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藩王终于服软
曹化淳走进屋里,秦王和韩王黑着脸问。
「曹公公前来,可是带来要杀我们的圣旨。」
曹化淳呵呵一笑:「几位王爷,就这麽盼着接到赐死的恩旨吗?
急着要去找二祖列宗告状吗?「
九位藩王被话堵得一噎!
什麽样的皇帝教出什麽样的太监来!
皇帝霸道蛮横,貂璫公公也说话夹枪带棒。
「曹公公此次前来,可有什麽要事?」
「咱家此次前来,是向诸位王爷正式通报四件事。
一是大同叛乱,悉数平定。
大同城二十日前克复,叛逆贼首朱鼎渭丶池仰圣丶肖延德和杨振威以下四十一人,悉数身死,官兵找到他们的尸骸,一一勘定,首级传檄九边,尸身暴尸荒野。
其馀从逆者六万七千四百人,按律夷三族丶腰斩丶斩首丶流放...」
听着曹化淳把一个个数字冰冷地说出来,九位王爷心里在打颤。
第二件事是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丶鄂尔多斯部或归降,或被歼灭,已经悉数归附于我大明。
第三件事,卢象升曹文诏在宽河城大捷,斩杀建奴真鞑子首级一万一千六百二十一枚,降六千七百四十六人。同时斩杀喀喇沁叛军首级一千七百馀枚,俘两千一百人,喀喇沁部三十六家被改编为五都护,悉数归属大明。「
一个个战绩念出来,让九位藩王不敢置信。
这些战绩早就有风声传到护国寺,但九位藩王不敢相信。
能打出这样的胜绩来,都要赶超二祖了。
这样下去,自己就算马上一头装死,跑到二祖列宗面前告状,恐怕也很难告赢。
这样争气的子孙,二祖喜欢都来不及,哪里舍得骂!
九位藩王面面相觑。
他们很清楚天启皇帝把这些战绩正式向自己宣布,意味着什麽。
耀武扬威!
现在他拥有数十万横扫蒙古,大败建奴的虎狼之师,就算下诏把全国各藩王全部杀了,也不怕有人造反。
说不定他还巴不得有人造反,就等着机会像平叛代藩一样,一番株连蔓抄,连削藩除国的安家费都省了。
据说洪承畴一把火把大同城烧得乾乾净净,连烧埋费都省下不少。
曹化淳扫了九人一眼,等他们把信息消化得七七八八,这才开口继续说。
「今天午时,前赵王朱慈丶前唐王朱硕蟥丶前晋王朱求桂悉数被赐白绫,赵藩丶
唐藩丶晋藩正式削藩除国。
朝廷的工作组远赴山西太原丶河南彰德和南阳,清算藩府资产,其馀郡王丶将军丶中尉以知情不报,同流合污,一律革除封爵,贬为庶民。「
朱由校是快刀斩乱麻,先拿这三藩做榜样,给其馀的各藩打个样。
让他们看个清楚,他们在大明是神憎鬼厌。
边军不会站他们这边,百姓们恨他们,官绅们只是利用他们,真要是出点什麽事,那就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秦王朱谊漶问:「曹公公,我们要是上疏了,皇上有没有优待给我们?」
「当然了,都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血脉,皇上总会念及些亲情。」
鬼的亲情!
不要说国朝,三皇五帝以下,历朝历代,对待藩王这麽狠的皇帝,有几个?
「有什麽优待,还曹公公言明。」
「上疏自请削藩者,可赐姓,单开一族。
秦王殿下,你们秦藩可赐姓秦,奉秦愍王(朱椟)为始祖...自定辈分,开枝散叶。
封爵可再袭三世,子袭郡王,享郡王俸禄;孙袭国公,重孙袭侯,自此世袭罔替。
郡王皆可按三品官领俸禄,镇国丶辅国丶奉国将军皆按五品官领俸禄,中尉皆按七品官领俸禄,后世子孙可科试丶可工农丶可商贾,自谋生路。」
周王朱肃溱上前问:「那各藩田赋资产呢?」
「田地肯定是清退的。」
曹化淳毫不客气地说。
九位藩王听到这里也清楚了,这是各藩被皇帝视为眼中钉的重要原因,占了太多的田地。
江南官绅士林被严厉打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看来根源找到了。
万历年间,张居正还只是清丈田地和人口,迫使各藩丶官绅世家按数缴纳田赋。
结果人亡政息。
皇帝吸取教训,不跟你们玩虚的,也不跟大家掰扯如何按数缴纳田赋,直接拿把刀架在脖子上,先把田地交出来。
田地在他手里,怎麽缴纳赋税就由他说了算。
早知道还有个更狠的在后面等着,大家还不如延续张居正的新政,还能保住家产,.
