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小说 > 霓虹下的旧手机 > 第四十九章周年庆上的“新约定”

第四十九章周年庆上的“新约定”

    第四十九章周年庆上的“新约定”(第1/2页)

    乡镇小学的新操场还带着塑胶跑道的淡香,像刚拆开的糖纸,裹着九月午后的暖光。白杨树沿着操场边缘站成一排,叶子被风掀得翻转,露出背面浅绿的脉络,像无数只小手在轻轻鼓掌。操场中央的升旗台被改造成临时舞台,红色幕布垂下来,边角沾着点草屑——早上布置时,几个孩子围着幕布跑,把操场边的狗尾巴草粘在了上面,此刻风一吹,草屑就跟着幕布轻轻晃,像藏了群安静的小精灵。

    舞台上摆着三样东西,一字排开,被阳光镀上层薄金。最左边是台智能花盆,金属外壳上留着两道浅痕,一道是五年前林舟在出租屋阳台试装时,失手撞在暖气片上磕的,当时他蹲在地上盯着那道痕,觉得像自己人生里横亘的坎;另一道更浅,是上个月送进这所小学时,被三年级的小胖子张强不小心用铅笔头划的,孩子当时吓得快哭了,林舟却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这是花盆的新记号”。此刻花盆的显示屏亮着淡蓝色的光,上面跳着“土壤湿度65%”的字样,是早上孩子们特意给它浇了水,像给老朋友递了杯茶。

    中间的太阳能花盆专利证书摊开在木架上,米黄色的纸张边缘有点卷,是林舟去年冬天揣在羽绒服内袋里跑专利局时磨的。当时北京下着雪,他裹着羽绒服在办事大厅排队,证书草稿纸被体温焐得温热,他手指反复摩挲着“实用新型专利”那几个字,连指尖冻得发麻都没察觉。现在证书上的红章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旁边还压着枚银色回形针,是苏晴早上特意别上的,怕风把纸吹卷了——她总记得林舟以前丢三落四,连合同都能忘在咖啡馆,现在却把这张证书当宝贝,走到哪带到哪。

    最右边堆着的是孩子们的种植日记,牛皮纸封皮上用彩笔写着“我们的花盆故事”,最上面那本是女生王小丫的,封皮贴了片干枯的三叶草,里面第七页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旁边用铅笔写着“今天智能花盆亮了,像小太阳,我也要像它一样亮”,字迹旁边还洇着点水痕,是上周下雨时,王小丫把日记抱在怀里跑,被雨水溅到的。林舟早上翻到这页时,指尖轻轻碰了碰那道水痕,像碰着孩子心里最软的地方。

    “林总,孩子们都到齐了。”工作人员小跑过来,声音里带着点激动。林舟点点头,整理了下西装领口——这件西装是苏晴去年给他买的,平时他总穿休闲装,只有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穿,袖口还留着浩浩上次用蜡笔涂的小圆圈,苏晴要洗,他却不让,说“这是我儿子给的勋章”。他往台下看,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有的扎着歪歪的辫子,有的裤脚卷着,手里攥着小塑料花——是早上老师给他们发的,让他们等会儿给台上的人献花。

    苏晴抱着浩浩站在人群前排,浩浩穿了件蓝色小卫衣,怀里抱着个迷你智能花盆模型,是林舟前晚熬夜做的,模型上贴了张奥特曼贴纸,浩浩时不时把模型举起来,对着台上的大花盆比对,小眉头皱着,像在检查尺寸对不对。苏晴看到林舟看过来,轻轻摸了摸浩浩的头,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她记得五年前林舟失业那天,他坐在出租屋的地板上,手里攥着简历,说“我是不是很没用”,当时她抱着他,说“你只是还没找到属于你的路”,现在看着台上的他,她知道,这条路,他不仅找到了,还走得很宽。

    老吴站在苏晴旁边,研发方案夹在胳膊下,纸角被他攥得有点卷。方案上用红笔标着“太阳能花盆2.0版:增加雨水收集槽”,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草图,是他昨晚在办公室画的,眼镜片上还沾着点墨水印——昨晚他和团队改方案到凌晨两点,泡的咖啡凉了三回,却没人说累。他抬头看台上的智能花盆,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试产时,花盆突然短路,他和林舟蹲在车间里,拆了装装了拆,直到天亮,当时林舟说“老吴,咱们做的不只是花盆,是给人希望的东西”,现在他信了,看到孩子们围着花盆笑,他觉得比拿任何奖项都开心。

