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
松仓胜家二十多岁,同样个子很矮,走过来就像是一只穿锦织华服丶戴大高帽的马猴。
他父亲是肥前岛原藩领主松仓重政,是江户德川幕府分封的两百多个大小世袭「藩领」之一。
这些年一直忙着修建新的主城岛原城,而且大部分时间滞留在江户城,领内大部分事务由松仓胜家在处置。
「外臣松仓胜家见过两位上使。」
松仓胜家严肃地行礼。
这几年大明国力日见强盛,关东那边的日本幕府官吏和领主们还沉迷在以前的刻板印象中,但是地处九州肥前地区的松仓家,却能看得十分清楚。
松仓家还兼任长崎警备,知道这两年往来长崎的大明海船有多少,看着明船从此前的福船变成新式海船,上面的火炮以前寥寥可数,现在是密密麻麻,不输给西夷炮船。
据说他们还占据了对马岛和平户岛,在那里入驻步军和水师,暗地里控制了那里的领主,变成了他们的地盘,以便进行日本丶朝鲜和天朝的贸易。
只不过天朝还秉承着温良恭顺的「美德」,没有西夷人那麽张扬。
松仓胜家非常有眼力,所以一口一个上使。
「松仓领主客气了。」
郑芝龙一脸严肃道,「本官年底时还觐见了我大明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对日本的恭顺友好,非常满意,也十分尊重德川将军对日本的监国...
为了促进两国之间友谊,我大明礼部奉皇帝旨意,这两年派遣了十六位程朱理学大儒...
程朱理学,可是我大明国学,治国良方,一般外藩属国,是秘而不宣的。唯独对朝鲜和贵国,是网开一面,乐意输送此天理良方。」
松仓胜家恭敬地说:「德川将军非常感谢天朝派来的这些大儒,视若珍宝。
将军在江户开设了理学明见所,请这些大儒为各藩领领主及其子弟讲读理学真义。
在下去年去江户参拜,有幸在明见所学习了一个多月,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啊!」
「大明和日本一衣带水,往来密切,当互通有无...」
松仓胜家有些见识。
幕府把西夷和西教视为头等外面大敌,但是松仓胜家心里清楚,幕府现在最大的外敌应该是西边的明朝。
他们的水师改称海军,眼看着变得庞大强盛。
尼德兰海船说是「往来密切」,可它一年来几次长崎?两到三次,每次少则一艘船,多则三艘船。
大明海船不是一年来几次,而是一月来几次。
刮西北风的时候,他们从朝鲜丶京畿丶青岛来;刮东南风时,他们从上海丶
宁波丶泉州来。
每次两三艘船,多则五六艘,运来的丝绸和棉布,把日本为数不多的纺织行业,冲得七零八落。
运走的粮食,占各藩领每年出产稻米很大一部分,具体运走多少,恐怕只有他们才心里有数。
不过他们很精明,比我们日本人还会装,来的海船有一半打着尼德兰丶葡萄牙人和朝鲜的旗号。
起初自己也以为那些商人是西夷和朝鲜人,一次无意发现才知道,他们居然都是天朝雇佣的,对天朝掌柜和管事点头哈腰,唯命是从。
他们又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对马岛和壹岐岛,控制了日本与朝鲜往来的要道,现在又控制了平户岛,日本目前对外通商的两大港口,平户港和长崎港,只剩下一个还名义上直属于幕府。
种种处心积虑,说明大明对日本深藏祸心。
但松仓胜家就是不说。
说了有什麽好处?
你说得再大声也叫不醒江户那群装睡的人,那些人还沉浸在过去...
长崎港和平户港名义上直属于幕府,税收直接上缴幕府奉行所,实际上平户港完全掌握在大明手里,随意缴一点税收意思一下。
长崎港被商会和驻守奉行把持着。大家勾连在一起,吃掉大部分税收好处,只分点残羹剩渣给幕府,自己身为长崎警备,也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干嘛要说出去?谁跟钱财还过不去?
松仓胜家说起他想说的正事。
一是他家的岛原城修了十来年,接近尾声,现在处于「内部装修」阶段,希望郑芝龙的东海商会,多运些好东西来,上好的木料丶屏风丶瓷器丶漆器丶玻璃,还有南海的玳瑁丶珊瑚...