曹化淳继续说:「各藩推恩,直至侯爵,再住王府,就逾制了..
朝廷会派出工作组到各藩进行清点,保证各藩宗室有府邸,有房舍...
至于各藩名下商铺丶商号以及各类生意,工作组一并清点,然后成立商行公司,援御用监例,交由经济厅指导经营。
各藩宗室按男丁人头在商行公司里占有股份,此股不可转让,只能在嫡脉传承...绝嗣就收回公中。
每年按股领息,也算是给各宗室一份保障...「
听到这里,朱肃凑等人纷纷点头。
这一点确实不错。
经济厅赚钱的本事,天下闻名。
把各藩的商号生意统一交给他们打理,确实能坐着收钱,旱涝保收。
每年有一笔钱拿,不过这只是对大部分普通宗室有好处。
对于此前利用各藩生意中饱私囊的少部分宗室,这等于釜底抽薪。
不过大势所在,他们再不愿意也不敢跳出来反对。
大同城代藩,还有唐丶赵丶晋三藩的下场摆在那里。
曹化淳呵呵笑道:「各位王爷,皇上给了各位体面。
各位也该感念圣恩,给皇上一分体面。
要是诸位这份体面也不想给,那皇上接下来可就什麽体面都不会给了。
皇上年轻气盛,耐可不多,诸位可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消磨皇上的耐。」
九人商议一会,周王朱肃溱和秦王朱谊漶上前,做代表说:「曹公公,请稍等,我们现在就去写上疏,请曹公公一并带回转呈皇上御览。「
曹化淳的脸笑开了花,「九位王爷真是识时务。皇上说了,你们是第一响应倡议者,当优待中再加优待。
届时各藩清查工作组下去时,各藩资产清单呈上来,皇上大笔一挥,各位就知道优待在哪里了。」
九位藩王对视一眼,十分惊喜。
是啊,皇上大笔一挥,自己藩的商行公司资产就能多十几万圆银元,自己住的府邸多几十间房屋出来,这差距不就出来了。
曹化淳带着九封上疏,兴冲冲地回到紫光阁,朱由校正在口述,叫刘若愚拟旨。
「阳羡伯卢象升灭土默特丶鄂尔多斯部,斩杀建奴首级万馀,并得奴酋黄台吉首级,当为首功,进阳羡乡侯,荫子一,世袭武职辅国都护..
阳和伯曹文诏为次功,进阳和亭侯,荫子一,世袭武职指挥使...
桑乾伯敖盛丶松漠伯翟昂丶饶乐伯南宫治出兵灭科尔沁丶扎赉特丶杜尔伯特和郭尔罗斯等部,有大功,皆进一等伯。
察哈尔部前都护薛中令进封三等东胜伯,分领察哈尔部丶东土默特部和喀喇沁部五千三百户;察哈尔右都护使翟礼,进封三等威远伯,分领鄂尔多斯丶中土默特部四千二百户;察哈尔前都护使敖铎进封常信伯,分领鄂尔多斯丶西土默特部三千七百户...
此次战事中,军功显着者十五人,皆封都护一职,分领察哈尔丶喀喇沁丶东土默特和科尔沁丶扎赉特丶杜尔伯特丶郭尔罗斯等部众。」
这些擢升的都护,有十一人是出自普通牧民,加上这次由制军院一并擢升加授的小旗丶总旗丶百户丶千户,非此前各部首领贵族出身的占七成。
重用归降的各部首领贵族,稳住各部族:大力提拔牧民乃至马奴立军功者,形成强大的新制衡力量。
这是早就定下的漠南安定良策,继续执行。
曹化淳等朱由校口述完旨意,刘若愚挥毫写完底稿,呈给御览后,才上前禀告。
「皇上,大喜,九位藩王都主动上疏。这是他们的奏本。」
朱由校接过九本奏本,匆匆扫了一眼,露喜色。
「明日明发天下,刊登在各大报纸上。」
「遵旨。」
「大伴,宗室藩王接下来还有谁?「
「回禀皇上,还有湖广武昌的楚王朱华奎,山东兖州鲁王朱寿,四川成都蜀王朱奉铨,湖广宝庆府岷王朱禋洪,湖广襄阳府襄藩朱翊铭,江西饶州府淮藩朱翊巨,山东济南府德藩朱常洁,湖广长沙府吉藩朱由栋,江西建昌益藩朱由木,山东青州府衡藩朱常遮,湖广常德荣藩朱由号,陕西汉中瑞藩朱常浩,湖广衡州府桂藩朱常瀛,广西桂林靖江藩朱履祜...
