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广告的饱和轰炸,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随着广告在电视上播放的次数越来越多,从黄金时段到深夜重播,从丽的到无线。
“灯等灯等灯”的广告音!
伴随着那句铿锵有力的“脉动,为你注入超能量!”。
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港岛市民的视听。
这种重复的、高强度的曝光,效果开始呈现出一种清晰的递进效应。
港岛中环一家普通的士多店。
老板陈伯正忙着清点刚送到的汽水和啤酒,冰柜里“脉动”原本堆得满满的货位,现在只剩下稀稀拉拉几瓶。
这瓶蓝汪汪、标签上印着闪电符号的“脉动”饮料,刚上市的那一段时间确实火了一阵。
那还是在去年年底。
借着程龙《醉拳》电影大火的光。
电影里,程龙练功间隙痛饮“脉动”的画面,让后生仔们争相模仿,电影散场后总有人拿着“脉动”瓶子出来,陈伯的店里也着实跟着热闹了小半个月。
但那时的“火”,更像是一阵风,刮过就散了。
《醉拳》的热度一降,后生仔们的新鲜劲一过,“脉动”的销量也就慢慢回落下来,虽然比刚上市时强些,但也只能算众多饮料里普普通通的一员,远没有现在这种“一上架就被抢光”的架势。
可这一次,陈伯隐隐觉得不一样了。
不是因为哪个明星,而是因为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
电视里放,电台里播,巴士上印,报纸上登.这声势,比《醉拳》那会儿大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广告里说的什么“牛磺酸”、“提神醒脑”、“告别加班困局”,听着就像那么回事。
看来,陈记这次是下了血本,铁了心要让大家记住这瓶“超能量”饮料了。
他琢磨着,这次“脉动”的火爆,恐怕不会像上次那样昙花一现了。
前段时间一天才卖几瓶,自从那铺天盖地的广告开始,这两天突然火了起来。
正忙着,一个穿着衬衫、打着领带,明显是附近写字楼上班族的年轻人快步走进店里,“阿伯,拿瓶‘脉动’!”
“好嘞,要几瓶?”陈伯麻利地打开冰柜。
“一瓶就好,试试看是不是真那么提神,今天开会开得头昏脑胀。”年轻人付了钱,拧开瓶盖边走边喝。
陈伯看着冰柜里仅剩的一瓶“脉动”,摇了摇头。
这已经是今天上午补进去的第三打了!
往常一天都卖不完一打!
这变化来得太快、太猛了。
广告播出的头两天,还只是零星有人来问、来买,多是抱着好奇试试的心态。
但从第三天开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先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们,午饭后或者下午三四点犯困的时候,三三两两地过来买一瓶。
接着是夜班的的士司机,凌晨交班前来买一瓶提神。
甚至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仔,放学路过也买一瓶,说是“晚上温书精神点”。
购买的理由出奇地一致:提神、醒脑、对抗疲劳。
广告里反复强调的那个“痛点”,精准地戳中了这些人的需求。
陈伯的小店,仿佛成了这场广告风暴的一个缩影。
冰柜里“脉动”的补货频率,从几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一次,再到今天这样半天就要补货。
货架上原本占据显眼位置的其他汽水、果汁,被挪到了旁边,“脉动”则占据了冰柜最醒目的C位。
从广告前的日均几瓶,到十几瓶,再到几十瓶仅仅几天功夫,销量就了十几倍!
而且看这势头,还在往上冲!
陈伯看着空了大半的冰柜格,心里盘算着下午网格员过来的时候得再多进点货。
结果说曹操曹操到。
没过多久,陈记的网格员阿强,蹬着一辆明显比之前沉重许多的三轮车,停在了士多店门口。
“陈伯!货到啦!”
“阿强!今天怎么这么早?”陈伯赶紧迎出来。
“嗨,别提了!”阿强一边麻利地往下搬货,一边抹了把汗,“今天这条线跑疯了!
全是催‘脉动’的!您这要多少?
十打够不够?”
“十打?
不够不够!”陈伯指着空荡荡的冰柜格,“至少十五打!不,二十打!下午可能还要补!”
阿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行!给您搬二十打!”
他手脚麻利地把一箱箱冰蓝色的“脉动”搬进店里,码放整齐。
看着陈伯店里那空了的冰柜和堆成小山的“脉动”箱子,阿强心里感慨万千。
就在半个月前,他跑这条线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那时候,“脉动”虽然也还销的不错,但绝对达不到目前这种程度。
自从那铺天盖地的广告开始轰炸,他这条线上的士多店老板们,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以前是求着他们少送点,现在是追着他多送点、快点送!
“阿强!今天‘脉动’多送几打来!”
“阿强!‘脉动’卖光了,下午能补货吗?”
“阿强!明天给我预留三十打!”
他的三轮车,现在,一大半空间都被冰蓝色的“脉动”箱子塞满了!
他蹬车的次数没变,跑的线路没变,但送的货量翻了十几倍不止!
