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刚上大学,我成了兼职奶爸 > 第473章:选择

第473章:选择

    宋嘉年露出一副我早已看穿你的表情。

    “现在杭城已经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地方了。”

    拉着陈远的手,两人继续挑挑选选,除了草莓熊的,又选了一个白色纯棉的,上面印着白色小羊,还有一点点的蕾丝边。...

    夜色渐深,酒店房间里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地毯上,电视里综艺节目的笑声不断传来,却没能盖住方幼凝轻声的呢喃。她蜷缩在沙发一角,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奶茶,脸颊微红,眼神有些迷离。

    “你真不困?”陈远侧头看她,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有点困,但不想睡。”她小声说,“今天……好像特别安心。”

    陈远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种感觉??忙碌了一整天,终于能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反而舍不得闭眼。就像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偷偷听收音机,明明知道该睡觉了,却总想再多听一首歌。

    他伸手关掉了电视,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轻微的嗡鸣声。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远处高架桥上的车流像一条流动的光河,缓缓流淌。

    “你说……我们以后也会这样吗?”方幼凝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哪样?”

    “就是……一起吃饭、看电影,累了就找个地方休息,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她顿了顿,“像普通情侣那样。”

    陈远沉默了几秒,然后笑了:“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

    “可你不觉得奇怪吗?”她转过头,认真地看着他,“你才大一,我就已经是个孩子的妈了。别人知道了会怎么想?”

    “别人怎么想重要吗?”陈远反问,“我又不是活在他们嘴里。”

    方幼凝怔了一下,随即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绕着杯沿打转。“可是……我不想拖累你。你还年轻,应该有更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天天陪着我照顾孩子、跑实验室、做奶粉配方……这些本不该是你这个年纪该承担的事。”

    “所以你觉得我是被迫的?”陈远坐直了些,语气依旧平静,但多了几分认真。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他打断她,“但你要明白一件事??我不是因为同情你才留下的,也不是因为你有个孩子才勉强接受这一切。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包括你的倔强、你的焦虑、甚至你有时候莫名其妙的情绪爆发。如果我不愿意,早就走了。”

    方幼凝的眼眶微微泛红,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陈远叹了口气,挪到她身边坐下,轻轻把她揽进怀里。“听着,我不是什么圣人,也不会装作自己无所不能。但我清楚一点:我想和你一起走这条路。不管它有多难。”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终于把脸埋进他的肩膀,呼吸变得有些不稳。

    “你知道吗?”她闷闷地说,“我妈当年也是大学刚毕业就生了我。她说那时候所有人都骂她不懂事,说她毁了自己的人生。后来我爸不要她了,她一个人打工养我,连亲戚都避着我们走……我一直以为,有了孩子的人,就注定要活得小心翼翼,低人一等。”

    “但现在不一样了。”陈远轻抚她的后背,“时代变了,你也变了。你不是当年的她,我也不是那些冷眼旁观的人。”

    良久,方幼凝抬起头,眼角还挂着泪,却笑了。“你说得对……我确实变了。以前我最怕别人问我‘孩子爸爸是谁’,现在我居然敢带着一个男生开房过夜。”

    “咳咳!”陈远差点呛住,“这话说得也太直白了吧!”

    “事实嘛。”她调皮地眨了眨眼,“而且你也不是随便哪个男生,你是陈远。”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在他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重新轻松起来。

    第二天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陈远几乎是弹射般坐起身,看了眼时间,赶紧推了推还在熟睡的方幼凝。

    “起来了,再睡就要迟到了。”

    “唔……再五分钟……”她翻了个身,把头埋进枕头里。

    “昨晚谁说要回学校看实验结果的?卫维说九点前必须到。”

    一听这话,方幼凝猛地睁开眼,一骨碌爬起来,头发乱糟糟的像只炸毛的小猫。“几点了?!”

    “六点半,来得及。”

    洗漱收拾完,两人匆匆退房离开。清晨的校园格外安静,只有零星几个晨跑的学生从身边掠过。实验室门口,郭雪丽已经等在那里,手里拎着两杯豆浆。

    “你们可算来了。”她递过一杯,“卫维在里面等急了,说要是你们再不来,他就把样品倒掉。”

    “别啊!”方幼凝接过豆浆,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实验室。

    实验台上摆着三个烧杯,分别盛着不同颜色的乳白色液体。卫维戴着护目镜,正拿着滴管记录数据,抬头看到他们进来,摘下眼镜冷笑一声:“我还以为你们打算双宿双飞忘了正事呢。”

    “哪能啊。”陈远笑着走近,“成果怎么样?”