郑芝龙有些为难地说:「其它的好说,只是南海的货品,有些越界了。我们跟尼德兰分得很清楚,南海那边我们不插手。」
松仓胜家急了。
尼德兰商人一年才来几回?等他们来,黄花菜都凉了。
什麽东海丶南海分得清楚,你们怎麽可能分得那麽清楚。
他又跪伏在地说:「家父把新城修筑事宜交给我,如果完成不好,就是不忠不孝,还请两位上使多多帮忙。」
郑芝龙想了一会说:「我和东海商会非常重视与松仓家的友谊,这样吧,我们去找尼德兰人,从他们手里买回来。
只是这个价格稍贵了些,不过松仓世子请放心,我们帮松仓家免费运,不赚你们的钱。」
不赚我们的钱?
不赚够十倍的钱都算不赚我们的钱。
可你怎麽办?
以前日本还有海商往来大明和朝鲜,这几年大明海船商会发展迅猛,日本海商根本做不过有一手货源的明商。
改行做海盗,可你连人家的武装商船都打不过。
只要你开了火,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接到禀告的大明水师满世界找你,咬着牙非要把你打沉,就算你回到日本上岸,躲到城寨里,大明水师的什麽海军陆战队会上岸,假装盗匪冲进城寨,把你抓走,挂在平户和长崎港口。
左右打不过,于脆留在平户和长崎港,以及其它商阜,做起大明货品的买办。
买办好啊,左手进,右手出,转一手坐着赚钱,还是赚大钱。
这些买办开口闭口都是明日友好,日本应该做大明最恭顺的藩属国..
现在买海外货品,最好就是找明国商人,能省掉买办们的过手费。
松仓胜家接着说:「非常感谢郑东家和东海商会对松仓家的帮助..
第二件事是德川将军新近要过大寿,九州的诸位藩领领主筹划着名献上大礼,于是就委托我与郑东家协商,务必选一件大气丶彰显尊贵的上佳礼品。」
一番让任长国看得目瞪口呆的勾兑,郑芝龙和松仓胜家很快商议好,送一件上好的玉雕,上面有将军喜欢的仙鹤,有南山,寓意寿比南山..
郑芝龙报出一个天价,松仓胜家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很快就放弃了,因为郑芝龙给他一成的回扣。
这个寿礼的钱,由九州各藩领分摊,松仓胜家负责把钱收到,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再一手分钱...
松仓胜家离开后,任长国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郑主事,你们就是这样跟东倭人做生意的?」
「对,就是这麽做的,无往不利!
反正他们没有市舶司,没有审计局,帐目混乱,吏治堪比我们嘉靖万历年间的吏治。」
郑芝龙兴致勃勃地说:「东倭这个鬼地方,多山少地,出产贫瘠,也就出些金银。
不过皇上曾经说过,让东倭人拿着地里刨出来的金银,轻易地就把大明百姓辛辛苦苦种织的丝绸棉布买走,实在太便宜他们了。
于是我们在这里赚到的金银,一部分用来收购他们盛产的硫磺和稻米。」
「稻米?」
「对,我们这两年拼命地往这里卖棉布,然后拼命地收稻米。具体收了多少,我得看帐薄才知道。
我只知道,目前东倭产粮区的稻米价格都比两年前涨了七成...」
任长国问:「那我们还有赚的吗?」
「任兄,你知道我们卖到东倭最多的货品,棉布能赚多少?」
「多少?」
「十倍以上。所以东倭的稻米涨到一倍,两倍,我们还是有赚。
而且这些稻米先运到平户和对马岛,再转运去乐浪都司下属的各港口。
从天启七年,乐浪都司近十万陆海军,包括朝鲜新军,吃的都是东倭稻米。
这里路近,加上转运时间丶路上可能遇到的风暴损失,从东倭买米运过去,比从本土和南海运稻米要划算。
除非东倭的稻米涨到两倍...要是涨到这个价格,东倭百姓再能忍也扛不住,非得跟领主和米商三刀六洞说个清楚。」
任长国可算长了见识,但是接下来,他涨得见识更多。
等了三天,郑芝龙答应天草时政,全力供应修筑三座城池的材料,以及部分粮草。
但不能白给。
天草时政必须去忽悠那些西教传教士。
教士听说要在日本修建三座主之城,各个颅内高潮,纷纷写信给尼德兰和葡萄牙在壕镜丶大琉球岛以及满刺加丶巴达维亚的亲朋好友们,要他们为主的荣耀做贡献。
郑芝龙把这些书信交给南海局的人,让他们一个个登门拜访,把修建三座主之城说得天花乱坠。
虔诚的葡萄牙人踊跃捐钱捐物,甚至连城堡和舰船上的火炮都拆下来给南海局,叫他们捎到日本,安在主之城上。
要是那些异教徒敢来侵犯,就轰它娘的!
