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浩二下班后,习惯性地走进公寓楼下的7-11便利店。
昨晚电视里那抹冰蓝色和“科学补水”的概念还在他脑子里盘旋。
他径直走向冷藏柜,目光扫过熟悉的力保健棕瓶、各种咖啡和果汁。
没有。
他又仔细看了一遍,甚至蹲下来检查底层货架。
还是没有那抹冰蓝色。
“店长,请问有‘脉动’吗?”
山田忍不住问收银台后的店长。
店长是个中年男人,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脉动’?抱歉,暂时没有进货。
是新品牌吗?”
山田有些失望,解释道:“就是昨晚电视广告里那个,蓝色瓶子,说运动后补水的.”
“哦!那个啊!”店长似乎想起来了,“广告是看到了,很特别。
不过我们还没收到货呢,可能过几天吧?”他语气带着不确定。
山田点点头,略显无奈的买了瓶果汁离开。
心里那点好奇和期待,落空了,反而像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有点痒。
东京,涩谷区,一家7-11便利店。
家庭主妇佐藤美惠站在冷柜前,目光仔细扫过一排排饮料。
力保健的棕色小瓶、果汁、可乐.唯独不见昨晚电视里看到的那抹冰蓝色。
“打扰了,”她礼貌地询问店员,“请问有‘脉动’吗?就是那个新出的蓝色饮料。”
店员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抱歉,太太。我们还没收到这款新品。您说的是不是力保健的新包装?”
“不是力保健,”美惠有些失望地解释,“是‘脉动’,昨晚电视里放过的,成分很科学的那种.”
“哦,那个啊!”店员似乎想起来了,“听说快上市了,但我们店还没到货。
您可以过两天再来看看。”
美惠道了谢,走出便利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丈夫今晚又要加班到深夜,她本想买一瓶“脉动”给他试试,缓解一下疲惫。广告里讲得那么科学,田中教授也推荐了类似原理的饮品,结果却买不到。
这种“知道有好东西却得不到”的感觉,让她心里像被小猫挠了一下,反而更想尝试了。
类似的情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的街头巷尾不断上演。
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科普片的专业背书,成功地在目标人群中种下了“认知”和“好奇”的种子。
然而,当消费者带着期待走向终端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暂无此商品”的答复。
这种“认知与可得性”之间的落差,非但没有浇灭热情,反而在悄然发酵。
“越是买不到,越想尝尝看。”
“广告打得那么凶,怎么店里没有?”
“是不是太抢手了?看来真不错”
一种微妙的“饥饿感”和“稀缺感”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滋生。
广告里“科学成分”、“温和提神”、“清爽无负担”的标签,因为暂时无法触及,反而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感和期待感。
“饥饿感”是最好的开胃菜。
陈秉文深知这一点。
他刻意将广告投放提前于大规模铺货,就是要利用这段时间差,让“脉动”的名字和概念先在消费者心中扎根,让期待值拉满。
与三得利补充协议签署的当天下午,陈秉文就带着凌佩仪、李明和赵刚,直奔位于静冈的三得利主力灌装厂。
工厂大门戒备森严。
出示了特别通行证后,一行人才得以进入。
巨大的厂房内,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几条高速灌装线正全速运转。
其中一条线,刚刚切换完毕,正在灌装淡蓝色的液体。
“陈先生,凌小姐,请看这边。”负责对接的工厂经理中岛引着他们走向那条专门灌装脉动的生产线。
这是一条之前处于闲置状态的碳酸饮料线,设备看起来保养得不错,但显然是为含气饮料设计的。
此刻,生产线正处于调试状态,几名技术员正围着核心的调配罐和灌装头忙碌着。
“就是这条线,”中岛介绍道,“按照协议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条闲置线进行改造,用于灌装‘脉动’功能饮料。
它原本用于生产低糖碳酸饮料,基础条件符合非碳酸饮料灌装要求。”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设备,重点落在调配区。
几个大型不锈钢调配罐已经连接好管道,旁边堆放着几桶刚刚从港岛空运过来的、印有“脉动速溶浓缩粉”标识的原料桶。
“浓缩粉到了?”陈秉文问道。
“是的,陈先生,”中岛点头,“昨天下午抵达,已经完成清关和入厂检验。
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根据贵方提供的工艺参数,调试浓缩粉溶解、混合及定量添加系统。”
这时,钟强带着两名陈记的技术骨干快步走了过来。
他们比陈秉文早一天抵达,一直在现场监督改造和调试。
“老板,凌总监。”钟强打了声招呼,随即汇报道,“浓缩粉的溶解性测试已经完成,在设定水温下溶解速度和效果符合预期。
现在正在调试自动计量添加系统,确保浓缩粉与纯净水、糖浆的混合比例精确稳定。”
