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破格之上(第1/2页)
但你不光在研发上拔得头筹,还硬是把海城市场打下来了,连京城的合作也被你拿下。研发、销售两条线你都证明了自己。”
刘厂长笑了笑,把文件推到林溪面前:“所以,上面最终也认可了。以后,你就和老张一样,正式担任工厂的副厂长。你主要负责研发试点和产品推广。这是对你能力的肯定,也是大家对你未来的期望。”
林溪整个人愣在原地,脑子里只冒出一句话:副厂长?这就…副厂长了?
她其实并不太在意头衔,反正将来她是要自己做老板的,只要钱给够就行。可眼下骤然被宣布晋升,还是“副厂长”这种级别,多少还是有点懵。
张副厂长见状,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不得不说,刘厂长当初的眼光就是好啊。要不是你加入工厂,特务事件之后,我们怕是真撑不过来。”
林溪连忙笑着迎合:“张副厂,您太客气了。当初是工厂愿意收留我,给了我机会。我能有今天,也是因为大家愿意信任我。”
“这可不是客气话。”刘厂长接过话头,神情郑重,“张副厂长说的是真话。我早就听说海城不少大型电子厂都想挖你走。你要是被挖了,我这心里可真不踏实。现在你坐上副厂长的位置,至少能让我安稳些。”
刘厂长最清楚,自己接手工厂那会儿,可谓四面楚歌。多少客户中断下单。若不是林溪挺身而出,凭着一项项硬成果和市场突破扳回局面,他压根撑不到今天。而像林溪这种人,大厂哪个不是抢着要?留住人才,才是硬道理。
林溪心里暗暗腹诽:放心吧,只要钱不少给,我才懒得往外跑。
不过话归正题,寒暄过后她还是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麻利地从包里取出一叠整齐的资料,将关于充电电池的全套图纸一份份递到几个人手里,场面顿时转向正经严肃。
林溪并没有多说研究所的门路。那毕竟是靠着父亲的人脉牵线才敲定的合作,在这个年代,说穿了多少带点“不光彩”。即便眼前这几位都是自己人,她也深知,低调一点,没坏处。
会议室里一阵短暂的安静。刘厂长早已接受了这个“惊人事实”,脸上挂着欣慰的笑意;可张副厂长、赵主任和刘主任却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林溪在短短几个月的功夫里,不仅折腾出了全新的创新点,还硬生生牵上线了研究所和军工项目。
张副厂长喃喃道:“要是这套充电电池能推广开来,民用配件市场可就彻底洗牌了啊。”
赵主任眼神闪烁,已经在心里盘算:“像收音机这种耗电大户,换上充电电池得省下多少更换电池的钱?这对用户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诱惑。”
刘主任也忍不住接话:“等到产品配套商把这东西加进去,咱们厂的竞争力又要往上抬一层。”
在一旁的张副厂长,悄悄对刘厂长竖了个大拇指,低声感叹:“不愧是厂长,当初真是慧眼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4章破格之上(第2/2页)
这种项目,林溪将研发图纸带到哪家厂商都行。可能真正拿到“试点”资格的,却只有他们一家,靠的就是林溪的能力与突破。如今,她的名字挂上了“副厂长”的头衔,这座工厂的未来,似乎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妥。
林溪素来雷厉风行。和老同事们寒暄过,她便不再多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
既然要做配件,就不能只是照搬普通干电池的形制。否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根本谈不上“配套”的意义。林溪想起后世索尼随身听的“口香糖电池”那是足以改变便携电子产品生态的一款产品。如果把这种理念提前放到当下,既不会显得突兀,还能具有开创性的颠覆效果。
于是她的方案中,不仅包含了电池本体的设计,更将“单独充电器”与“机身一体式充电”同时纳入考量。这两点,将成为未来“曙光-77”最大的竞争力。
她很清楚,未来各大厂商迟早都会做便携式收音机。但若还在依赖五号干电池,不仅续航不足,成本更是长期的负担。她要给市场两种选择:
条件有限的用户:直接购买新机型,支持机身充电,省去反复买电池的麻烦。
经济宽裕的家庭:多配一块电池加充电套装,可以随时更换,出门携带也无后顾之忧。
而这只是第一步。顾爷爷答应会帮她打探晶振相关的资源,一旦拿到,数字收音机的研发也能提前启动。到那时,便携性、稳定性、持久续航与可重复使用四大优势加身,足以把同类竞品彻底甩开。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还给予“试点资质”的保护,不必担心成果被同行复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她更是可以顺势转向私营,凭借先发优势,开创一个全新的电子产品时代。
整个上午,林溪与核心成员们围绕技术细节与实施步骤反复讨论,直至临近中午才告一段落。
刘厂长提议:“中午我一定要请小林去国营饭店吃一顿。”
张副厂长、赵主任、刘主任也纷纷点头赞同。
几人一同往厂门外走去。就在此时,前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林同志!”
林溪抬头一看,是王秀琴。她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喜色。
“秀琴,好久不见。”林溪笑着应道。
王秀琴这才注意到林溪身边跟着厂长、副厂长和两位主任,神情立刻拘谨起来,急忙站直身子:“刘厂长好,张副厂长好,赵主任、刘主任好。”
刘厂长呵呵一笑,摆手道:“不用拘谨。我记得你,是小林带来的吧?”随即又转头对林溪说,“小王同志表现不错,如今主要负责工厂产品的包装设计,任职于组装部门的包装组。早先她一个人包揽了全部的包装制作,后来产量上去了,她便负责对接附近的纺织厂,协调流程,做得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