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宿敌婚嫁手册 > 分卷阅读193

分卷阅读193

    到凌春潇守着章晗玉用饭。

    章晗玉边吃边问:“家里好不好?”

    凌春潇如实道:“三叔父三叔母身子骨都好。云娘听说了你的事,担心地睡不着。珺娘劝她说,燕雀逐草籽,鸿鹄自有志。长嫂决意这么做,定然有她的道理。三叔母又出城给你上香了。”

    “长兄说你在大理寺狱住得尚可,家里都不放心,托我来看看长嫂这里缺什么。”

    章晗玉边动筷边道:“还喊长嫂呢?两家合离之事,入宫过了明路,你们长兄总该跟家里说了。”

    说起两家合离,凌春潇脸上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凌、章两姓合离,章晗玉第二日敲响登闻鼓,为章家鸣冤翻案之事,早哄传遍了京城。

    “长嫂……你是不是早就想替章家翻案了?敲登闻鼓之前先想方设法合离,两家解开姻缘结,免得拖累了凌氏。”

    “三叔父天天念叨着,之前误会了你,还以为长嫂私逃巴蜀那么远,真打算跟凌家合离。长嫂和长兄认识多年,情分深厚,合离只是不肯拖累凌家。”

    凌春潇心潮汹涌:“长嫂……”

    章晗玉正喝着汤,边喝边听。喝完了放下汤碗,“你们都这么想?想多了。”

    她淡定地道,“情分或许有,但我是真的想跟你们长兄合离。”

    凌春潇:……………………

    凌春潇哑口无言,章晗玉边吃边闲谈。

    “你们长兄答应合离之后,我才想到,可以敲登闻鼓啊。”

    “之前总觉得不能。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

    起心动念,其实也就在一瞬间。

    凌凤池若坚决不肯合离,他在前头拦着,合离的念头,将成为今生又一个难以实现的遗憾和执念,困住她进退不得的又一层囚笼。

    他却助她斩断了囚笼。

    她此生从未如此轻易地实现过一个念头。

    以至于从巴蜀回京的路上,半个多月,她日夜陷入茫然,总觉得不真实。

    牢牢箍在身上的一层又一层的无形囚笼,一旦脱落了一个,其他的跟随脱落,也就顺理成章。

    巴蜀回程时还一片模糊的前路,等她回京时,突然在眼前无比清晰起来。

    敲响登闻鼓那一日的惊心动魄,在章晗玉自己嘴里再提起时,又是一副云淡风轻、不过如此的口吻了。

    “当前的时机,算不上最好,却也不算最坏。我就去敲了。”

    章晗玉用完午食,喝了口茶,把食盒重新盖上,递回六郎手里。

    “多谢探望。多谢云娘、珺娘挂怀。”

    “回去告诉三叔父,别把我想太好。把我想得太好,他以后迟早会疯。”

    “替我谢谢三叔母。以后若再上香祈愿,不必替我祈福了。我个人的福祸非由上天定夺。”

    她想了想,“给地下安眠的章家人多点一盏长明灯罢。”

    *

    头顶的小窗亮起几个时辰,又暗了下去。

    当晚掌灯后,凌凤池提着食盒探望。

    章晗玉打开食盒就笑了。

    “这不是惜罗做的晚食。从哪家酒楼直接提来的?”

    四个热菜,两个冷碟,一汤两饭。确实是从京城出名的酒楼买来的招牌菜。

    “来不及回家。半道临时停车买来,饭菜应不会有问题。”

    凌凤池自己也未用晚食,两人就在牢房里对坐,铺开碗碟用饭。

     凌凤池和她讲起这两日三司会审的进展。

    章家旧案影响深远,除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三公九卿、政事堂诸相都有参与。

    “姚相支持翻案。韩相担心动摇国本,还在斟酌。我在极力劝说韩相支持。”

    “御史大夫明确表示,章家翻案与否,以证据为准。”

    “三公态度暧昧。”

    司徒、司空、太尉,三公都是七十多岁的朝中老臣了,大半辈子声名,不愿晚节不保。

    “三公都是亲身经历了废太子案的的先帝老臣。当时他们未发声,二十年后,更不可能发声。晗玉,一旦三公明确反对翻案,案子情形很有可能急转直下。”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i????u?????n?Ⅱ???Ⅱ?5????????m?则?为?屾?寨?站?点

    “大理寺正在加紧翻查旧档,力求找出章家无罪的证据。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顿了顿。

    章晗玉接下去道:“章家为废太子发声,遭先帝盛怒之下获罪而死。天子之怒,越过律法而雷霆落下,少不得种种逼供手段,甚至扭曲捏造,只求定罪。关于章家获罪的记载,只怕诸多不实。”

    “不错。二十年的时间不短。”凌凤池眉眼间多出几分凝重。

    “落于笔下的记录不见得真。再回头寻找知情人,当年那批参与审讯的官员吏人倒是寻到几个,都支支吾吾不肯多说。”

    “既然已经等待那么久,晗玉,为什么不索性再多等一等。”

    自从当日亲眼见证登闻鼓敲响,这个问题便横亘在凌凤池的心头。

    “再往后拖几年,朝中反对翻案的当事人,比如说……”他停下话头,在地上画了三道,暗示三公。

    “这些老人都不在了。无人拦阻,翻案或许会比眼下更容易。”

    章晗玉摇摇头。太久了。

    “再往后拖个十年八年,朝中反对的老臣固然不在了,当年参与案件的知情人也不剩几个。”

    “所以才要现在敲鼓。”

    巴蜀回京的路上她日夜想了一路,现在倒什么都懒得想了,只悠闲地喝茶。

    “章家知情的嫡支早死绝了,流放去岭南的旁支不知道什么。参与章家案件的知情官吏,现在还剩一些。再过十年,再难找到活着的人证。翻案只会越来越难。”

    章晗玉悠悠地想了一会儿,又道:“等待消磨志气。”

    再过十年八年,她自己年纪也大了。

    “我与凌相不同,一直都在拐弯抹角,一直都在隐藏躲避。习惯了走弯路,不习惯走直路。”

    从小到大,一直在等。

    一直在漫长的等待当中,被傅母在身后催逼着,像个无头苍蝇,哪里有缝往哪里钻。朝着前方唯一的目标,孜孜不倦地绕大弯走弯路。

    一路弯弯绕绕走下来,收获越来越多的困惑。

    “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个遍。”她扳着手指感慨。

    ”假冒兄弟,钻营出仕,蹚阉党的浑水……但我最想做什么?我只想给阿父翻案啊。”

    为了所谓的稳妥,所谓最好的时机,一直在拐弯抹角,一直在掩饰真正的目的。

    怕什么呢?

    走了一圈麻花形状的来路,仔细想想,走直路,也没什么可怕的。

    “现在翻案和将来翻案,谈不上哪个更好。但等身上这点年轻的志气消磨殆尽,我不见得有勇气再敲一次鼓了。”

    牢房里回荡着清亮宁和的嗓音。章晗玉继续就着温茶用饭。

    边吃边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