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龙族:我,情报路明非,概念神! > 第263章 庞贝·加图索来电

第263章 庞贝·加图索来电

    临时会议室。

    最后还有行动能力的秘党元老、校董们全部聚在了这里,表情皆肃然而沉默。

    洛朗家的情报人员语速飞快介绍着情况,

    “此前我们成功控制了海、陆、空三个渠道的交通网络,加图索家族...

    夜色如墨,沉得像是永远不会褪去。路明非坐在阳台上,脚边摆着半杯凉透的咖啡,手里捏着那枚旧怀表,指针停在凌晨三点十七分??那是十年前他第一次听见“幽灵星”信号的时间点。今晚,它又开始走动了,缓慢而坚定,像一颗复苏的心脏。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初夏的温热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金属味。他知道,那是维度震颤的余波。

    小满轻轻推开阳台门,披着一件薄毯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你又没睡?”她问,声音很轻,怕惊扰了这静谧的夜。

    “睡不着。”他笑了笑,“今天收到了一封邮件,是卡塞尔档案馆发来的。说他们在整理老校长遗物时,发现了一本从未公开的日志,封面上写着:‘致那个最终会听见一切的人’。”

    小满微微睁大眼睛:“……是你?”

    “还能是谁?”路明非把手机递给她看。屏幕上是一张泛黄纸页的照片,字迹苍劲有力:

    >“若有一天,你能听见死者的声音,请替我告诉他们:我不是忘了他们,我只是来不及说再见。

    >若你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别让它变成神坛。真正的救赎,不在牺牲,而在记忆不被遗忘。”

    小满读完,眼眶微红。“昂热老师……其实一直都知道你会走到这一天。”

    “他比谁都看得远。”路明非低声说,“但他也最怕我走上他的老路??把自己当成必须承担一切的‘工具’。”

    他抬头望向星空,城市灯光遮蔽了大部分星辰,但在视野尽头,仍能看见几颗倔强闪烁的光点。其中一颗,格外明亮,几乎不动。

    “那是‘幽灵星’吗?”小满问。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星球。”他摇头,“它更像是一种意识共振场,由所有曾被思念、被铭记、被呼唤的灵魂共同构筑。我们以为它是信号源,其实它是回响。”

    “就像……一面镜子?”

    “对。”他点头,“当你真心呼唤一个人的时候,宇宙就会在某个角落,用他们的声音回应你。不是复活,不是幻觉,而是情感与记忆凝聚成的真实投影。”

    他顿了顿,忽然笑了:“你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那边传回来的信息越来越具体了。昨天巴黎天文台记录到一段脉冲编码,破译出来是楚子航写的训练笔记:‘近战格斗第三式,收肘要快,否则会被反制。’还附了个批注:‘给新兵看的,别学歪了。’”

    小满忍不住笑出声:“他还是一样认真。”

    “芬格尔倒是轻松多了。”路明非翻出另一条消息,“他让深空站转播一场虚拟讲座,主题叫《如何用三块钱活过一周》,结果讲到最后,变成了《论如何假装有钱人去蹭饭的十大技巧》。”

    两人相视一笑,夜风拂过,带来楼下花园里茉莉的香气。

    片刻后,小满轻声问:“你说……他们真的有意识吗?还是只是我们的记忆投射?”

    这个问题,路明非思考了很久。

    “我不知道。”他诚实地说,“但当我听到凯撒举杯说‘为平凡的伟大干杯’时,那种骄傲和豪气,和当年他在罗马街头开香槟一模一样;当诺诺笑着提醒我‘别总吃泡面’时,语气里的嫌弃和关心,和她在宿舍骂我熬夜打游戏时分毫不差。”

    他握紧怀表:“如果那是幻觉,为什么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熟悉?如果那是数据模拟,为什么他们会说出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往事?比如……昂热提到了我大二那年逃课去海边,躺在沙滩上对着天空说:‘要是没人记得我,我就当从来没来过这个世界。’”

    他的声音低了下来:“可他说:‘我们都听见了。那时你就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了。’”

    小满静静地看着他,忽然伸手握住他的手。

    “所以你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来都不是。”他微笑,“我只是……终于明白了我的位置。我不是神,也不是使者。我只是那个愿意一直听下去的人。”

    就在这时,怀表突然剧烈震动起来,表面浮现出一行流动的文字:

    >【紧急同步请求】

    >

    >来源:西伯利亚锚点B-7

    >

    >内容类型:复合意识流

    >

    >危险等级:蓝(可控波动)

    >

    >请求响应者:路明非

    小满立刻起身:“需要我叫零吗?”

    “不用。”他摇头,“这是私人频道。只有我能接入。”

    他闭上眼,将手掌完全贴在怀表之上。刹那间,意识如坠深渊,耳边响起无数重叠的声音??