他指着调配罐旁边新安装的一套精密计量泵和控制面板:“我们加装了这套系统,用于精确控制浓缩粉溶液的注入量。”
陈秉文走近调配罐,看着技术员将一袋浓缩粉倒入特制的预混罐中,加入设定温度的纯净水。
高速搅拌器启动,粉末迅速溶解,形成均匀的淡蓝色浓缩液。
随后,浓缩液通过计量泵,被精确地泵入主调配罐,与经过处理的纯净水混合稀释。
一行人又来到灌装区。
这里原本的碳酸化装置已被拆除,灌装阀也更换为适合非碳酸饮料的无菌冷灌装阀。
技术员正在测试灌装精度和封盖效果。
流水线上,250毫升的PET瓶整齐列队,经过冲洗、灌装、封盖、喷码、贴标、装箱,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自动化程度极高。
“这条线专为‘脉动’调整,目前产能是每分钟600瓶。”
中岛无比自豪介绍道,“我们按照协议要求,优先保障产能。
首批50万瓶,将在36小时内完成灌装,并通过我们的区域物流中心,分送至三大都市圈的核心仓库。”
陈秉文点点头,没有接话。
不得不说,三得利作为日本饮料行业的龙头,其底蕴和实力远超陈记。
眼前这条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每分钟600瓶的吞吐量,意味着单线日产能近百万瓶!
而这,仅仅是三得利众多生产线中的一条,甚至是一条之前闲置、临时启用的线。
这背后代表的产能储备和资本厚度,让陈秉文羡慕的在心中流口水。
陈记目前所有的工厂加起来,日产能也不过几十万瓶。
三得利一条闲置线,就足以碾压陈记现阶段的总和!
他目光扫过庞大的厂房、精密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工人、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体系。
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在这个领域,陈记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挑战者。
连日本三得利这样的巨头,都拥有着陈记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规模、效率和资源。
遑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真正世界级的饮料巨头?
它们的全球生产网络、供应链深度、品牌统治力,恐怕更是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
一股强烈的渴望在陈秉文心中升腾。
“早晚有一天,陈记也要拥有这样的规模,甚至超越它!”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深深扎进他的脑海。
眼前的差距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他不仅要借助三得利的渠道打开日本市场,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吸收、成长。
终有一天,陈记要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品和全球化的布局,建立起不逊于甚至超越这些巨头的实业帝国!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想法,目光重新变得冷静。
羡慕归羡慕,路要一步步走。
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用好三得利这条“大船”,把“脉动”成功送上日本市场的海岸线。
他拿起一瓶刚下线的样品,仔细检查瓶身印刷、封口严密性、生产日期喷码。
“品控流程?”他问。
“严格按照三得利最高标准执行。”中岛立刻回答,“每半小时随机抽检20瓶,检测内容物净含量、糖度、pH值、微生物指标。
所有数据实时记录,可追溯。”
陈秉文点点头,对中岛说:“中岛经理,产能和效率我很满意。
但铺货执行力,同样很关键。
2月10日午夜前,必须完成所有目标点位的首次铺货。
便利店、商超的冷柜陈列,自动售货机的货道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协议标准执行。
我要的是饱和式覆盖,不是点缀。”
陈秉文再次就铺货的问题,提醒中岛。
中岛感受到陈秉文话语中的分量,神情郑重的回应道::“陈先生请放心!
我们抽调了经验最丰富的铺货团队,配备了额外的冷藏运输车辆。
东京都内,我们拥有超过300辆冷藏配送车,可以确保在48小时内,将产品送达协议覆盖的每一家便利店、商超和自动售货机补货点。
所有终端网点的负责人,都已收到总部加急指令,必须为‘脉动’预留指定冷柜位置和货道。”
陈秉文看着中岛的眼睛:“中岛经理,这是三得利向合作伙伴展示其渠道掌控力的时刻。
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后续的合作深度。
我相信三得利的执行力。”
“哈依!”中岛用力点头,“我们一定不负所托!”
离开灌装厂,陈秉文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东京港区,与东宝东和株式会社的宣发团队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