此外湖广蕲州荆藩一直由世子朱慈烟署理藩事;湖广江陵辽藩,自万历三十八年由光泽王朱术偶署理藩事。
共计十六位亲王和王世子。「
「下诏,召这十六位宗室入京,叫各省布政司丶按察司督促,尽快入京,不可耽误。」'
「遵旨。皇上,还有神宗先帝册封的惠王朱常润一直常居京师,并未出京就藩。」
「对啊,朕的这位皇叔,此前家宴常有召见。真是灯下黑,都忘记他了。
届时一并与会。」
「遵旨。」
过了十日,在京师四方馆候了四天的郑芝龙和谢兴国奉诏进西苑紫光阁。
朱由校先问了海外贸易情况。
「回禀皇上,臣的东海商社负责海贸北线,宁波到山东丶京畿丶朝鲜和东倭,谢先生的南海商社负责广州到马尼拉丶安南丶暹罗和满刺加,我们再在厦门中转会合...
有时候谢先生南海商社的船只不够,臣还要调拨部分船只南下,.
北线的生意做得非常稳当,海贼被京畿和东海巡海都司多番整饬,几近绝迹,剩下的小股海贼,也成不了气候。
南线就风险巨大...「
「主要是什麽风险?」
「回禀皇上,就是海面不靖,各路海贼太多了。
有时候安南丶暹罗丶满刺加丶葡萄牙丶尼德兰和西班牙的商船,还好好地跟我们做生意,一转背就开炮,做起了海盗...「
谢兴国在一旁补充道:「回禀皇上,主要还是大明水师在南海没有施展天威,海外诸藩皆为蛮夷之国,畏威而不怀德。」
朱由校摆了摆手:「这个急不得,造船,还有海军人才,都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
滦州钢铁厂用新工艺批量铸造铁炮,秦皇岛的造船厂,已经仿制出西夷的海船,尤其是西班牙版本的盖伦船,最大的已经造到排水量为一千吨的大船。
不过这些船只比福船丶沙船要复杂,朕叫这些新式船只组成捕鲸队,前往东倭以北丶
以东好生历练,先跟鲸鱼和大海搏斗,再给海贼搏斗。
一步步来.」
朱由校安慰了几句。
情况他非常清楚,东海丶黄海和渤海三海海面,走私船队还有,但很少了。而且风险极高,不仅海盗会盯着他们,东海水师也会盯着他们。
不如老实向上海和天津市舶局,以及海州丶青岛丶登州丶秦皇岛丶宁波丶泉州丶厦门分局缴税,京畿和东海水师不仅不会盯着他们,还会保护他们。
要是海盗抢了他们,水师还会包追回损失,就算不能追回,还有保险社包赔一部分。
但南海就不行,广州封舶局形同丫设。
大明没有强大的海军入驻南海,再狠狠打上几仗,谁都当朕的话是放屁。
不过确实急不得。
聊了一个多时辰,朱由校把话题转到东倭国情上。
「镇抚司朝鲜侦察局又发煎禀帖,业东倭最近局势有躲微妙。曰甲,你经常出入东倭,熟悉情况,给朕。」
「煎禀皇上,东倭德川家篡位,幕府后,征夷将军位传至第代,德川秀忠。
天启三年,德川秀忠把征夷将军位传给嫡子德川家光,自称大御所,以为太上将军。
德川家下令各地领主,每年需要向幕府缴纳贡税,丞每年需到江户参见,规定了仪仗规模丶乍尽奢华,无丐就是耗费领主们的钱粮,以至于无力招兵买马。
各地领主一边要缴纳足额贡税,丞要支应参见以及日常奢华开支...对领地乍尽盘剥。有的甚至徵税到八公二民,即八成上缴,二成留民。
可谓是敲骨吸髓...
领地百姓们困苦不堪,亜声企道。而德川篡位后,罢黜了许多领主,他们摩下的将领和武官们,就是他们自称的武,流浪各地,往往是一揆的组织者和主..」
朱由校静静地听完后,开口道:「东倭的荒草有了,就差火星子。
霞个时候身为一衣带水的邻居,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