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斌给病人检查的时候,周逸尘就在旁边看着。
直到钱斌看向他,他才放下茶缸,开口问那个大娘。
“大娘,早上吃什么了?”
“就喝了碗玉米粥,吃了半个窝窝头,跟平时一样啊。”
“昨天晚上呢?”
周逸尘又问。
“昨天晚上……吃了点剩菜,还有半条鱼。”
“鱼是什么鱼?”
“就是普通的鲤鱼,我儿子从河里钓的。”
周逸尘点点头,没再问了。
他对钱斌说道:
“给她开点解痉止痛的药,再加点抗过敏的药。”
钱斌一愣。
“抗过敏?”
急性肠胃炎,跟过敏有什么关系?
周逸尘没有解释,只是看了他一眼。
“按我说的开。”
“是。”
钱斌不敢多问,立刻照办。
大娘拿着方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诊室的门关上,钱斌终于忍不住了。
“周主任,刚才那个……为什么要开抗过敏的药?”
周逸尘喝了口水,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她的腹痛,主要集中在上腹部,而且是阵发性的绞痛,这确实像肠胃炎。”
“但是,你按压她腹部的时候,她虽然喊疼,但没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这就说明,炎症可能不是主要问题。”
钱斌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细节他根本就没注意到。
“我问她吃了什么,她说吃了河鱼。”
周逸尘继续说道。
“这个季节,河里的鱼,很容易有寄生虫。有些人吃了,就会引起过敏反应,症状就是腹部绞痛,跟急性肠胃炎很像。”
“所以,我判断她是过敏引起的肠道痉挛,而不是细菌感染。”
一番话,说得钱斌目瞪口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有些不够用了。
原来……看病是这么看的?
不光要看症状,还要追根溯源,把生活习惯都考虑进去?
他以前觉得,自己看病已经算细心了。
可跟周逸尘一比,简直就是个只会照本宣科的门外汉。
“看下一个吧!”
周逸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钱斌赶紧回过神来,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门口。
第二个病人进来了。
一个年轻妈妈,抱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蔫蔫地趴在妈妈的肩膀上,一点精神都没有。
“医生,你快给看看,我儿子这是怎么了?”
年轻妈妈一脸焦急。
“烧了好几天了,身上也没劲儿,饭也不好好吃。”
钱斌站起身,示意她把孩子放在检查床上。
他先给孩子量了体温,三十八度五,确实在发烧。
他又检查了孩子的喉咙,有点红肿。
“是感冒引起的扁桃体发炎。”
钱斌很快给出了诊断,这在他看来,是再常见不过的儿科病了。
他正准备开点退烧药和消炎药,周逸尘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你让孩子张开嘴,我看看。”
钱斌的动作停住了。
年轻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让他张开嘴。
周逸尘凑过去,看得很仔细。
然后,他伸出手指,轻轻地在孩子的牙龈上按了一下。
就这么一下,小男孩就哭了起来。
“医生,你别碰,他这几天牙龈总出血,一碰就哭。”
年轻妈妈心疼地说道。
周逸尘直起身,转头看向钱斌。
“你现在还觉得,是普通的扁桃体发炎吗?”
钱斌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他刚才检查喉咙的时候,根本就没注意到牙龈的问题。
“我……我……”
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周逸尘也没为难他,而是直接对那位妈妈说道。
“你家孩子不是感冒。”
“他这是坏血病。”
“坏血病?”
年轻妈妈和钱斌,同时都愣住了。
那不是以前跑海的船员才会得的病吗?现在怎么还会有?
“他是不是很长时间没吃什么青菜水果了?”
周逸尘问道。
年轻妈妈想了想,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对对对!这孩子挑食,就爱吃肉和白面馒头,青菜一口都不吃!都快小半年了!”
“这就对了。”
周逸尘靠回椅子上。
“长期不吃青菜水果,身体里缺了一种东西,就会引起牙龈出血、浑身没劲、骨头疼,还会发低烧。”
“这病不难治的。”
他看着那位妈妈,语气让人很安心。
“不用吃药,回去多给他吃点新鲜的蔬菜,尤其是绿叶子的菜,或者用山楂泡水喝也行,很快就好了。”
“真的?就这么简单?”
年轻妈妈简直不敢相信。
“就这么简单。”
周逸尘点点头。
“以后注意让他饮食均衡,别再由着他的性子了。”
年轻妈妈抱着孩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带着孩子跑了好几家医院,都当是感冒治的,药吃了一大堆,就是不见好。
没想到,到了这里,被这位年轻的副主任几句话就给点透了。
等病人走了,诊室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钱斌低着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扇了两个耳光。
太丢人了。
连续两个病人,他都看错了。
而且错得这么离谱。
他以为自己和周逸尘的差距,是在上午那台抢救上,在那双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手上。
现在他才明白,根本不是。
真正的差距,从病人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周主任,我……”
他想道歉,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坐下吧!”
周逸尘倒是显得很淡定。
“你把刚才两个病例的诊断思路,重新写一份报告给我。”
“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接诊病人。”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钱斌,自己开始接待下一个病人。
钱斌坐在角落里,看着周逸尘不疾不徐地问诊、检查、开方,每一个动作都很从容和淡定。
他这才真正意识到,上午周逸尘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那份“第一责任人”的魂,不只是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
更是在面对每一个病人时,抽丝剥茧、追根究底的严谨和细致。
他拿起笔,开始写病例分析。
这一次,他写得非常认真。
钱斌坐在角落里,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没有落下。
他脑子里乱糟糟的,全是刚才那两个病例的影子。
大娘的腹痛,小男孩的发烧。
在他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病症,到了周逸尘手里,三言两语就挖出了完全不同的根源。
这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差距了。
这是思维上的鸿沟。
他这边还在想着用什么药去堵漏,人家已经顺着水流找到了源头。
“下一个!”
周逸尘的声音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他抬起头,看到门口又走进来一个病人,便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重新握紧了手里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