    张总监站在另一边,手里捧着养老院送的锦旗,红底黄字绣着“心系老人,情暖夕阳”,边缘的流苏有点乱,是刚才孩子们围着看时,被小手扯的。张总监时不时用手指理一理,嘴角却笑着。去年冬天,他们给养老院送了批智能花盆,老太太们每天围着花盆浇水,说“这玩意儿比孩子还贴心”,有个老奶奶还把自己种的月季花剪下来,送给张总监,说“谢谢你们,让我们的院子里多了些颜色”。现在看着台下的孩子们,他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早就超出了赚钱,是把温暖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各位老师,各位小朋友,各位朋友们,下午好。”林舟握着话筒,指尖传来话筒的轻微震动,像五年前第一次给客户介绍智能花盆时的心跳。话筒有点旧,是学校老师借给他的,上面还沾着点粉笔灰。他看着台下的笑脸,突然想起五年前的自己——那天他在便利店买了个过期的面包,蹲在路边吃,手机里是第37封拒绝信,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很乱,他觉得自己像被世界抛弃了。

    “五年前,我失业了。”林舟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操场的每个角落,“那时候我住在一间十平米的出租屋,墙皮会掉灰,下雨天窗户会漏雨,我每天投简历到凌晨,却连一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我记得有天晚上,我看着窗外的路灯,想,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王小丫攥着塑料花的手紧了紧,她听老师说过,林叔叔是个很厉害的人,原来厉害的人也有难过的时候。浩浩在苏晴怀里眨了眨眼,伸出小手摸了摸妈妈的脸,好像在安慰她。

    “后来,我遇到了一群人。”林舟笑了笑,目光扫过苏晴、老吴、张总监,“我的妻子苏晴,她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告诉我‘你不是没用,只是还没找到方向’;我的老搭档老吴,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来和我一起做一个没人看好的智能花盆;还有张总监,他帮我们打通了销售渠道,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产品。”

    老吴听到这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眼镜滑到了鼻尖,他赶紧推了推。张总监把锦旗抱得更紧了,眼眶有点红。苏晴轻轻吻了吻浩浩的额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笑着,像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咖啡馆和她聊到打烊的年轻人。

    “五年里,我们做过很多尝试。”林舟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台上的智能花盆,“第一台智能花盆,我们试了17次才成功,最后一次成功那天,我们在车间里哭了,不是因为累,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于做出来了。后来我们又做了太阳能花盆,为了申请专利,我们跑了无数次专利局,冬天在雪地里排队,夏天在太阳下等号,可当我们拿到专利证书的那天,觉得一切都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周年庆上的“新约定”(第2/2页)

    他拿起最上面那本种植日记,翻到王小丫写的那页,举起来给大家看:“这是王小丫小朋友写的日记,她说‘智能花盆像小太阳,我也要像它一样亮’。其实我想说,你们才是小太阳,是你们让我们知道,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台下的孩子们欢呼起来,王小丫涨红了脸,低下头,却偷偷笑了。老师们也笑着鼓掌,手里的塑料花举得高高的。

    “所以今天,在公司成立五周年的日子里,我有一个重要的决定。”林舟的声音提高了些,眼里闪着光,“我宣布,成立‘乡村教育公益基金’,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公司利润的5%,用来帮助乡村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我们要给孩子们修更亮的教室,买更多的图书,让他们有更好的环境,去种他们的梦想,去追他们的太阳。”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跳着欢呼,有的还吹起了小喇叭。苏晴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用手擦了擦,却笑得更开心。老吴用力拍着手,研发方案掉在了地上,他也没顾上捡。张总监把锦旗举起来,对着台上晃了晃,像在给林舟加油。

    “我还要感谢每一个信任我们的用户。”林舟继续说,“是你们买我们的智能花盆,用我们的太阳能花盆,才让我们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未来,我们会做更好的产品,不仅要让花儿长得好,还要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发言结束后,庆典进入了互动环节。老吴拿着新的研发方案,上台给孩子们演示太阳能花盆的新功能——他按下按钮,花盆侧面的雨水收集槽缓缓打开,孩子们发出“哇”的惊叹声,小胖子张强还跑到台上,用小手摸了摸收集槽,说“叔叔,这个能装好多水吗?”老吴蹲下来,笑着说“能啊,以后下雨的时候,它就能自己存水,给花儿喝了”。

