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 第397章 奖牌

第397章 奖牌

    “长春,过来再试一次起跑节奏。”李振中的声音打断了刘长春的思绪。这位曾在德国学习田径训练的教练,总说“专业的事得用专业的法子”,从集训时起,就拿着秒表掐着刘长春的每一次起跑反应。

    0.15秒、0.14秒、0.13秒,一点点抠着细节。刘长春走到画好的起跑线上,双脚前后分开,双手撑地,耳朵里只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注意重心往前压,发令枪响别慌,先迈左腿。”李振中说着,举起了手中的信号枪。

    “预备”刘长春的肌肉瞬间绷紧,像拉满的弓弦,直到“啪”的一声脆响,他几乎是贴着地面冲了出去,步频快得带起一阵风,身后的沈嗣良忍不住喊了声“好”

    张太生站在一旁看着,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是前一天刚从沈阳发来的,少帅在里面特意嘱咐“务必保障运动员状态,输赢是其次,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骨气。”

    张太生肩上扛着两层担子,既要照顾好队员的衣食住行,还要应对外媒的追问。前几天有美国记者问他“中国为何只派短跑选手参赛”,张太生指着训练场上的刘长春,语气坚定“我们派出的是最能代表中国速度的人,也派出了最能代表东北精神的团队。”

    七月十二日,男子800米预赛率先结束,于希渭最终止步小组第四,没能晋级决赛。赛后他没多说什么,只是走到刘长春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我在看台上给你加油。”刘长春点头,看着于希渭泛红的眼眶,想起集训时两人一起在跑圈的日子,心里更添了几分劲,他不仅要为自己跑,还要为于希渭,为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跑。

    七月十三日上午,男子100米预赛如期而至。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的看台上坐满了观众,沈嗣良特意在观众席前排挂了一面国旗,张太生和周淑清站在国旗旁,两名东北军士兵挺直了腰板,像是在守护什么珍贵的东西。刘长春站在第五道起跑线上,身上穿着胸前绣着的“中国”二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李振中走到他身边,最后叮嘱了一句“别想输赢,就想训练时的节奏,你能行。”

    发令枪响前的几秒钟,整个体育场突然安静下来,刘长春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集训时的晨光,无数学生和国人的加油助威,想起家中的亲人,所有的画面都化作一股劲,顺着他的手臂传到指尖。

    “各就各位。。。预备。。”当发令枪的脆响划破空气,刘长春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前30米,他紧紧跟在第一道的美国选手身后,步频快得几乎看不清脚影,到了50米处,他突然加快摆臂速度,身体微微前倾,一点点拉近和美国选手的距离,70米时,他已经和对方并驾齐驱,看台上的华人观众瞬间沸腾,沈嗣良举着国旗大喊“刘长春,加油”,声音都有些沙哑。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刘长春几乎是踉跄着停下来的,他大口喘着气,回头看向计时器,10秒8!当裁判举起“小组第一”的牌子时,张太生第一个冲下看台,紧紧抱住他“好样的!你晋级决赛了!”周淑清递过一瓶温水,眼里闪着泪光“我就知道你能行,刚才我手都攥出汗了。”

    刘长春接过水,看着围过来的代表团成员,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如果不是这支东北军组建的团队,如果没有那十万大洋的资助,他或许连洛杉矶的赛场都踏不上,更别说站在预赛第一的位置上。

    七月十五日的决赛,成了整个洛杉矶的焦点。纪念体育场座无虚席,连看台上的过道都站满了人,沈嗣良把国旗举得高高的,张太生带着代表团成员坐在前排,于希渭手里拿着一个写着“刘长春,雄起”的牌子,眼神里满是期待。

    刘长春站在第四道起跑线上,身边是五位来自欧美国家的顶尖选手,他们的平均身高比刘长春高出半头,可刘长春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怯意,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中国。

    发令枪响的瞬间,刘长春的起跑反应达到了0.11秒,几乎是全场最快。前20米,他冲到了第三的位置,40米时,他紧紧跟在史密斯和德国选手穆勒身后,三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看台上的无数的华人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沈嗣良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却还在不停地喊“加油”,周淑清双手合十,嘴里默默祈祷着。60米处,穆勒突然加速,超越了史密斯,跑到了第一的位置,刘长春紧随其后,一点点拉近和穆勒的距离。

    最后30米,是整场比赛最紧张的时刻。史密斯突然发力,重新回到第一,穆勒紧紧跟在后面。刘长春咬着牙,摆动双臂的速度快得带起风,每一步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距离终点线还有10米时,刘长春差一点超越了穆勒,跑到第二的位置,可穆勒的速度实在太快,始终保持着微弱的领先。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刘长春几乎是瘫倒在跑道上,他抬起头,看向计时器,10秒7!

    当裁判宣布“第三名,中国,刘长春”时,整个体育场瞬间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沈嗣良举着国旗冲下看台,张太生、李振中、周淑清和于希渭也跟着跑过去,两名东北军士兵把刘长春扶起来,眼里满是骄傲。当铜牌挂在刘长春脖子上时,他突然对着国旗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这枚铜牌,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

    颁奖结束后,外媒纷纷围上来采访刘长春,沈嗣良在一旁当翻译。有记者问他“是什么支撑你跑到现在”,刘长春指了指身边的代表团成员,又摸了摸胸前的铜牌“是我的团队,家人,是我的祖国。我想让全世界知道,就算我们身处困境,中国人也能在奥运赛场上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