尤其是“脉动”,从以前一次送一两打都嫌多,到现在一次送二三十打还供不应求!
这背后,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啊!
陈记给网格员的提成,是按送货量算的。
送得越多,提成越高。
以前送一趟“脉动”,提成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呢?
阿强心里计算过,光是上午这半天,他这条线就送出去超过一百打“脉动”!
这提成,抵得上过去小半个月提成总和了!
而且看这势头,明天、后天只会更多!
“陈伯,货给您放好了!下午要是卖得快,随时打送货站电话,我优先给您送!”
阿强搬完最后一箱,拍了拍手,笑呵呵的叮嘱着。
“好!好!辛苦你了阿强!”陈伯也笑着回应。
阿强蹬上沉甸甸的三轮车,感觉脚下格外有劲。
汗水浸湿了后背,但他心里却像喝了冰水一样畅快。
这广告打得值!太值了!
他巴不得这广告再多放几个月,让这“脉动”卖得更疯一点!
这样,他蹬三轮车的轮子,就能转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来。
晚上回家,也能给老婆孩子多买点肉加加菜,或者,说不定早点攒够买房的钱!
阿强哼着小曲,用力蹬着车,向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士多店驶去。
他知道,那里,还有更多的“脉动”、瓶装糖水订单,和更多的提成,在等着他。
就在陈记上下欢欣鼓舞、渠道商和像阿强这样的网格员干劲十足的同时,港岛饮料行业其他玩家的日子,却骤然变得艰难起来。
这股由蓝色旋风带来的压力,实实在在、沉甸甸地压在了竞争对手的肩头。
九龙牛头角。
淘化大同食品有限公司汽水厂。
市场总监刘伟雄的办公室里,气氛远没有阿强那边轻松。
作为港岛除了太古汽水厂之外规模最大、根基最深的本地汽水巨头,生产美国绿宝无汽鲜橙汁,代理百事可乐、美莲达等 7种国际品牌。
这让他们在港岛饮料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稳定的利润来源。
但此刻,刘伟雄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手里捏着几张刚打印出来的文件,眉头紧锁。
文件上是市场部初步收集的信息。
上面详细列出了陈记“脉动”过去一周在TVB、丽的等主要电视台的广告投放时段、频次,以及巴士车身、报纸版面的覆盖情况。
那密密麻麻的排期表和高昂的预估费用,看得他眼皮直跳。
“总监,”市场分析员小王站在桌前,带着一丝不确定说道,“虽然具体的销售数据还没完全统计上来,但从这些迹象看,陈记这次来势汹汹啊。
他们这广告投入,简直是不计成本!”
刘伟雄放下文件,揉了揉太阳穴。
“我知道。”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广告效果不可能这么快直接反映在销售数据上,渠道反馈也需要时间汇总。
但是”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
一辆喷涂着巨大冰蓝色“脉动”饮料瓶和陈记LOGO的双层巴士缓缓驶过,那鲜明的色彩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即使在高层也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这种级别的广告轰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刘伟雄转过身,语气加重,“它像海啸一样,瞬间淹没了所有信息渠道!
消费者现在脑子里全是‘脉动’、‘提神’、‘超能量’!
以及他们的瓶装糖水!
我们的广告预算跟这个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他指着桌上的报告:“你看这些渠道反馈,虽然还没数据,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紧张和被动!
零售商被广告洗脑,自然会优先满足被广告催生出来的需求!
我们的货架位置、促销资源,正在被无声地挤压!
等销售数据真的掉下来,可能已经晚了!”
小王点点头:“确实。
这种饱和式曝光,会直接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习惯。
等他们习惯性地去拿‘脉动’时,我们的饮料就被边缘化了。”
“更可怕的是,”刘伟雄脸色凝重,带着一丝不甘说道,“陈记这次打的不是明星牌,而是功能牌!
‘牛磺酸’、‘提神醒脑’、‘告别加班困局’.这些概念一旦在消费者心智中扎根,就很难拔除!
他们是在定义这个细分市场!”
“而我们呢?我们手里有什么?我们没有功能饮料!我们引以为傲的是绿宝橙汁的天然健康,是百事可乐的年轻潮流,是美莲达的清爽果味!
但这些,跟‘提神醒脑’、‘对抗疲劳’完全不沾边!
陈记的广告越是成功,就越是把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边缘化!
消费者在想‘提神’的时候,根本不会走到我们的货架前!”
刘伟雄越说越气愤,走回桌前拿起那份分析报告使劲抽打。
市场分析员小王被总监的怒火震得不敢出声,但他知道刘伟雄说的是事实。
淘化大同的产品线虽然丰富,但在陈记创造的“功能饮料”这个新赛道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刘伟雄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陈记独占这个新市场,还顺带挤压我们的市场份额。”他沉声道,“既然我们没有现成的产品,那就必须用我们手里有的牌,打一场防御战和阻击战!”
