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44章 灯!等灯等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周志远在得到陈秉文确定,新产品是“功能口香糖”的第一时间,脑子里想的不是这个产品该怎么做,而是觉得这个产品实在太小众了。

    毕竟口香糖这种休闲食品对华裔来说,日常生活中除非有必要,否则连想都不会想到。

    他顿了顿,非常肯定说道:“将功能饮料的成分融合到胶基中,制成口香糖,技术难度不大,不是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

    给我一点时间,我相信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但.”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陈生,口香糖是非常小众的一类产品,这个市场有那么大吗?

    尤其是在我们华人的消费习惯里,除了年轻人偶尔嚼嚼清新口气,日常根本想不起来买。

    花这么大精力去做一个‘小零食’,投入产出比会不会”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这玩意儿太小众,不值当。

    陈秉文笑着连连摇头。

    周教授的顾虑很实际,基于华人的日常经验,口香糖确实是个小众产品。

    但他却忽略了全球市场的巨大差异和文化惯性。

    他眼中的‘小零食’,在欧美,可是深入骨髓的国民习惯!

    是刚需型快消品!

    西欧国家人均年消费量在120粒以上。

    而美国甚至达到年人均消费300粒!

    这绝不是‘小众’,而是高频、高复购的日常消费!

    对欧美国家的消费者,买口香糖就像国人买酱油一样自然!

    陈秉文清楚的记得,有研究数据表明,三亿人口不到的美国,每年消耗的口香糖比拥有十三四亿人口的华夏都多,这你敢信?

    “周教授,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不应该用我们的日常经验去衡量。

    我们觉得小众,是因为我们站在港岛(亚洲)市场,真正的蓝海市场是在太平洋对面!”

    陈秉文笑着解释道:“欧美这个年消耗近40万吨的口香糖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渠道极度发达、用户习惯根深蒂固的巨无霸市场!

    但同时也是个创新停滞、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红海!

    而我们的‘功能口香糖’,就是要在这片红海里,炸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前所未有的蓝色海域!”

    他们所有的产品都在比拼谁的味道更薄荷,谁的水果味更持久。

    而我们,根本不跟他们玩味道的游戏!

    我们直接升维打击!我们卖的不是味道,是功能!是能量!是提神醒脑!是运动表现提升!”

    “想想看,当欧美消费者习惯性地走到便利店收银台,顺手拿起一条口香糖时,他们面前将出现两个选择:一个是几十年不变的‘绿箭’,另一个是我们全新的‘脉动口香糖’。

    你猜,会有多少人会选择尝试这个能让他们下午开会不犯困、健身更有劲的新玩意儿?

    这投入产出比,根本不是做一个‘小零食’的问题,一旦成功,我们将不再是单纯的饮料商,而是成为全球功能性食品领域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颠覆者!”

    陈秉文停顿了一下,等周志远短暂思考两秒后,接着说道:“而且,这个‘功能口香糖’,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新品,它还可以为‘脉动’正在开拓的北美市场,提供辅助!”

    “消费者可能对一瓶陌生的功能饮料犹豫不决,但花几美分买一条同样能提神醒脑的口香糖尝尝鲜呢?

    门槛就低太多了!

    一旦他们通过口香糖体验到‘脉动’的核心功能价值,那他们对‘脉动’的认知和信任度就会直线上升!

    这就叫功能认知的迁移和强化!”

    “更进一步,”陈秉文笑着说道,“我们可以在渠道上玩组合拳!‘买一瓶脉动,送一条功能口香糖’;

    或者在陈列架上将两者捆绑陈列;

    甚至在广告里直接说:‘嚼一片,瞬间清醒;喝一口,活力持久!’让口香糖成为‘脉动’打入北美消费者心智的开路先锋和最佳拍档!

    它不仅能自成一派创造利润,更能极大地降低‘脉动’的市场教育成本,加速其在北美的渠道渗透和品牌认可!”

    “所以,”陈秉文总结道,“功能口香糖绝不仅仅是产品线的补充,它是我们撬动北美乃至全球功能饮料市场的一把关键钥匙!

    它的价值,远不止于它自身的销售额,更在于它能为‘脉动’这个核心品牌创造的巨大协同效应和战略杠杆!”

    周志远听了陈秉文高屋建瓴、数据详实的分析,心中的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他完全明白了,“功能口香糖”绝非一个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而是陈记从一家地区性饮料商迈向全球功能性食品巨头的关键一步。

    “陈生,我明白了!”周志远眼点点头,有些愧疚的说道,“是我眼界窄了,只盯着实验室和本地市场。

    你这么一说,这确实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技术上的事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牛磺酸、咖啡因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和释放速率,我会立刻组织团队进行攻关!”

