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440章 朝议

第440章 朝议

    京城。

    新朝新气象。

    五军都督府也开始变得忙碌。

    “爹!”

    朱胜功大踏步的走进来,一进来就开口抱怨,“朝廷要是再不发饷,儿子可带不动下面的人了。”

    儿子不打招呼就闯进来,朱伟习以为常,只不过依然心惊肉跳,皱起眉头露出不满。

    “这么大声做什么。”

    朱胜功张了张嘴,忍住了下意识的话。

    他当然知道自己老子这年余来小心翼翼,整个人都变得敏感至极,现在已经好了许多,最开始生怕有人突然闯到他的面前,然后把他带走。

    见机不妙,提前投诚。

    虽然保住了位置,可谁知道皇帝心里怎么想的。

    伴君如伴虎,万一皇帝哪天变卦,他们父子能有好下场。

    被抄家的并不少。

    听说连宁国府差点都被抄了,实在是贾府的势力太大,牵扯太广,各地门生故旧不提,光一个平安州节度使,一个大同节度使就够朝廷掂量,更不提其余的武将。

    西军提督冯家与贾府是故旧,四大郡王与贾府也多有牵扯。

    据自己所知,北军还有个参将也是贾府的女婿。

    宫里还有个贵妃娘娘呢,虽然不受宠,可名份在那里,皇帝就算不喜也不敢打入冷宫,可贾府如此势力,不也差点都被抄家。

    只是朱胜功觉得王信的做法对。

    “父亲也太小心了些,我看而,父亲远不如王信。”

    “放屁。”

    朱伟大怒。

    王信以前什么身份?

    不过自己手下诸多武将中的一个,在儿子眼里竟然与自己平起平坐,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虎落平原被犬欺。

    朱胜功不以为然,“儿子认为重要的是自己的价值。”

    朱伟不可置否。

    东军目前没有提督,算是皇帝对朱家的回报。

    可这份回报能坚持多久?

    儿子在东军倒是干事勤勉,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皇帝的看重,颇有些异想天开。

    见父亲的态度,朱胜功不爽道:“对王信不满的人多了,张吉甫对王信从来没有满意过,可依然大力使用王信,如果不是张吉甫的重用,王信能有今日的成就?”

    看儿子如此自信,朱伟不得不决定打击他。

    “你凭什么与王信比?”

    “儿子为啥不能与他比?就算儿子不如他,可也不至于太差吧。”

    朱胜功不服气。

    朱伟叹了口气,他要是说儿子远不如王信,恐怕儿子不但不信,还会更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

    听到叹气声,朱胜功跳脚,愤怒道:“难道儿子也要像爹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问,任由下面军心散了?军心散了容易,聚起来就难了,到时候咱们父子还能使唤的动谁。”

    “此一时彼一时。”朱伟没有在意儿子的愤怒,和谁比不好,要和王信去比。

    越学越乱七八糟。

    王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他火眼金睛,旁人要是学他,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包括王信敢于放权,甚至让手下取代自己等。

    这种手段能随便学?

    奈何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不可能放弃,朱伟苦口婆心,又说道,“什么都不做才好,皇帝需要的时候,自然会用我们,他给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给的时候,我们不能漏出来。”

    这算什么。

    朱胜功不服气,他觉得应该像王信那样,谁都不求,靠着一身本事让别人主动来用。

    “听人说宫里来人,让父亲明日进宫一趟?”

    朱胜功问道,他得知此事后,专门跑回来京城向父亲确认。

    朱伟点了点头。

    “这是个机会,咱们东军的情形,父亲一定要让皇上明白,军饷不能再拖了。”朱胜功心焦不已。

    无论什么方式拉拢下面的人心,钱是绝对少不了的。

    没有钱,谁都玩不转。

    朱伟迟疑了片刻,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

    他原来在太上皇面前有脸面,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皇上那边不一定给,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如何稳固加强与皇帝的关系才迫在眉睫。

    “军饷的问题,朝廷要是能解决,不需要我们去说,朝廷解决不了,我们说了也没用,光揭盖子只会得罪人惹上麻烦。”

    朱伟耐心道。

    朱胜功恨恨的离开,这个朝廷如今怎么了。

    第二日。

    朱伟进宫。

    不光他,连王子腾也来了。

    朱伟暗中打量了王子腾几眼,王子腾重新巴结忠顺亲王,想要重返京营,没想到给他抓到了机会,忠顺亲王虽然威望极高,但想要掌控京营两军也非轻而易举之事。

    王子腾在京营有些关系,与贾府虽然闹过矛盾,对外却还是一致,终归是百年的盟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磕磕绊绊不会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说别的。

    光现在荣国府的两房,大房的儿媳妇,未来的主母是王家的女人,二房的主母也是出自王家。

    两家扯不清。

    在加上当年王子腾离开京营,把京营节度使让出去,方便了皇帝整改京营,当时的皇帝差点就亲征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听说王子腾在忠顺亲王那边还算受用。

    真的论起来,自己的根脚还不如他了,内心感慨,朱伟主动与人打招呼。

    “首辅大人。”

    “大司马。”

    朱伟态度恭敬。

    另外一边,王子腾呆在忠顺亲王身边人群中,小声道:“朱提督眼里还是只有内阁咧,以前没看他与内阁多和睦。”

    忠顺亲王没有回应。

    王子腾却知道忠顺亲王肯定记在心里。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忠顺亲王却不是,正因为如此,这些年里,一般人轻易不会得罪忠顺亲王。

    其余人没有出声。

    冯唐更是看也不看王子腾,一点也不想沾染。

    京营节度使以前是贾府的,不过曾经的京营,与现在的京营是两回事,贾府不可能再拿回京营节度使这个位置,也不会再有。

    但是贾府可以另辟蹊径。

    比如支持女婿当上东军的提督。

    荣国府大房全力以赴的给女婿铺路,如今已经是东军的参将,再熬个七八年,说不定还真让荣国府大房给办成了,机会还是有的。

    不过盯上东军的,别说外面的人,就算是四大家内部也没有统一啊。

    王子腾明显也想要东军。

    王子腾的优势是资历足够,以前就担任过京营节度使,贾府大房的优势是势力大,呼声高,可最后也不能小觑朱伟。

    朱伟如此巴结内阁,不就是为了自保么。

    “皇上驾到。”

    宫门外。

    太监唱名。

    皇上喜欢集思广益,这点倒是拉拢了不少下面人的人心,不过内阁与忠顺亲王大概是不喜欢的,等于分了他们的权,冯唐与大家一同起身迎接。

    嘉隆帝平静的走进来,身后除了夏守忠,还跟着戴权的干儿子铭礼。

    如何应对辽东。

    随着辽左的陷落,东平郡王请战的奏疏,朝廷必须要拿出一个章程出来了。

    而辽东的问题不只是辽东。

    背后还会牵扯到大同。

    包括京城。

    冯唐眼光落到林如海身上,这位才是四大家与皇帝之间的关键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