尼德兰人好歹也信主,再加上南海局暗示,三座日本的主之城修好,全归你了,尼德兰在日本就有固定的城堡和港口,以后做日本和朝鲜的生意,更加便利。
尼德兰人一想,这划算。
又派海船跑了一趟,确认了事实,于是慷慨解囊..
郑芝龙拿到了这些钱粮物资,转手就去朝鲜进货,进木料丶砖石等「建材」。
他叫朝鲜分局的人收买朝鲜地方官吏,把当地的城寨拆一部分。东城丶西堡丶南寨丶北镇,各拆一部分,不要指着一只羊薅羊毛。
上面官员来查,一问就是年久失修,自然坍塌了。
到后面还能吃一笔修缮钱。
美得朝鲜各级官员们鼻子直冒泡,恨不得把汉城都给它拆了卖钱。
天草时政的同心会,得到了大量「建材」和粮草,又重金聘请了十几位大明工程营换马甲的「祖传泥瓦匠」,开始大修特修。
西教教士们天天打鸡血,说义务参加修筑是对主的虔诚,数万信徒们自带乾粮纷纷前来做工。
天草时政等人又用粮草利诱,来修城的人每天多少口粮。
此时的日本农民等底层百姓,普遍受「八公二民丶七公三民」的沉重压榨,饿得双眼发绿,听闻这等好事,肥前肥后等九州各地的百姓蜂拥而至。
做工挣口粮的同时还接受主的洗礼,他们很快也成为主的信徒。
没法子,信主有粮食吃,被人欺负了还有人帮你出头,诱惑太大了。
九州肥前丶筑后两地领主和官吏最清楚情况,可他们牵涉太深,转头装聋作哑,当什麽都没看到。
附近肥后丶筑前两地的领主和官吏,甚至更远一点的丰前丶丰后和萨摩等地的领主和官吏却察觉到不对。
治下的百姓们纷纷往肥后跑,自家的田地荒废了。再一查,居然有人在私自修建城堡。
这还得了!
立即上报幕府。
江户这次反应很快,立即派人来肥前筑后,查办此事。
此事眼看藏不住,有可能要开打。
郑芝龙拿不定主意,就派人坐快船回本土,送出急报。
此急报出长崎港,不到二十一日就先送至上海,再转到苏州朱由校的手里。
朱由校把这份急报给黄尊素丶温体仁和周延儒看了,问他们三人意见。
温体仁和周延儒习惯性把目光转向黄尊素。
这两位内阁首辅和阁老,已经习惯皇上通过制置司做决定,他们内阁和六部负责执行就好了。
「皇上,原城这三座城是我们搅动东倭局势,让他们内让的三枚钉子。
现在这三枚钉子还不够大,还搅不动局势,需要扶一把。
不如传旨给乐浪都司,抽调部分海军舰船,以及两个团的陆战队,支援这三城?」
听了黄尊素的话,朱由校沉默了一会,才缓缓地说。
「原本朕也是这个想法。但思前想后,大明的海军还没有强大到主宰东海丶
南海,我们还必须戒急用忍。」
「皇上的圣意是还是让尼德兰出面?」
「对,尼德兰占据我大明大琉球岛,让朕如鲠在喉,得给他上上强度,让他动起来。
一动手我们就知道他的虚实...」
「皇上,臣斗胆呈问,让尼德兰如何动手?」
「联络大琉求岛的尼德兰人,告诉他们原城三城要被摧毁,长崎港要封港,尼德兰和我们大明在东倭的巨大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失。
邀请他们派出舰船,扬帆北上,去江户城外,给那个叫德川的猴子将军一些颜色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