    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对周志远的悟性和执行力一向放心。

    他知道,一旦这位技术大拿理解了战略意图,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谈完了最紧迫的新项目,气氛轻松了下来。

    两人聊起了纸杯奶茶项目进度。

    说到纸杯奶茶,周志远忽然想起什么,汇报道:“陈生,你去日本这段时间,研发中心这边也有新进展。

    按照你之前的规划,纸杯速溶奶茶项目的基础研究已经启动了。”

    “哦?进展如何?”陈秉文很感兴趣,这是他规划的下一代拳头产品之一。

    “港岛理工学院那边很支持,派了两名食品工程系的教授和五名成绩优异的研究生过来,以合作课题的形式参与前期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帮忙进行原料配比的初步筛选和基础理化指标测试。”

    周志远介绍道,“这样既利用了学校的学术资源,也给了学生实践机会,我们还能提前物色好苗子,成本也不高。”

    “嗯,这个模式很好,产学研结合,以后可以多用。”

    陈秉文表示赞同,“关键的技术环节呢?”

    “核心关键的节点还是我亲自在抓,带着伊莎贝拉和两个助手在做。”

    周志远回答道,“目前还在实验阶段,有了初步的粉末样品,但离你说的‘冷水热水都能冲、口感顺滑、茶奶香均衡’的标准还有距离。

    等‘功能口香糖’的研发告一段落,我就把主要精力投回这边。”

    陈秉文非常理解地点点头。

    他深知研发,尤其是这种从零到一的开创性产品,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耐心,急不得。

    偶尔停下来,让思路沉淀一下,或者从其他项目汲取灵感,未尝不是一种策略。

    他叮嘱道:“纸杯奶茶是我们未来突破渠道和季节限制的另一个大招,不急于一时的。

    当前首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把‘功能口香糖’这颗炸弹尽快造出来,扔到市场上去!

    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方总监提,我让他全力配合你。”

    “明白!那我这就回实验室,先把口香糖的项目组搭起来!”

    周志远雷厉风行,起身就准备离开。

    他此刻浑身充满了干劲,恨不得立刻回去研发中心开始研究。

    “好。”陈秉文也站起身,说道,“记住,速度和质量都要抓,特别是专利布局,要同步启动,让顾永贤那边提前介入。

    另外,你回去的时候跟理工学院来的教授和同学说一声,晚上我请他们吃顿饭。”

    之前在日本,不知道就算了。

    现在回到港岛,知道理工学院的教授和学生来研发中心开展研究,于情于理陈秉文都要出面接待一下。

    毕竟陈记是既得利益者。

    周志远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点点头:“好的陈生,我一定把话带到。他们知道你亲自请客,肯定非常高兴。”

    “嗯,地点就定在镛记吧,显得郑重些。你让阿丽帮我留个安静的包间。”

    陈秉文补充道,“你也一起来,把伊莎贝拉和几个项目骨干都叫上,既是交流,也让研发团队的同事们放松一下。”

    “明白!那我先去忙了!”周志远领命,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办公室。

    临近下午下班,方文山敲门走了进来。

    “陈生,”方文山走到办公桌前,神色平静的说道:“和万盈盈谈过了。”

    陈秉文放下文件,身体微微后靠,看着方文山等待下文。

    他对方文山的效率和执行力从不怀疑。

    “我按你的意思,给了她两个选择:调离市场部,去行政部门担任一个闲职,或者.”

    方文山顿了顿,继续说道,“她选择了自动离职,手续已经办妥。”

    陈秉文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干净利落,对大家都好。”

    万盈盈的选择也在他意料之中,一个曾经被当作负责人培养的人,很难接受被调去边缘岗位,自动离开是保全颜面也是唯一体面的选择。

    随后几天,陈记公司上上下下彻底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伟业大厦顶层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息。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走廊里脚步声匆匆,会议室更是灯火通明。

    整个陈记仿佛一架突然切换到战斗模式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高速运转,为即将到来的市场风暴做最后的冲刺。

    作为这场风暴的主导,陈秉文的办公室,此时却相对安静。

    他刚结束一个与凌佩仪的越洋电话,敲定了山口百惠广告片的最终修改细节。

    与此同时,港岛这边同样完成广告制作拍摄,只待最终上线。

    3月10日,晚上八点黄金时段。

    屯门一间普通的公寓内,年轻的贸易公司文员林嘉明正和家人一起收看丽的电视台的电视剧。

    剧集间隙,广告时间到来。

    通常,这是大家起身倒水、上厕所的时间。

    但今天,一段前所未有的广告片,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电视屏幕先是突然暗下,接着响起一阵沉闷、压抑的钟摆声,画面缓缓亮起,呈现出一个色调昏黄、气氛凝滞的办公室场景。