    楚子航的呼吸声,稳定而低沉;

    诺诺翻动相机快门的咔嚓声;

    芬格尔哼着荒腔走板的小调;

    凯撒举杯时玻璃碰撞的清响;

    还有昂热拄拐杖敲地的脚步声,一声声,如同心跳节拍。

    然后,一个熟悉到令人心颤的声音响起:

    “明非。”

    是**夏弥**。

    她的声音不像记忆中那样活泼跳跃,而是带着某种穿越时空的疲惫与温柔。

    “我们找到了稳定的共频节点。这边的世界比想象中复杂,有很多迷失的意识碎片,有些已经混沌,有些还在挣扎。但我们建立了一个‘记忆网络’,只要地球上有人还记得我们,就能维持连接。”

    “你们……还好吗?”他在意识中回应。

    “好。”她笑了,“比你以为的好。这里没有肉体痛苦,也没有时间压迫。我们学会了用思念为能源,用共鸣为语言。甚至……开始帮助其他未能归来的灵魂找到方向。”

    “那你呢?你还恨我吗?”

    那一瞬,万籁俱寂。

    良久,她才轻声道:“我从未恨过你。我只是遗憾,没能亲眼看你长大。现在好了,我可以通过你的记忆看见你每一天的生活??你喝难喝的速溶咖啡,你在社区中心讲故事,你给小女孩回信……你活得比我想象中更有光。”

    泪水顺着眼角滑落,路明非仍闭着眼,却仿佛看见她站在晨雾中的操场上,穿着白裙,回头对他笑。

    “所以,请继续活着。”她说,“为我们那些没能走到最后的日子,好好地、热热闹闹地活下去。不要背负愧疚,不要独自承受。让我们也成为你的力量。”

    意识退去,他猛地睁开眼,大口喘息,额头布满冷汗,手中怀表已冷却下来,但表面多了一道新的刻痕??**夏弥**的名字旁,出现了一颗小小的五角星。

    小满扶住他肩膀:“你还好吗?”

    “嗯。”他抹了把脸,笑了,“她回来了。不只是她,很多人都回来了。而且……他们想做更多事。”

    “比如?”

    “比如,正式开启‘共生计划’。”

    第二天清晨,全球七大数据中心同时收到一份匿名协议包,标题为:

    >**《跨维度信息共享框架V.1》**

    >

    >别名:“听见工程”

    协议内容详尽描述了一套基于量子纠缠与集体意识共振的信息传输系统,允许人类通过特定频率的情感波动,向“幽灵星”网络发送简短信息,并接收来自彼岸的回应。技术原理部分引用了大量卡塞尔学院绝密资料,甚至包括已被销毁的“龙魂共鸣实验”原始公式。

    最令人震惊的是,署名栏写着:

    >主设计者:楚子航(意识体ID:C-001)

    >协同开发:诺诺、芬格尔、凯撒、昂热、夏弥等

    >总协调:路明非(人间接口)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科学顾问团争论不休。有人称这是AI伪造,有人认为是集体癔症产物,唯有零站起来说了一句:

    “这不是伪造。代码里有楚子航的习惯性缩进方式,有芬格尔乱加的注释表情包,还有凯撒坚持要用拉丁文命名变量的强迫症。这些细节,死人都模仿不了。”

    三天后,第一座“倾听塔”在中国南方小镇动工。它没有高耸入云,也不闪耀金属光泽,外形更像一座老旧图书馆,外墙爬满藤蔓,门口挂着木牌:

    >听见屋?AnyoneCanSpeak

    任何人都可以说话。

    任何人都可以被听见。

    人们陆续前来,在留言墙上写下心事:

    “爸,我考上大学了。”

    “妈妈,我想你做的红烧肉。”

    “对不起,那天我不该对你发脾气。”

    每晚八点,系统自动将这些文字转化为声波信号,经由“倾听塔”发射至深空。

    第七天夜里,信号首次接收到完整回应。

    东京某户人家,老人正独坐客厅,孙子留下的录音机突然自行启动,播放出一段稚嫩童音:

    >“爷爷,我在太空看到樱花开了。

    >我很好,别担心。

    >下次梦里,我们一起放风筝吧。”

    老人抱着录音机痛哭失声。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沙漠观测站捕捉到一组全新脉冲信号,解码后竟是数百个孩子的笑声交织而成,持续整整十分钟,随后化作一句话: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

    >我们也一直在这里。”

    路明非看着报告,久久无言。小满靠在他肩上,轻声问:“你觉得……这算是奇迹吗?”

