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季汉帝师,从教刘备反夺兖州开始 > 第045章 杀进开阳!老规矩,曹氏夏侯氏

第045章 杀进开阳!老规矩,曹氏夏侯氏

    开阳城,郡府。

    「臧霸这群泰山寇,早不来攻晚不来攻,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攻,当真可恨~~」

    夏侯惇咬牙切齿,将手中急报递于了荀彧。

    荀彧接过一看,眉头随之凝起。

    此乃北面斥侯急报,称臧霸率八千泰山寇,自阳都南下,前锋距开阳城不过两日脚程。

    「这必是那臧霸见主公势弱,故而起了轻视之心,想要夺回开阳,将我们驱逐出琅邪国。」

    荀彧将帛书扔在了案几上,一针见血戳破泰山军南下意图。

    夏侯惇面露怒色,冷哼道:

    「当初孟德二伐徐州,此贼畏孟德如虎,稍作抵抗便弃开阳北遁。」

    「现下他却狗胆包天,敢主动来攻,我们当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左右留守诸将,皆是愤愤不平。

    这时,长子夏侯充却道:

    「我留守兵马不过一千五百馀人,臧霸此贼却有近八千馀人,敌我兵力实为悬殊。」

    「父亲,我们是不是即刻派人往郯城,请求伯父抽调部分兵力回援。」

    夏侯惇捋髯沉吟不语,显然也正有此意。

    「万万不可!」

    荀彧却斩钉截铁否定,正色道:

    「主公本就兵力不足,攻打郯城之兵,不过五千馀人而已,乃是要趁着大破陶谦,士气正盛之时,一鼓作气拿下郯城。」

    「我们能否取徐州安家,皆系于此战!」

    「当此关键时刻,我们岂能向主公求援,逼得主公分兵?」

    夏侯惇神色一凛,旋即权衡出利弊,求援的念头就此打消。

    夏侯充却叹了口气,无奈道:

    「文若公言之固然有理,可开阳城乃我们屯粮之所,又留有我曹氏夏侯氏近半数子弟,倘若有所差池,郯城那五千将士,定然是军心瓦解。」

    听得儿子所言,夏侯惇又是一凛,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

    荀彧却自信一笑,捋髯说道:

    「徐州诸股势力中,以刘备军战力最强,陶谦的徐州兵次之,臧霸等泰山群寇最弱。」

    「故其兵力虽号称八千,实则战力羸弱,根本不足为惧。」

    「士卒羸弱,则臧霸必不敢分兵围城,以防被我军各个击破。」

    「故彧料臧霸自沂水南下后,必会于沂水西岸立营,集中兵力攻我东门一线。」

    「我军则可将重兵部署于东门,以逸待劳,据城坚守,彧料那臧霸无能为也!」

    听得荀彧分析,夏侯惇脸上阴云渐散。

    回想起曹操两伐徐州时,臧霸泰山军流寇式的拙劣表现,荀彧的评价确实没冤枉他们。

    「文若言之有理,如此看来,以我一千五百馀兵马,未必不能守住开阳城。」

    夏侯惇微微点头,忽然又想到什麽,抬手向北一指:

    「臧霸不足为惧,可若是那刘备回师开阳,文若你可想过该如何应对?」

    一提到刘备,堂中众人皆是警惕心起。

    此时兖南皆已归刘备所有,泰山道南面华县,费县也被张飞趁势攻取。

    刘备若要救陶谦,完全有可能走泰山道入徐北攻开阳,给曹操来一个釜底抽薪。

    今日之刘备,可不是当初之刘备啊。

    谁敢再轻视之?

    「据我细作来报,吕布现下已挥师南下,直扑昌邑而去,必是为收取兖南诸郡国。」

    「刘备虽先救孔融,后救陶谦,颇有几分豪义之风,然则吾观其染指兖州之举,猜想其必非屈居人下之辈,实是心怀几分雄心。」

    「我就在想,刘备的豪义,当真到了不顾自己地盘得失也要来救陶谦,这般舍己为人的地步了吗?」

    荀彧洋洋洒洒一番剖析后,满含深意的目光望向夏侯惇。

    夏侯惇蓦然被点醒,嘴角钩起讽刺,重重点头:

    「文若言之有理,此人不过一平原相,如今好容易窃得数郡立足之地,怎可能舍之不顾来救陶谦?」

    「如此看来,我们确实不必担心刘备来袭,只管集重兵于东门一线,全力对付臧霸便是!」

    荀彧不语,只轻捋细髯,举手投足间弥散筹谋帷幄之势。

    两人商议已定,夏侯惇遂扫向诸将:

    「文若所言方略尔等都听到了,速去做准——」

    话音未落,一亲卫携一封书信匆匆而入,声称是刘备派信使前来,带来了荀彧千金荀兰送来的家书。

    夏侯惇脸色微变,目光急瞥向荀彧。

    荀家千金荀兰,他当然知道是谁。

    那是荀彧长女,原本曹操要为曹昂求娶,以为曹操和荀氏联姻,可说是他的准侄媳妇。

    只是这荀兰及其弟荀恽,以及其伯荀衍,皆在兖州南撤之时失散,至今生死未卜。

    却为何忽有家书给荀彧?