    张总监把养老院送的锦旗挂在了舞台旁边,然后从包里拿出很多小礼物——是迷你智能花盆钥匙扣,分给台下的孩子们。王小丫拿到钥匙扣后,紧紧攥在手里,跑到林舟面前,把自己的种植日记递给他,说“林叔叔,你能帮我签个名吗?”林舟蹲下来,接过日记,在扉页上写“愿你像小太阳一样,永远明亮——林舟”,写完后,他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苏晴抱着浩浩走到台上,浩浩把怀里的迷你花盆模型递给林舟,说“爸爸,这个给你”。林舟接过模型,摸了摸浩浩的头,说“谢谢浩浩,爸爸会好好保管的”。浩浩又指了指台上的智能花盆,说“爸爸,以后我也要做花盆,给小朋友们种花儿”。林舟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温柔:“好,爸爸等你。”

    夕阳慢慢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塑胶跑道的香味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操场边野菊的清香。孩子们还在种植区忙碌着,有的在给智能花盆浇水,有的在写新的种植日记,有的在和林舟、老吴、张总监聊天,笑声像风铃一样,在操场上飘着。

    庆典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苏晴抱着浩浩,和林舟走在后面,浩浩已经困了,靠在苏晴怀里,嘴里还念叨着“花盆,小太阳”。老吴拿着研发方案,走到林舟身边,说“林总,太阳能花盆2.0版的样品下周就能做出来,到时候我们先送到这所小学试试?”林舟点点头,说“好,到时候我们一起来”。张总监走过来,说“林总,刚才有个村民找我,说想给村里的养老院也装些智能花盆,我已经记下了,回头和你细说”。林舟笑着说“辛苦你了,张总监”。

    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林舟一个人走到操场边,看着孩子们还在种植区忙碌。小胖子张强蹲在花盆边,手里拿着小水壶,小心翼翼地浇水,水洒了点在裤子上,他也不在意;王小丫坐在小凳子上,把林舟签过名的日记摊开,用铅笔在旁边画了个笑脸;还有几个孩子围着智能花盆,讨论着明天花儿会不会开。

    林舟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来,壁纸是去年团队在研发成功太阳能花盆时的合影——那天大家都没洗脸,脸上沾着机油,却笑得一脸灿烂。他点开短信界面,收件人那栏,他输入了“五年前的林舟”,然后在输入框里敲字。

    他先敲了“你好,五年前的我”,想了想,又删掉了,改成“别害怕”,然后又敲了“往前走”,最后加了句“你会遇到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会和你一起,把梦想变成现实”。手指悬在发送键上,他笑了笑——他知道,这条短信发不出去,但他好像能看到五年前的自己,蹲在路边吃着过期面包,手机屏幕亮起来,看到这条短信时,眼里重新燃起光的样子。

    风吹过,把种植区的花盆吹得轻轻晃,显示屏上的蓝色光闪了闪,像在和林舟打招呼。林舟把手机揣回兜里,走到种植区,蹲下来,帮王小丫扶正了花盆。王小丫抬头看他,说“林叔叔,明天花儿会开吗?”林舟笑着说“会的,只要你用心照顾它,它就会开”。

    夕阳最后的光洒在智能花盆上,金属外壳反射出金色的光,像小太阳。林舟站起来,看着眼前的一切——孩子们的笑脸,花盆上的光,远处的白杨树,还有手里还带着温度的手机——他突然觉得,没有系统的日子,比他想象的更精彩。

    以前他总觉得,没有系统的提示,他做不好决策,走不好路。可现在他知道,真正的路,不是系统铺好的,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真正的梦想,不是系统设定的,是和身边的人一起,一点一点拼出来的。那些熬夜改方案的日子,那些跑专利局的日子,那些和孩子们一起浇水的日子,虽然没有系统的“任务完成”提示,却比任何虚拟的奖励,都更真实,更温暖。

    夕阳完全落下了,天边留下一抹淡淡的粉。林舟最后看了眼种植区的花盆,然后转身,朝着苏晴和浩浩离开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他和团队有了新的约定,要做更好的产品;他和乡村的孩子们有了新的约定,要帮他们种更多的梦想;他和自己也有了新的约定,要永远记得出发时的初心,在没有系统的日子里,用热爱和真诚,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风吹过操场,把孩子们的笑声和种植日记的哗啦声,一起送向远方,像在诉说着这个秋天里,最温暖的“新约定”。