    逼仄的办公室,昏暗的灯光,墙上时钟的特写指向深夜十一点。

    一个面容憔悴、眼带血丝的年轻职员正对着一堆文件疯狂打哈欠,手边的咖啡杯早已见底却毫无作用。

    这画面瞬间击中了林嘉明,他昨天加班到十点的疲惫感仿佛被唤醒,忍不住也跟着打了个哈欠。

    “要不要这么真实啊.”他嘀咕道。

    就在这时,画面猛地一切!

    色调变得明亮、锐利,背景音乐换成激昂充满能量的节奏!

    一瓶冰蓝色的“脉动”功能饮料被“砰”地打开,水珠飞溅的特写极具视觉冲击力!

    随后,镜头回到那个职员,只见他喝了一口“脉动”后,眼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涣散变得专注有神,原本疲惫佝偻的腰背也挺直了。

    处理文件的动作变得流畅有力,最后甚至给了一个充满信心的微笑。

    广告语随之响起,语气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疲惫困倦?效率低下?你的身体正在发出警报!”

    “脉动功能饮料!”

    “科学配比,富含牛磺酸、咖啡因与维生素B群,快速补充能量,提神醒脑!”

    “告别加班困局,赢得职场先机!”

    “脉动,为你注入超能量!”

    最后,一段极其具有辨识度的音乐节奏响起:

    灯~等灯等灯~

    画面定格在“陈记食品”的LOGO上。

    整个广告不过30秒,却像一部微型电影,叙事流畅,视觉冲击力极强,尤其是前后状态的对比,让林嘉明印象深刻。

    “这广告拍得有点意思啊,‘脉动’?以前好像听过,但没太注意。”

    第二天,3月11日,清晨。

    林嘉明像往常一样,一边洗漱一边打开收音机调频到香港电台。

    熟悉的新闻和音乐间隙,他再次听到了那个极富有辨识度的音乐节奏:灯~等灯等灯~!

    电台主播用充满活力的声音播报:“加班乏力,精神不济?

    请饮陈记‘脉动’功能饮料!

    天然滋养,首选陈记传统糖水!

    全新上市,港岛各大便利店、超市有售!”

    声音极具煽动力,与他听惯了的平直广告腔截然不同。

    出门上班,走到巴士站,他再次被震撼了。

    一辆全身喷涂着蓝色“脉动”饮料和陈记糖水诱人图片的双层巴士缓缓进站!

    那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他和周围等车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巴士驶入市区,沿途的广告牌、报刊亭的张贴画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蓝色的“脉动”和精美的糖水图片彻底“占领”了。

    这种无处不在的饱和式轰炸,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声势,让人下意识地觉得:这东西现在很火,大家都在谈论!

    到了办公室,他刚坐下,同事就递过来一份《东方日报》,指着上面的全版广告说:“嘉明,快看!

    陈记这广告铺天盖地啊,昨晚电视也是它!”

    林嘉明接过报纸,看到版面设计同样醒目,突出功能性和滋养概念,还印着“即日起,惠康、百佳及各大便利店均有售”。

    整整一上午,办公室里的话题都绕不开陈记的广告和新产品。

    “你昨晚看到那个广告没?拍得跟我昨天加班一模一样!”

    “看到了啊,今天满大街都是!这陈记糖水铺看来是下血本了!”

    这种从视觉到听觉,从家庭到街头,再从街头到职场的多维度、高强度、立体化的信息冲击,彻底打破了林嘉明以及无数港岛市民原有的消费壁垒。

    好奇心和对“提振精神”的潜在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他原本对功能饮料并无迫切需求,但在这种强大的营销氛围裹挟下,好奇心和被暗示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下午路过公司楼下的便利店时,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径直来到冰柜前。

    在一排排饮料中,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冰蓝色“脉动”。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他拿了一瓶。

    结账时,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冰凉的液体带着一种独特的、并非单纯甜腻的口感滑过喉咙,似乎真的带来了一丝短暂的振奋。

    “嗯,味道还行,好像是有点用?”他自言自语道,拿着饮料走出了便利店。

    林嘉明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刻的消费行为,正是陈秉文借鉴超越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通过精准计算和多渠道饱和攻击后,所期望看到的必然结果。

    “脉动”产品和品牌,正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广告攻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千千万万个像林嘉明一样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心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