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手段

    听到这话,赵志刚一愣。

    “逸尘这个方案,比我想的还好一点,后生可畏啊!”刘正宏开口解释。

    这话一出口,赵志刚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跟刘正宏是几十年的老伙计了,这老刘什么脾气他还不清楚?

    医术上,那是眼高于顶,从不轻易服人。

    今天,他竟然亲口承认,一个二十来岁的进修医生的方案,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好?

    这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稀奇。

    赵志刚再次看向周逸尘,这次的眼神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好奇,那现在,就有些刮目相看了。

    能让刘正宏这只老狐狸都自愧不如的年轻人,这得是多大的本事?

    他娘的,中医科这是从哪儿淘来这么个宝贝疙瘩?

    赵志刚是个爽快人,心里想通了,就不再犹豫。

    “行!”

    “逸尘同志!”

    “那这事儿就拜托你了!”

    “刚才我老赵有眼不识泰山,你可别往心里去!”

    周逸尘有些哭笑不得。

    “赵主任,您太客气了。”

    “我们现在还是先给病人治病要紧。”

    “对对对,治病要紧!”

    赵志刚一拍脑门,立马松开了手,转身就往办公室里跑。

    “笔和方子,我这就给你拿!”

    他风风火火地从桌上抓起一个病历本和一支钢笔,又塞回周逸尘手里。

    “写!需要什么药,尽管写!”

    刘正宏在一旁看着,脸上带着笑意,也不说话。

    他知道,自己这老伙计,对周逸尘算是服气了。

    周逸尘也不推辞,接过笔和本子,当场就写了起来。

    他的字写得很好看,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草书,而是工工整整的楷书,笔锋有力,一笔一划都很清晰。

    赵志刚伸着脖子在旁边看。

    他虽然不认识几个中药,但光看这写字的气势,心里就又多了几分信赖。

    刘正宏也凑了过来,他的目光就专业多了。

    他看着周逸尘笔下的药名和剂量,不住地点头。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这是桃红四物汤的底子。

    黄芪用到了六十克,这剂量可不小,是下定决心要用大气推动血行了。

    后面跟着的骨碎补、续断、杜仲,都是补肝肾、强筋骨的良药。

    还有一味自然铜,煅用,专续筋接骨。

    整个方子看下来,君臣佐使,搭配得严丝合缝,增一分则太过,减一分则力弱。

    刘正宏心里暗暗赞叹,这小子开方的老道,简直不像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倒像个浸淫此道几十年的老药师。

    “好了。”

    周逸尘写完,吹了吹墨迹,把方子递了过去。

    赵志刚接过药方,然后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刘正宏。

    “老刘,你看……”

    “就按这个方子抓药,没问题的。”

    刘正宏给了肯定的答复。

    赵志刚立马把方子递给旁边一个闻讯赶来的护士。

    “小王,马上去中药房抓药,让那边给煎好了送过来!”

    护士应了一声,拿着方子小跑着去了。

    “那个……逸尘啊!”

    赵志刚搓了搓手,又凑了上来。

    “外敷的那个方子呢?”

    “那个也得写下来,我好让人去准备。”

    周逸尘笑了笑,又拿过一张纸,写下了外敷的方子。

    天麻、黄精、土鳖虫、乳香、没药……

    赵志刚看着土鳖虫时,眼角抽了抽。

    这玩意儿……也能当药?

    周逸尘看出了他的疑惑,主动解释道。

    “赵主任,这土鳖虫看着不起眼,却是活血破瘀的猛将。”

    “骨折的病人,瘀血不去,新骨不生,用它最合适。”

    听到这话,赵志刚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么个理儿!”

    他又把这个方子交给另一个护士,叮嘱道。

    “去中药房,就说是我说的,借他们的药碾子用一下,把这些药打成最细的粉末送过来!”

    两件事都安排妥当,赵志刚心里踏实了一大半。

    “逸尘,那……针灸呢?”

    “现在就做吗?”

    “嗯,现在就做。”

    周逸尘点了点头。

    “早点疏通经络,病人也能早点舒服。”

    “行,那咱们进去!”

    赵志刚大手一挥,亲自在前面开路。

    一行人再次回到病房。

    病床上的老师傅和他家属,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刚才主任和护士的对话,他们也听到了些,知道这位年轻的医生,要给自己治病了。

    心里既有点期待,又有点打鼓。

    “老杨,这位是中医科的周医生,医术特别高。”

    赵志刚主动给病人介绍,给他打气。

    “接下来,周医生要给你扎几针,你放轻松,配合好就行。”

    病人老杨连忙点了点头。

    周逸尘从自己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用蓝布包裹着的针灸包。

    打开来,里面是长短不一,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银针。

    他让护士端来酒精灯和棉球。

    然后不急不缓地坐在病床边,开始做准备工作。

    他捻起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燎了燎,手法稳得像是在做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情。

    整个病房里,只听得到他偶尔和病人交谈的轻声细语。

    “师傅,您别紧张,放轻松。”

    “扎针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酸麻胀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叫得气,说明有效果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却让人不知不觉的信任。

    这就是满级心理学的作用了。

    在周逸尘的安慰下,病人不知不觉就放松下来。

    周逸尘选的第一个穴位,是足三里。

    他左手拇指在病人膝下轻轻按压,精准地找到了穴位,右手食指和拇指捏着针柄,轻轻一捻,银针就刺入了皮肤。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病人甚至没感觉到疼痛。

    接着是三阴交、阳陵泉。

    周逸尘下针的速度不快,但每一下都极其精准。

    刘正宏和赵志刚就站在旁边看着。

    他们都是行家,看得出周逸尘这手针灸功夫,绝对是童子功,没有十年以上的苦练,根本达不到这种举重若轻的境界。

    扎完了常规的穴位,周逸尘开始处理最关键的部位??患处周围的阿是穴。

    也就是哪里最疼,就扎哪里。

    他伸出手指,在病人肿胀的小腿上轻轻按压。

    “这里有感觉吗?是不是又酸又胀?”

    “有,有……就是这里!”病人老杨赶紧说道。

    周逸尘便在此处下了一针。

    他又换了个地方按压。

    “这里呢?”

    “这里也胀!”

    又是一针。

    如此反复,他在病人小腿的肿胀处周围,错落有致地扎了五六根银针。

    这几针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病人老杨的眉头,肉眼可见地舒展开了。

    “怎么样?感觉好点没?”赵志刚忍不住凑过去问。

    “好……好多了!”

    老杨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

    “那根筋……好像不那么揪着疼了。”

    “腿里面……热乎乎的,麻麻的,舒服!”

    这话一出来,赵志刚的眼睛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