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带着拼夕夕在40 > 第128章 大建设

第128章 大建设

    比起大人,孩童的心思更单纯。

    大娃再早熟,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后世的法律定义上,这还属于儿童呢。

    看到八路军给自家换新碗,给粮食,给钱,大娃对军人的恐惧早就消散了。

    当被八路军拦下,他没了以往的害怕,反是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负责维持秩序的八路军战士笑了笑,道:“没事,我刚看见时也觉得稀奇。不过这真不是用来玩的,你还是快去里面看看,有好多好玩又新鲜的东西呢。”

    “嗳,嗳。”大娃应着,然后教着弟弟妹妹都过来后,便跟在顾秀英身后,参观起了百货商店。

    这一看,只觉眼睛都花了。

    商铺里的布置跟以往都不一样了。

    一排排金属做的架子看着就气派。

    更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的是架子上的东西。

    架子上都有标号,还挂了牌子,上面写着字,还有图。即便不认字,看图也能看明白。

    有的架子卖剪刀,有的卖水壶。

    除了这些,还有好多好多分类,不过即便有图,大娃也看不懂了。

    只能跟着自己娘,一个个看过去。

    “天呐,这么好的布鞋一元一双?!”

    “不,这不是布鞋呀!你们看这底子,软软的,穿上一定很舒服。”

    顾秀英与几个孩子立刻就被这声音给吸引了。

    忙跑去看。

    这一看,便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排柜子上有各种各样的鞋子。

    有些鞋子干脆都看不懂。但看那模样,一看就知道是高档货。

    可货物高档归高档,价钱却是便宜到不行。

    顾秀英一一看过去,最贵的鞋子也只要四元。这下她对手里100元的边区票就有了概念。

    边区票这个东西,拼夕夕的回收价一律是10元。所以,在收复了各县城前,组织也是考虑过物品定价的。

    一张边区票可以买20斤大米,故而一双老北京带软底的鞋子定价就在一元。看起来好像还要亏点,但考虑到这个边区票只要自己印发,所以定价上就又比系统内便宜了不少。

    经过安玉半年多的摸索,发现系统说好的价钱一直没变。多也好,少也好,都是那个价。于是她那胆子也是被打开了,毫无顾忌地往里兑换着东西。

    至于系统位面的人会不会超发,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完全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反正这系统弄了这么久,价钱都没变过,安玉就推测系统位面应该挺稀罕这些东西的。

    至于原因……

    她有过很多猜测。

    不过都捏不准。但有点可以肯定,连时空间都能掌握的文明,那不得起步8级文明了?

    那种等级的文明能利用几个星系的资源,其物质、能源都是高度发达的,根本不缺东西。但古代的东西就不好说了……文明有时发展久了,越古早的东西缺失越多。

    也许那个文明距离她来的年代都过了几万年了吧……

    没了顾虑后,当然要多多优惠民众。

    而且,收复了这么多地盘,有些工业也能搞起来了。输血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掌握到工业的力量,发展出自己的商品来惠及民众。

    顾秀英在百货商店转了半天,只觉打开了新世界。

    好多没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有卖。她跟娃儿们转了半天,最后买了一套剪指甲的东西。一个做工精美的盒子里有掏耳朵的、剪指甲的,七八样东西,都做得银光闪闪的,一套才五毛。

    她看着卖货的把东西都演示了一遍后,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这个东西,便买了下来。

    除此之外,她还买了一面特别漂亮的镜子。可以前后翻转的镜子,做工很精致,只要2毛一个,跟白送的没区别。

    买了两样东西,她就带着孩子出来了。她要去陈家米铺再看看,广播里说,陈家米铺也跟红党合作了,凭边区票也能去买粮食。

    到了陈家米铺看了看,顾秀英觉得自己那100元边区票就是巨款。上好的面粉2毛一斤,大米3毛,这也太便宜了。

    唯一让她遗憾地是:陈家米铺没有粗粮卖,连高粱米都没有,只有上好的白面,大米。

    奇怪的事。

    顾秀英想不明白,但想到自己还有100元,便觉得自己现在很富有。

    只要等局面彻底稳定下来了,生意做起来了,就不怕被饿死了。

    八路军进城了,世道也变了。

    而且是一天一个变化,快到让人怀疑自己在做梦。

    没多久,八路军便在招工了。

    说是地下的排水沟有问题,要重新设计,有些路段要重修,大量招工,男女同工同酬,提供两餐,外加每月三十元的工资。

    这招工一出,可谓是轰动全城了。

    经过多少天的琢磨,大家都知道边区票的购买力了。

    上好的白面2毛一斤,30元能买150斤面粉!

    吃不完,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要是家里两个人去干活,一个月六十元……

    老天爷!

    这种日子,他们就是做梦都做不到!

    而且,听说广播里那意思,现在还只个开始,后面还要造工厂,正是用人的时候。有一技之长的,优先录用,工资还能加。

    这消息,让这个小县城彻底沸腾到了极点。

    除了县城沸腾,围在县城周围的乡村也沸腾了。

    八路军发农具!上好的农具,都不是包铁皮的,就是铁的。

    说是要加急恢复生产,要彻底把鬼子赶出太原。

    本来大家还有疑虑,但通过八路军反复地做工作,小李村各根据地乡民现身说法,大家都同意明年就种上高产粮粮种。

    本来还没什么信心,但看到八路军真发农具,大家就有点信了。更别提,八路军还派了其他根据地的老乡过来教学,甚至还发了鸡苗、饲料……

    再加上八路军拍板,要种不出粮食,给他们补贴……

    得益于农具发放的大方和县里传出的消息,各村的农民打算信一次八路。

    就在各路八路军轰轰烈烈搞着建设的时候,重庆方面算是炸锅了!

    八路军打通了各根据地的运输线,还收复了30多座县城的消息传到重庆后,病情刚好转一点的常某人……

    又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