    还是刘备信使送来?

    夏侯惇眼眸飞转,心中立时掠起一丝不祥预感。

    荀彧盯着那道书信,却是心情复杂,惊喜的眼神中又夹杂着几分不安。

     迟疑片刻后,暗吸一口气,还是将书信接过。

    荀彧缓缓拆开,只看过几眼,脸色不禁一变。

    他这表情变化,立时引起了夏侯惇警觉。

    「唉~~」

    荀彧叹了口气,一言不发,将那书信收了起来。

    夏侯惇疑心更浓,忍不住问道:

    「文若,令爱信中说了什麽,她莫非是落在了刘备手中?」

    荀彧瞥了夏侯惇一眼,明显从其眼神语气中,感觉出了几分猜疑意味。

    没办法啊,若兖州不失,夏侯惇对荀彧自然是绝对信任。

    可现在不一样了,荀彧的子女亲眷,大概率是落在了刘备手中。

    有此牵绊,纵然荀彧高风亮洁,当真还能恪守本心,信念不生动摇吗?

    夏侯惇不敢赌,故而急于想知道荀兰那封家书中写了什麽。

    莫非是在替刘备招降荀彧不成?

    「元让既然想知道,自己看吧。」

    荀彧为免「作贼心虚」之嫌,索性将那家书递给了夏侯惇。

    夏侯惇犹豫了半晌,还是冒着对荀彧不敬的风险,将那书信接了过来。

    初一看,夏侯惇暗松了口气。

    这只是封报平安的家书。

    那荀兰在信中称,伯父荀衍和弟弟荀恽皆还活着,为刘备以礼相待,请荀彧无需担心他们安危。

    这位荀家千金,只字未提招降荀彧。

    就在夏侯惇如释重负,有些后悔不该对荀彧表现出猜疑时,眼眸却蓦然一聚。

    荀兰在信末,竟称已委身于边哲!

    边哲…这不是那个害的自家大侄子曹昂,瞎了一只眼睛的边氏馀孽吗?

    这小子,果然投奔到了刘备麾下!

    更令夏侯惇震惊的是,自己这位准侄媳妇,竟然还委身给了这个边哲?

    奇耻大辱啊!

    「这个边氏馀孽,安敢如此羞辱孟德!」

    「还有刘备这个织席贩履之徒,这定是他所安排,有意折辱孟德,羞辱曹家!」

    「此二贼,吾誓杀之~~」

    夏侯惇勃然大怒,拍案怒骂起来。

    荀彧不作声,只是眉头深凝,一言不发。

    咆哮过后,夏侯惇稍稍冷静了几分,目光射向了荀彧。

    「文若,你——」

    话到嘴边,夏侯惇却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怎麽问?

    文若啊,你兄弟子侄都在刘备那边,女儿都跟那边氏馀孽喜结连理了,你还会对孟德忠心耿耿吗?

    这话若真问出口,那可就捅破了窗户纸,公然表明了对荀彧的猜疑之心。

    「主公对彧推心置腹,彧对主公自是志如金石,元让勿需多虑。」

    荀彧知夏侯惇想问什麽,索性表明心志,以安其心。

    夏侯惇脸色略显尴尬,只得讪讪笑道:

    「文若误会了,吾知你与孟德肝胆相照,又怎会质疑你的心志。」

    「我只是,只是…」

    夏侯惇毕竟一武夫,非是伶牙俐齿之辈,一时间不知如何搪塞。

    气氛一时略显尴尬。

    「臧霸兵临城下在即,儿以为,我们还是商议一下守城的细节吧。」

    夏侯充见气氛不对,忙是出言打起了圆场。

    夏侯惇连连称是,顺水推舟叫拿来地图,铺展在了案几上,假意虚心的向荀彧请教。

    「唉~~」

    荀彧心下暗自一叹后,只能强作无事,指点着地图谋划起来。

    …

    三天后,开阳城以西,武水。

    昏暗的晨光下,数百艘船筏,自武水上游疾驰而至。

    船筏即刻靠岸,数以千计的刘军士卒,争先恐后下船登岸。

    「终于回来了…」

    刘备立马扶剑,远望着那座琅邪国治所长,发出一声轻声感慨。

    五千人马自离昌邑,会合了张飞所部,自武水登船昼夜兼程南下。

    三日疾行,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徐州。

    这一刻,刘备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亲切和兴奋。

    「兄长,俺已打探清楚了,那臧霸果然率八千兵马南攻开阳。」

    「现下那帮泰山寇,背靠沂水以西立营,已猛攻开阳多日。」

    「城中曹军大多数皆在东城一线,西门守军不足百馀人,全都被军师算对了啊!」

    飞奔而来的张飞,满面激动的叫道。

    「玄龄真乃神人也!」

    刘备一声由衷赞叹,尔后战意狂燃,拔剑一指:

    「传吾之命,七千兵马尽数登岸,一鼓作气自西门攻入开阳!」

    「还是老规矩,曹氏夏侯氏格杀勿论!」

    「为军师报仇雪恨,为徐州数十万冤魂讨还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