过一万。

    于情于理分析后,周文能带的兵不过三万。

    大同镇与太原镇方面。

    朔州对宁武关。

    代州对太原。

    大同镇与宣府镇方面。

    天成对淮安。

    又有大同镇与关外方面。

    忻州。

    此地在代州与太原府中间。

    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营盘,夜晚里也是如山峦般连成片,显得势不可挡。

    为了拿回代州,周文费了不少费工夫。

    “代州的兵力最多一万。”

    盯着舆图,根据探子们的打探,已经从代州送出来的消息,确定了代州的兵力,周文信心十足道:“三万对付一万,优势在我。”

    众将点头,没有人怀疑。

    “可惜宁武关那边大同的朔州加派了兵力,否则把宁武关的兵力调来可以加到四万,到时候胜券在握。”姜恒有些惋惜。

    闻言,姚宝善笑着指了指舆图。

    “大同镇胃口太大了,虽然有这么大的地盘,但是大多数贫瘠之地,不光产出有限,还要分摊兵力,他们在宁武关那边加强了兵力,但是代州就无法获得援兵了。”

    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

    姚宝善眼馋道:“大同军镇实际兵力有五万多,不比咱们太原镇的兵力要少,靠的无非是关外利益,要是这份利益到了咱们手里,到时候咱们别说五万兵,十万兵都能养得起。”

    大同军镇士兵军饷高,连民兵都不菲。

    反而是将领待遇差。

    所以姚宝善的提议没错,见众人都被吸引,姚宝善感慨道:“小小的大同,实力不比咱们差,如果不趁着这次时机打败对方,日后恐怕更没机会了。”

    周文深以为然,他不光眼馋大同的利益,张吉甫还指望自己压过王信一头呢。

    就算不能压过王信,但也不能比王信差的太多。

    两镇兵力相差不大,可王信在关外肆意扩展,他能往北边扩,自己怎么扩?

    “报!”

    有人紧急送来了新的军情。

    王信抵达代州。

    大帐内一片沉默,谁也没有想到王信会亲自来。

    倒不是怕他。

    不过此人都来了,说明对代州的重视,接下来的仗恐怕不会轻易。

    姚宝善苦涩的开口,“此人真胆大妄为啊。”

    竟然不怕和太原镇全面开战,谁给他的勇气,真以为朝廷不敢对他下手?

    朝廷只是投鼠忌器,真惹怒了朝廷,一样会收拾他。

    “来得好!”

    “朝廷容不得王信胡来,只要我们这次给王信一个教训,朝廷有了信心,下一步必然全力支持我们,所以此次不光是太原军与大同军的胜负,更是关乎诸位的前程。”

    周文扫过众将,沉声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喏!”

    众将应道。

    三万打一万,哪怕大同军骑兵要比太原军多,但杨武峪是山谷,地势不利于骑兵,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信自己会输。

    一万打三万。

    就算赢了也会损失惨重吧。

    卓志带着自己的乙等营从后方赶来,已经有消息传来,在十里铺一带发现大军,朝着杨武峪的方向行军,最迟不超过三日。

    “你们的防区在此处。”

    王信给卓志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营寨和工事。

    “啊?”

    卓志愣住了。

    固若金汤的杨武峪不像是要打出去的样子,不是说彻底消灭周文吗?卓志诧异的看向王信。

    王信身边的齐山念低着头。

    卓志越发看不懂了,不客气的问道:“守着杨武峪虽然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周文进攻受挫的话,把外头守住,咱们也攻不出去啊。”

    “胜负手不在杨武峪。”

    王信淡然道。

    卓志倒吸一口凉气,合着节帅亲自来到代州只是个诱饵啊。

    朔州。

    一门红夷大炮两千多斤。

    普通的板车运不了多久会话,需要专门打造的平底车,遇到坑坑洼洼的道路更是需要大量的牲口,还有大量的人力去推,甚至去抬动。

    一门门红衣大炮早就运到朔州,进城的时候盖着红布尽量保密。

    虽然没有做到一丝不漏,但也没有引起对面宁武关重视,或者说谁都没有重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