就在淘化大同的刘伟雄为如何应对“脉动”的蓝色广告风暴而焦头烂额、苦思防御之策时,另一端的伟业大厦陈记研发中心内,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陈秉文站在实验台前,周志远和伊莎贝拉正在向他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陈生,”周志远指着实验台上托盘中几片乳白色的条状物说道,“这就是根据你的思路,我们团队攻坚的最新成果,功能口香糖。”
“哦?进度挺快的嘛!”
陈秉文边说边拿起一片口香糖,仔细查看。
周志远研制出的功能口香糖,从外观看,与市场上常见的绿箭等品牌的口香糖没什么区别。
不过,功能口香糖重在功能,最终产品是什么形状,倒是次要的。
他把口香糖放在鼻端轻轻一闻,一股强劲的薄荷清凉感直冲鼻腔,除此之外闻不到任何其它味道。
“技术层面,正如你所料,本身并不算极高难度,但关键在于成分的稳定释放和口感的平衡。”
周志远在一旁解释道,“我们采用了微胶囊包埋技术,将牛磺酸、咖啡因和B族维生素等核心功能成分包裹起来,再均匀混入胶基。
这样既能保证咀嚼时成分高效、稳定地释放,又能避免成分直接接触口腔产生不适感或苦味。”
陈秉文点点头,将口香糖放入口中,轻轻咀嚼。
瞬间,一股极其强劲的薄荷冰凉感炸开,迅速驱散了午后的一丝倦意。
咀嚼感Q弹有力,与传统口香糖无异。
但很快,一种细微的、带着淡淡药草味随着咀嚼缓缓释放,与薄荷的清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体验。
“嗯!口感很好,薄荷味足够强劲,完全压住了其他味道。”陈秉文有些惊喜的说道,这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甚至比他吃过的口香糖味道都要好。
“是的,”周志远点头,“我们调整了薄荷脑的比例和释放速度,确保‘第一口’就带来强烈的清凉刺激,迅速激活感官。
功能成分的释放曲线我们也优化过,前15分钟会快速释放约50%,提供即时能量,后续缓慢释放,维持效果约1-2小时。”
陈秉文满意的说道:“很好!就是这个思路!专利布局同步进行了吗?”
“顾律师那边已经介入,核心的微胶囊包埋工艺和成分配比专利申请已经提交了。”周志远回答。
“非常好!”陈秉文赞许地点点头,对这个进度非常满意。
他正准备再问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却看到周志远和伊莎贝拉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
“陈生,”周志远像是变戏法一样,又从实验台下拿出了另一个托盘,里面摆放着是几根深褐色、类似谷物棒的东西。
“口香糖项目进展顺利,我们在调试胶基和功能成分配伍时,产生了一个.嗯,算是副产品或者说额外灵感吧。”
说着,他递给陈秉文一根:“我们尝试将同样的微胶囊功能粉末,与燕麦、坚果碎、蜂蜜和少量花生酱混合,压制成型,做成了这个,我们暂时叫它‘能量棒’。”
陈秉文接过这根看起来颇为扎实的棒子,入手能感觉到一定的密度和硬度。
他咬了一口,口感比他预想的要酥脆一些,燕麦和坚果的香气很足,蜂蜜的甜味和花生酱的浓郁很好地中和了功能粉末的那一丝微苦。
“咀嚼口香糖更多是‘提神醒脑’,针对的是脑力疲劳和瞬间专注。”周志远笑呵呵的在一旁解释,“而这个‘能量棒’,我们更侧重‘持续供能’和‘抗饥饿’。
它热量更高,约200-250大卡每根,功能成分释放更缓慢,饱腹感很强。
我们设想的使用场景是长时间的体力消耗、无法正常进食的加班、或者健身前后的能量补充。
它更像是一顿‘迷你便携餐’,同时提供能量和提神效果。”
陈秉文听着周志远的解释,看着手里的半根能量棒,眼睛越来越亮。
惊喜!
这绝对是超出预期的巨大惊喜!
他原本的思路集中在“功能口香糖”这一件开辟新赛道的武器上,没想到周志远举一反三,竟然捎带着弄出了另一件潜力巨大的互补型产品!
“好!好!非常好!”陈秉文连说三个好,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周教授,你这不只是举一反三,你这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啊!”
周志远或许不清楚,这根小小的能量棒。
未来在全球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场,并仍以每年6%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扩张。
这是一个可以媲美功能饮料和口香糖,更具潜力、更垂直、且竞争远未饱和的蓝海市场!
“周教授、伊莎贝拉,”陈秉文高兴的说道,“你们知道这个‘意外收获’意味着什么吗?
这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这是为我们开辟了第二条黄金赛道!”
他拿起那根能量棒,说道:“功能口香糖,解决的是‘瞬时提神’,是精神层面的即时需求。
而它——”他晃了晃手中的能量棒,“解决的是‘持续供能’和‘生理抗饿’,是身体层面的持续需求!
它的适用场景,在健身房、在户外、在长途运输路上、在深夜加班的抽屉里、甚至在军队的单兵口粮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