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跟着姚师爷去盗墓 > 第000章 00000009

第000章 00000009

    井边绣花鞋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鹅毛大雪下得正紧。

    村东头的老井沿上,不知被谁放了一只红底金线的绣花鞋。那鞋面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颜色鲜亮得像是刚从人脚上脱下来。鞋帮上沾着几粒尚未被雪覆盖的泥点,在茫茫雪地里红得刺眼。

    最先看见的是早起挑水的李老栓。他揉了好几次眼睛,才确认井台雪地上真真切切地放着那么一只鞋。他认得这鞋——村里会绣这种并蒂莲的,只有当年从江南嫁过来的柳家媳妇。可柳家媳妇,三年前就投了这口井。

    “邪门了……”李老栓咕哝着,不敢去碰那鞋,绕着井台走了三圈,最后还是没敢打水,空着桶回去了。

    消息像寒风一样刮遍全村。不到晌午,井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对着那只鞋指指点点。村长王大山拨开人群,蹲在井边仔细端详。

    “都别瞎猜!”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雪,“指不定是谁家闺女丢的。”

    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也打鼓。这绣花鞋摆放得太过端正,鞋尖正对着井口,像是有人特意摆成这样的。

    “柳家媳妇死的时候,脚上就穿着一双这样的鞋。”人群里不知谁嘀咕了一句。

    王大山猛地回头:“谁说的?胡咧咧啥!”

    人群静了下来,只有北风呼啸着穿过光秃秃的树梢。

    当天夜里,村里就出了事。

    赵家的小孙子发高烧,满嘴胡话,一会儿说看见井边坐着个穿红衣裳的姐姐在梳头,一会儿说听见井里有人唱歌。赵家婆媳点着煤油灯守了一夜,天快亮时孩子才安静下来,小脸煞白,呼吸微弱。

    “得去找刘半仙。”赵老爹磕了磕烟袋锅,眉头拧成了疙瘩。

    刘半仙是村里唯一还会些老法子的人。他来看过孩子,又去井边转了一圈,回来时脸色阴沉。

    “怨气太重,得把另一只鞋也找出来。”

    “另一只在哪儿?”王大山问。

    刘半仙摇摇头:“得问井里的人。”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打了个寒颤。

    就在村民们聚在村委会商量对策时,第二个看见绣花鞋的人出现了。

    是村西头的张寡妇。她天不亮去后山捡柴火,在通往老坟地的小路上,看见了另一只绣花鞋。同样的红底金线,同样的并蒂莲,鞋尖朝着老坟地的方向。

    “我不敢捡,赶紧跑回来了。”张寡妇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

    王大山带着几个壮劳力,跟着张寡妇指的路去找,果然在离老坟地不远的一棵老槐树下找到了第二只鞋。诡异的是,鞋周围的雪地上,一个脚印都没有。

    两只绣花鞋都被拿到了村委会,并排放在桌子上。鲜红的鞋面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幽幽的光。

    “柳家媳妇是怎么死的?”村里新来的驻村干部小陈小声问。

    没人接话。良久,王大山才叹了口气:“投井。说是跟外村人跑了,没跑成,没脸见人就投井了。”

    “那她男人呢?”

    “柳家小子?媳妇死后就进城打工了,再没回来过。”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赵老爹慌慌张张地冲进来:“孩子又烧起来了,说明才看见穿红衣裳的姐姐站在窗外,手里拿着两只鞋!”

    一屋子人齐刷刷看向桌上的绣花鞋。

    刘半仙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把红线:“得把鞋送回去。”

    “送哪儿去?”王大山问。

    “哪儿来的送哪儿去。一只送井里,一只送坟地。”

    几个胆大的后生被组织起来,由刘半仙带着,分别去送鞋。王大山和两个年纪大的村民留在村委会守着。

    煤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墙上的影子也跟着晃动。王大山盯着桌上的两只绣花鞋,总觉得那鞋面上的并蒂莲像是在对着他笑。

    “你们听见什么声音没?”老会计突然问。

    几个人屏住呼吸细听。隐隐约约,似乎真有女人的哭声,时远时近,像是从井边传来的。

    “是风。”王大山说,但手心里已经全是汗。

    突然,门被撞开了。送鞋去坟地的二狗子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语无伦次:“鞋、鞋自己跑了!”

    据二狗子说,他们刚把鞋放在柳家媳妇的坟前,那鞋就像有人穿着一样,自己立了起来,一步一步往坟地外走。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跑。

    就在这时,桌上的另一只绣花鞋突然动了一下。

    所有人都看见了——那只鞋在桌上轻轻转了个圈,鞋尖正对着门口。

    “冤有头,债有主。”刘半仙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门口,身上沾满了雪花,“柳家媳妇不是自己投井的。”

    这话像一块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原来,三年前的那个晚上,有人看见柳家媳妇根本不是自己去投井的。她是被逼的——被几个村里的闲汉,因为他们赌钱输了,怀疑是柳家媳妇向柳小子告的密。

    “是谁?”王大山的声音发颤。

    刘半仙没说话,目光在屋里每个人脸上扫过。煤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屋里瞬间亮了一下,又暗下去。

    桌上的绣花鞋,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