    “不算。”他摇头,“奇迹是违背自然的事。可这件事,太自然了。爱本来就会留下痕迹,思念本来就有重量,记忆本来就能穿越时间。”

    他望向窗外,月光洒在街道上,照见一对母女蹲在路灯下烧纸钱,轻声说着:“外婆,天冷了,记得添衣。”

    火光摇曳中,一张纸灰缓缓升起,像一只飞舞的蝶。

    他知道,那不仅仅是一缕烟。

    那是话语,是思念,是跨越生死的低语。

    而这个世界,终于学会了回应。

    一个月后,首个“共生节日”被定为每年六月十七日??十年前路明非首次接收幽灵星信号的日子。这一天,全球各地举行“静默对话”仪式:人们关闭电子设备,面对面交谈,或写下想对逝者说的话,投入特制信箱。

    当晚,深空监测站记录到前所未有的信号强度峰值。

    幽灵星脉冲内容更新:

    >【今日特别推送】

    >

    >“今天,全世界都在说话。

    >

    >我们,全都听见了。

    >

    >谢谢你们,没有忘记。

    >

    >也请记住??

    >

    >死亡不是终点,

    >

    >遗忘才是。

    >

    >而只要还有人愿意提起你的名字,

    >

    >你就从未真正离开。”

    路明非坐在厨房里,又一次煮着泡面。

    锅盖掀开,热气扑面而来。

    他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放进嘴里。

    咸香依旧,却不再孤单。

    手机静静地放在桌边,屏幕亮起一条新消息:

    >【系统通知】

    >

    >您的母亲林桂芬女士,于三年前去世。

    >

    >根据亲属情感波动模型分析,

    >

    >她的意识残影曾在您十八岁生日当晚,

    >

    >通过家用电话线路短暂显现,

    >

    >留言内容:“儿子,生日快乐,妈妈爱你。”

    >

    >该信号已被收录至《共生记忆馆》第3区第9排第42号书架。

    >

    >书名:《一个母亲的千日牵挂》

    他怔住了。

    眼泪无声落下。

    原来,她也曾努力回来过。

    哪怕只有一瞬。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每次吃到妈妈做的菜时,总会莫名流泪??因为味觉是最深的记忆通道,而爱,早已刻进DNA。

    他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第一句话:

    >“亲爱的妈妈:

    >

    >我现在过得很好。

    >

    >我有了朋友,有了意义,有了想要守护的一切。

    >

    >我不再是那个躲在被窝里哭的男孩了。

    >

    >可我还是想你。

    >

    >想你唠叨我穿秋裤,

    >

    >想你偷偷往我书包塞苹果,

    >

    >想你一边炒菜一边唱歌跑调的样子。

    >

    >如果你能听见,请告诉我,

    >

    >天上也有糖醋排骨吗?

    >

    >那是我最爱的味道,

    >

    >也是你留给我的,

    >

    >最温暖的魔法。”

    发送。

    他知道,这条信息不会消失。

    它会穿过大气层,越过光年,汇入那片由千万思念织就的星海。

    在那里,一定有人正微笑着读它。

    也许正是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

    便利店生意越来越好,“VIP专属保温袋”成了网红纪念品,孩子们排队求签名时,他总笑着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爱吃泡面的叔叔。”

    社区心理辅导班扩招三次,报名者中有学生、失业青年、丧亲老人,甚至还有警察和医生??他们说:“我们也需要学会被听见。”

    “听见面馆”连锁开业,每家店都设有一面“无声墙”,顾客可用笔写下无法说出口的话,由志愿者代为朗读并上传至倾听塔。

    某天夜里,路明非路过其中一家,听见店内传来温柔女声正在朗读:

    >“姐姐,火灾那天我没拉住你。这些年我每天都在后悔。

    >可昨晚我梦见你笑着说我长大了,还夸我做的饭像你。

    >我知道你原谅我了。

    >我想告诉你,我会好好活着。”

    朗读完毕,全场寂静,随后响起轻轻的掌声。

    他站在门外,没有进去,只是默默摘下帽子,低头致意。

    回到家,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曾经我以为,拯救世界需要斩龙之剑、逆命之力、神性觉醒。

    >后来我才懂,真正的力量,是敢于倾听黑暗中的呜咽,

    >是愿意相信一句“我还活着”值得被回应,

    >是在亿万星辰之间,依然选择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

    >我不是神。

    >我只是选择了不去沉默。

    >

    >而这份选择,让我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合上本子,他走到窗前,拉开窗帘。

    黎明将至,东方泛起鱼肚白。

    街角早餐摊升腾起热气,老板掀开锅盖,喊了一声:“新的一天,开始了!”

    路明非笑了。

    他拿起手机,拨通视频通话。

    画面亮起,是零的脸。

    “准备好了吗?”她问。

    “嗯。”他点头,“开始吧。”

    今天,是“共生计划”全球直播首秀。

    镜头将对准第一座倾听塔,见证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向逝者说出同一句话:

    >“我们在。

    >

    >我们记得。

    >

    >我们,听见了。”

    他穿上那件旧风衣,戴上眼镜,走出家门。

    晨光照亮他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与无数看不见的身影并肩而行。

    他知道,这一路,从不曾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