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 第382章 破晓计划(下)

第382章 破晓计划(下)

    “没问题!”杨春元立刻答应“您的实验数据,我们会派专人来运,您的助手,我们会按照同样的待遇安排。”

    佩尔斯见迈特纳签了字,也拿起笔,在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也加入。我希望能主导临界质量的计算小组,还需要从剑桥大学调两个同学过来当助手。”

    “都没问题!”杨春元抑制住心里的兴奋,伸手和两人握了握“谢谢你们相信破晓计划,相信我们东北军。我保证,你们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戴克俭看到春元公子成功劝服了两个科学家,他也跟着很高兴虽然他并不明白这几位口中说的这些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

    几天后,洛杉矶的阳光格外刺眼。杨春元和戴克俭站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园里,手里拿着迈特纳和佩尔斯的签名确认书,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他刚从柏林飞来,连倒时差的时间都没有,就直奔爱因斯坦的办公室,这是破晓计划的第二道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坎。

    爱因斯坦的办公室在一栋白色小楼里,门口种着几棵棕榈树,树荫下摆着两张藤椅。杨春元推开门时,爱因斯坦正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本《物理学评论》,鼻梁上的圆框眼镜滑到了鼻尖。听到动静,他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带着几分疑惑“您是?”

    “爱因斯坦教授,您好,我是杨春元,来自中国东北军,是破晓计划的协调员。”杨春元躬身行礼“之前我在柏林见过迈特纳教授和佩尔斯先生,他们已经答应加入破晓计划,特意让我带他们的签名确认书来见您。”

    听到迈特纳和佩尔斯的名字,爱因斯坦放下杂志,坐直了身子“哦?莉泽和鲁道夫?他们真的答应了?”

    “是的,教授,这是他们的签名。”杨春元把确认书递过去“迈特纳教授说,她研究铀裂变这么多年,最期待的就是能有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把理论变成现实,佩尔斯先生也说,破晓计划的临界质量研究,需要您这样的权威来指导,他们都在等着您加入,一起推进研究。”

    爱因斯坦接过确认书,仔细看着上面的签名。他当然知道迈特纳的困境,上个月迈特纳给他写过信,说柏林的局势越来越糟。而佩尔斯,他去年在剑桥见过一面,是个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在临界质量计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破晓计划。。。。”爱因斯坦放下确认书,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你们真的有能力支撑这么大的项目?核物理研究不是有资金就行,还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撑。”

    “教授,这点您完全不用担心。”杨春元立刻回答“我们已经在大兴安岭选好了基地地址,下个月就启动建设,配备从德国克虏伯工厂进口的防辐射建材,铀矿方面,辽宁海城、吉林通化的矿场已经完成勘探,下个月就能开采,预计每年能产出10吨铀矿石。设备方面,我们从西门子订购了10台高精度离心机,从美国通用电气买了高压电源,明年年初就能运到东北。”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照片,推到爱因斯坦面前“这是海城铀矿的勘探照片,您看,这是铀矿石的样本检测报告,品位在0.3%以上,比比利时属刚果的铀矿还高。我们还从德国挖了多名工程师,从美国雇了建筑团队,确保基地能按时完工。”

    爱因斯坦拿起照片,仔细看着,眉头渐渐舒展。他突然想起了去年在柏林的经历,当时纳粹在街头焚烧犹太书籍,他的相对论被斥为“犹太异端学说”,那一刻他就知道,德国再也不是他能安心做研究的地方。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虽然向他发出了邀请,但美国国会对核物理研究并不重视,上个月他向国会申请研究经费时,对方还以“用原子核释放能量是天方夜谭”为由,直接驳回了他的申请。

    “美国确实是个安全的地方,但教授,您留在这里,能做什么呢?”杨春元的声音放得更柔,“普林斯顿能给您的,只是一间办公室、一群学生,您的理论只能写在论文里,永远无法变成能保护自己,保护更多人的东西。但破晓计划能给您的,是一个把E=mc2变成现实的机会,您可以主导理论研究,指导迈特纳教授做裂变实验,帮助佩尔斯先生计算临界质量,您的名字,会和‘人类第一颗实用核武器’紧紧绑在一起,这难道不是您一直想做的事吗?”

    爱因斯坦沉默了。他想和这些优秀的人才一起开启核物理的新时代。

    “资金和安全,你们能保证吗?”爱因斯坦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松动。

    “完全能保证!”杨春元立刻回答,“破晓计划的经费由杨氏制药全额承担,每年1000万大洋,绝不拖欠。您的年薪,我们开到80万大洋,还会为您和家人准备带温室的别墅,东北冬天冷,但别墅里会装德国进口的暖气,您不用受冻。

    安全方面,基地周围会部署2000人的安保部队,配备从德国进口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基地半步。您的家人,我们会派专机接到东北,配备24小时保镖,确保他们的安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教授,迈特纳教授和佩尔斯先生下周就会从柏林出发去东北,他们说希望能在基地开工前,和您一起讨论理论框架。如果您愿意加入,我们可以安排专机接送您,您不用挤普通航班,还能随时调整行程。”

    爱因斯坦看着窗外的棕榈树,沉默了很久,终于缓缓开口“好,我答应加入破晓计’。但我有两个条件:第一,基地里要建一个专门的理论物理实验室,配备最好的图书和计算设备。第二,我要能自由发表研究成果,不被任何政治因素干扰。”

    “没问题!”杨春元兴奋地站起来“您的条件我们都答应!理论物理实验室会按照您的要求建设,您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帮您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您放心,破晓计划只谈科学,不谈政治。”

    爱因斯坦点了点头,拿起笔,在破晓计划的参与确认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看着那熟悉的签名,杨春元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破晓计划的核心理论团队,终于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