    “初步检测合格。”卫维指着中间那杯,“这是第三十七号配方,蛋白质含量3.2g/100ml,脂肪2.8,乳糖4.6,微量元素配比接近母乳标准。口感测试我们也做了,八个志愿者里六个打了八分以上。”

    “这么高?”方幼凝惊喜地睁大眼睛。

    “不过还有问题。”卫维话锋一转,“稳定性不够。常温放置十二小时后出现轻微分层,冷藏四十八小时后析出微量沉淀。另外,成本太高了??单罐生产成本预估一百二十块,零售价至少得定到三百五才能保本。”

    陈远皱眉:“市面上同类产品均价也就两百出头。”

    “所以我们还得优化。”卫维耸肩,“要么降低原料等级,要么调整工艺流程。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改用部分植物蛋白替代乳清蛋白,但我担心会影响吸收率。”

    “有没有可能换个供应商?”陈远问。

    “我已经联系了内蒙古和黑龙江的三家牧场,报价最低的一家每吨便宜八千,但奶源质量不稳定,抽检有过抗生素超标记录。”卫维摇头,“用他们的风险太大。”

    陈远沉思片刻,忽然问:“如果我们自己建小型奶站呢?规模不用大,先搞个试点,控制源头品质。”

    “想法不错。”卫维点头,“可资金呢?建一个标准化挤奶车间加冷链运输,起步至少两百万。”

    “融资。”陈远说出这两个字时,语气异常坚定。

    实验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你是认真的?”方幼凝看着他。

    “嗯。”陈远点头,“之前我一直犹豫,是因为产品线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但现在我们已经有成熟配方,只要解决量产和供应链问题,完全具备商业价值。与其慢慢熬,不如一步到位。”

    “可投资人不会轻易相信两个大学生。”郭雪丽提醒道。

    “那就让他们相信。”陈远笑了笑,“我们可以做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附上实验数据、市场调研、财务模型。再找几家母婴机构合作试用,收集用户反馈。只要证据链完整,总有识货的人。”

    “听起来像做梦。”王军辉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门口,靠在墙边嗑瓜子,“你们知道去年有多少创业项目死在A轮融资前吗?”

    “知道。”陈远直视他,“但我们不做那么多花哨的东西。我们只做一件事:做出真正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不吹概念,不炒噱头,靠产品说话。”

    王军辉愣了一下,随即吐掉瓜子壳,走进来拍了拍他肩膀:“行,有点意思了。要干就干大的,我认识个做风投的表哥,回头帮你引荐。”

    “谢谢。”陈远真诚地说。

    接下来的两周,团队进入了高强度工作模式。白天上课,晚上开会;周末跑牧场、谈合同、改PPT。陈远几乎住在了实验室,有时凌晨三点还在核对营养成分表。方幼凝也没闲着,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整理用户问卷,甚至还自学了基础会计知识,帮着做成本核算。

    江晚意发现了他们的异常。一次课后,她拦住陈远:“你最近状态很差,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了。是不是又熬夜做实验了?”

    “还好。”陈远勉强笑了笑。

    “别骗我。”江晚意皱眉,“我知道你在搞那个奶粉项目。我可以理解你的热情,但别忘了你是学生,不是企业家。万一失败了,学业怎么办?”

    “老师。”陈远认真地说,“正因为我是学生,才更要抓住这个机会。等毕业后再创业,竞争更激烈,试错成本更高。我现在输得起。”

    江晚意盯着他看了很久,最终叹了口气:“随你吧。但如果需要帮助,记得来找我。”

    “谢谢老师。”

    那天晚上,陈远独自留在实验室加班。窗外暴雨倾盆,雷声滚滚。他正专注地调试pH值,突然手机震动。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陈远同学,我是省科技厅创新基金评审组的李主任。江晚意教授推荐了你们的项目,想了解一下进展。方便的话,明天上午九点来厅里一趟。】

    陈远盯着屏幕足足十秒钟,心跳如鼓。

    他立刻拨通方幼凝的电话,声音都在抖:“喂……我们……有机会了。”

    三天后,省科技厅正式通知:项目通过初审,进入复评阶段,有望获得五十万元无偿资助。

    消息传开那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郭雪丽激动得跳起来抱住方幼凝,王军辉直接掏出一包烟要庆祝,被卫维一把抢走:“这是实验室!不准抽烟!”

    只有陈远站在窗边,久久望着外面湛蓝的天空。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资金、生产、审批、市场竞争……每一步都可能是深渊。

    但他不再害怕。

    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成长,不是等到准备好了才出发,而是在风雨中学会奔跑。

    而此刻,他并不孤单。

    身后传来脚步声,方幼凝轻轻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

    “接下来,我们一起。”她说。

    “嗯。”他回握,“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