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七零娇宠:媳妇是电子大佬 > 第155章 新任副厂长

第155章 新任副厂长

    第155章新任副厂长(第1/2页)

    话音一顿,他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补充道:“对了,小王,你还不知道吧?小林同志如今已经是咱们厂的副厂长了。”

    王秀琴愣了愣,旋即露出惊喜与敬佩,连忙喊道:“林副厂长!”紧接着语气真挚:“总之真的要谢谢你。当初要不是你,我可能就被人贩子拐走了,也未必能进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林溪神情平静,却带着几分锋利的认真:“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当时你的成品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也不会推荐工厂录用你。”

    王秀琴眼圈微微一热,点头道:“林副厂长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林溪微微一笑:“接下来,我们的产品会升级,包装也会随之升级。到时候,希望你能继续发挥你的专业所长。”

    “我不会让您失望的!”王秀琴语气坚定,眼神里带着一股子从心底生出的自豪与笃定。

    午餐时,几人一起去了厂外的国营饭店。饭菜虽说算不上多么丰盛,但红烧肉、酱牛肉、炒鸡蛋、油焖茄子一摆上桌,氤氲的热气夹杂着酒香,让人心头一暖。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午。

    午后,厂里召开了临时大会。车间、办公室的人都陆续聚拢到礼堂,木质长椅挤得满满当当。刘厂长身着中山装,走上台,神情庄重地宣布:

    “经工业局批准,厂党委讨论决定,现任命林溪同志为本厂副厂长,主要分管研发试点和产品推广工作!”

    话音一落,场内一片哗然。许多人面面相觑,心中皆是震惊。一个年纪不过二十的女同志,竟然一下子坐上了副厂长的位置?这在别的厂子里几乎闻所未闻。

    可转念一想,谁又能说不服呢?那震动全国、被不少工厂当成救命稻草的“曙光-76”,正是出自她之手。要不是她,工厂早在特务事件后就难以维持,哪还能有如今的风光?

    有人低声感叹:“林副厂长简直就是咱们厂的神话啊。”

    有人则暗暗点头:虽然年轻,但她的确配得上这个位置。

    林溪站在台上,目光平静,心里却有些恍惚。副厂长的头衔,她并不在意。她更清楚,真正的路,还在更远的地方。

    林溪荣升副厂长的消息,很快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家属院。走廊口、楼道间、食堂里,到处都有人低声议论。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才刚入职不到半年的小姑娘,居然能一跃坐到副厂长的位置?而且更让人咋舌的是,曙光-76这款如今人人争相传颂的产品,竟然出自她的手笔。

    王招娣听到自家男人带回来的消息,愣了好半天,心里直冒冷汗。幸亏当初自己没有像李桂兰那样不长眼,拿话阴阳怪气,甚至还妄想逼婚。人家如今可是副厂长,再次见面,自己怎么也得客客气气地叫一声“林副厂长”。

    而别的邻居妇人们也不再敢随意嚼舌根。过去那些闲言碎语,瞬间偃旗息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5章新任副厂长(第2/2页)

    更有人家男人直接下了“封口令”:“以后少说林溪的不是!你真以为厂里副厂长是闹着玩的?得罪了她,看咱们家在厂里还能不能待得安稳!”

    于是,原本在院子里对林溪评头论足的声音,不知不觉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见面时刻意放低音调的问候,甚至有人眼里带着几分讨好与巴结。林溪身份的转变,让她在这座筒子楼里,彻底站上了众人仰望的位置。

    第二天一早,林溪刚走到楼道口,就看到王招娣正提着搪瓷缸打酱油回来。只见她脸上堆满了笑:“林副厂长,这么早啊?”

    林溪微微一愣,还没开口,另一户邻居也从后面快步跟上来,语气殷勤:“林副厂长啊,回头你要是忙,家里要用点啥,尽管跟我们说。”

    林溪笑而不答,点点头继续往外走。一路上,原本只在背后窃窃私语的邻居们,见她出来,纷纷露出客气的笑容,有的主动打招呼,有的还递上自家刚买回来的菜。

    林溪心里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突然换了脾气,而是身份与位置让他们不得不改口。大多数人当初不过是见她独居,家里男人不在,就拿她当闲话嚼舌根的对象。可如今,她一跃成了副厂长,这些昔日冷眼奚落的人,一个个转身成了笑脸巴结,真让人唏嘘。

    不过林溪心里也明白,真正让她心安的不是邻里停止了对自己的闲言碎语,而是副厂长的身份能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彻底收敛。筒子楼里本就没什么隐私,谁要真存了歪心思,她一个独居的女人根本防不胜防。如今有了这层身份护身,至少不必再提心吊胆,可以把心思都放在研发试点上。

    负责生产可充电电池的是京城的华能电池厂,有父亲坐镇,研发进度绝不会拖延。她这边的任务则是围绕电池配套:设计充电座、外壳、接插件等零部件。

    规格图纸已经定好,眼下要先做出一批试制品,等电池厂的样品一到手,就能立刻展开整机的功能测试。

    原本,这类基础研究从设计、打样到工艺摸索与材料验证,往往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能见到成果。可林溪有智能体系统辅助,最佳方案已经过完整的模拟与验证,大大缩短了前期探索的时间。

    接下来是中试验证和工厂配套工艺的改造,这本应是最耗时的一环,至少得一年起步。可智能体系统同样提供了最优路径,以最小的工艺调整,实现快速迭代。

    可充电电池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出样,而她必须在这两个月内把充电座、外壳、接插件等配套件的全套样品做出来,才能与电池厂顺利对接。

    之后,还要再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整机验证与小批量生产验证,才能真正投入量产。即便在智能体的加持下,整个周期压缩到极限,从研发到上市最快也得四五个月。

    林溪很清楚,四五个月后各大收音机厂商也会陆续攻克便携式机型的难题,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成败,终将在那时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